蔡運磊

蔡運磊
去年筆者在德國考察時,常常看到街頭飛馳著不少自行車。還有一些寶媽,索性在自行車后面或前面加掛一只帶篷的拖斗,以便讓寶寶乘坐得更舒適。如果此類情景出現在國內,這些寶媽的帶娃裝備大概率會被強制“下線”,甚至連拖斗的篷都面臨被拆毀的命運。
“高天滾滾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氣吹”,今年年初疫情驟起,店主們“萬花紛謝一時稀”!衣食住行,人生四大。不過,疫情卻倒逼自行車產業蓬勃興起,高歌猛進。英國《金融時報》稱,疫情防控期間,自行車成為很多人首選的交通方式。
位于蘇格蘭的自行車生產商“尚德自行車”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英國約有550 萬通勤者愿意選擇自行車上下班。因此在英國,其他商行大都“冰封”了,但自行車行卻是政府允許在封鎖時期繼續營業的少數商行之一。據英國自行車協會的最新數據,從今年4 月開始,英國自行車銷量狂飆了60% 之多。
日本一家保險公司對500 名住在東京的員工進行的調查顯示,疫情蔓延之后,23% 的人開始使用自行車通勤。
在法國,今年5 月、6 月的自行車銷量與去年同期相比翻了一番。哥倫比亞第二大自行車進口商稱,7 月份自行車銷量增長了150%。首都波哥大市政府數據顯示,8 月份市民自行車出行占13%。
媒體報道,為滿足激增的市場需求,迪卡儂已向中國供貨商接連下了5 次訂單。布魯塞爾市中心的一家自行車店銷售人員表示,中國自行車品牌非常受歡迎,需要不斷補貨。
“騎自行車人數大大增加,這表明人們為了安全而改變出行行為。”“騎行英國”負責人鄧肯·多利摩爾表示,地方政府必須立即采取行動,開發自行車道和臨時基礎設施,使騎車更加安全。
事實上,多國政府已出臺相應政策。疫情防控期間,歐洲各國計劃新建自行車道總長2328 公里。羅馬計劃建設150 公里自行車道;布魯塞爾開通了首條自行車高速公路;柏林計劃到2025 年增加約10 萬個自行車停車位,重建交叉路口以保證騎行者安全;英國斥資2.25 億英鎊,在倫敦、牛津、曼徹斯特等大中型城市進行道路改造,以鼓勵民眾騎行。
歐洲各國還制定了超過10 億歐元的額外預算,用于自行車購買和維修補貼、自行車基礎設施建設等項目。如法國計劃投資2000 萬歐元用于發展和補貼自行車出行,為騎車通勤的員工提供每人400 歐元的交通補貼,甚至還給每人報銷50 歐元的自行車修理費。
日本國土交通省正在開展的項目,讓企業積極支持員工采用自行車通勤。警視廳計劃與日本政府和東京都政府合作,在東京都內的主干線上修建100 公里的自行車專用車道。
歐洲自行車行業協會首席執行官凱文·梅恩表示,自行車出行完全符合“碳中和”目標,是零排放、安全、高效的可持續交通方式;預計歐洲自行車行業快速增長期將一直持續至2030 年,這將有助于實現“歐洲綠色協議”制定的目標。
吳曉波認為,不要浪費任何一次危機。那么,面對“重新進行城市設計的良機”,作為曾經的“自行車王國”的我們,能否抓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