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夢姣 吳青山 王文斌
摘?要:全國機械創新設計大賽比賽旨在重點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設計意識、整體設計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根據實際需要,通過創新思維,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并改善學生的機械設計和生產工作能力。但獨立院校學生基礎知識較差,且學習創新氛圍不是太好,學校組織的部分創新實踐活動,學生參與性不高。本文章總結了獨立學院學生在基礎知識、學習動力、自制力方面存在的不足,同時根據參加全國機械創新大賽學生的調查總結了競賽活動對參賽學生的影響,以對相關創新實踐活動及院校具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大賽;獨立院校
一、賽事解讀
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比賽是教育部主辦的四項主要比賽之一,也是每兩年舉辦一次的中國大學理工科學生中最具影響力的比賽之一。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經教育部高等教育部批準成立了競賽組織委員會,這是為大學生組織的重要的科技課外競賽之一。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比賽是一項針對大學生的科學技術公益活動,還將加強教育與工業之間的聯系,促進科學技術向生產力的轉化,并鼓勵更多的年輕學生積極參與中國的機械設計和制造。
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的目的是指導高等學校專注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設計能力、綜合設計能力和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加強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和實踐工程培訓,提高大學生的實踐性,對實用工作技能的需求,例如創新思維、機械設計和過程生產,吸引和鼓勵學生參加課外科學技術活動,為杰出人才脫穎而出創造條件。
二、獨立院校學生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學習基礎薄弱,學習方法不科學
獨立院校的錄取分數低于雙一流院校以及其他優秀一本院校的錄取分數,因此,獨立院校學生的學習基礎不太好,學習方法不科學,自控力不強。大學學習階段是相對較弱的學習形式,教師只扮演領導角色,課堂上的知識能力是有限的,需要自己主動探索和尋求知識。但是,來自獨立院校的學生學習方法不科學,不愿獨自學習新知識,缺乏自我學習的能力。
(二)對學習缺乏興趣和學習動機不足
許多學校要求自愿選擇專業時,對專業的了解不多,或者因為分數限制被調劑,導致學生對他們正在學習的專業缺乏濃厚的學習興趣,遇到阻力就會試圖停止學習,也有可能沉迷于網絡游戲等,對學習的興趣不夠濃厚,尤其是對于枯燥難懂的理論知識,使得學生們對書籍的學習不能產生濃厚的興趣。
(三)獨立院校學生自制力不強
大多數獨立學院的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前,尤其是經歷高考過后漫長的暑假,已經形成了不良的學習環境和學習習慣。再加上,進入大學之后的時間是相對自由和輕松的,他們缺乏老師和家人的監督,于是出現了“當一天的和尚,敲一天鐘”的心態,學習自主權少,在游戲、電影、愛情、兼職等方面花費大量額外的時間,所以,去圖書館或教室里積極學習的同學不多,甚至出現一些學生缺勤,曠課,上課睡覺,玩手機,聊天等現象,不能專心學習,也影響了課堂秩序和老師的講課效率,有不良的學習習慣。
三、獨立院校在引導開拓學生創新思維和訓練學生科技創新能力中存在的不足
(一)獨立院校的教育,特別是對于機械本科的科技創新教育體系還不完善
隨著改革開放數十年來的發展,中國在本科階段的教育體系已經發展得較為成熟。高校學生們可以通過參加學科競賽,跟隨教師參加科研項目,或者申報針對于大學生的科研項目等方法來提高自身科技創新的能力;也可以通過參加一些科學技術活動和一些科技論壇,聽科學研討會,并發表科學研究來提升自己。但獨立學院相對較差,學生們不能夠獨立完成自身對于培養科技創新能力的要求,甚至有些學生發現不了自身的不足,和985、211院校的學生有一定距離。
(二)獨立學院的教學資源不足
獨立學院在舉辦某些科技創新活動,具有“注重結果,忽視過程”的典型現象,并沒有特別注重比賽過程的投入。而在提出地點、資金、時間等方面的要求時,有關部門中沒有人受到質疑或拒絕。而教師花費大量的精力、時間甚至自己的資金來準備比賽,過程中沒有人給予認可或僅僅認可它,大大降低了教師的熱情,加上沒有高層科研指導者的參與,便很難取得較好的成果。
(三)沒有計劃準備比賽的創新部分
機械方面的創新比賽一般都會有固定的范圍和主題,但又不都必須局限在主題內。對比近年來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的最佳作品,不難發現,許多優秀學校參加了多次比賽,取得優秀成績的原因關鍵一條就是:不是為了比賽而比賽,所有參賽的項目實際上都是本科生參與的老師的科研項目或學生的科研立項項目。很大一部分的獲獎作品,尤其是獲得一等獎的參賽作品都具有一定時間準備的科研項目的支撐,而且絕大多數都是高質量的科研項目成果的展示。但獨立學院因科研項目較少,多數比賽項目都是主題發布后由師生根據主題創新而來,這樣無論在時間還是研究深度上都很難做出有競爭力的作品。
四、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大賽對獨立院校的有益影響
(一)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科研創新能力大大提高
一些相關的創新設計競賽的主題都有一定的實際應用背景,但其核心要求是“新”,應反映解決方案的新認識、新思想和一些新穎的解決問題的思路。因此,為了在競爭中獲得結果,從計劃的開始到技術方案的確定,模型原型的設計和實現都必須新穎,這迫使學生為多個計劃做準備有了新的想法,就為科學研究工作的創新意識奠定了基礎。一旦發現了新問題,就促使學生進行新一輪的討論和研究,最終確定了解決問題的“新”的技術方案。通過解決上述問題,有效地鍛煉了學生們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在實際問題管理中,創新能力得到了顯著提高。
(二)全面利用實踐知識和技能的能力得到了迅速改善
機械創新設計比賽是一個體現綜合能力的實踐項目。純粹只研究機械的設計競賽已經被淘汰。機械創新設計能力是利用以機械為核心并結合了其他相關方面的應用,包括電氣控制、計算機技術和傳感器技術等應用的綜合能力,這就要求參賽的同學們除了熟練掌握和應用機械專業的知識之外,也必須學習使用其他相關專業的知識,并且熟練運用掌握,從而解決問題。其次,由于每個競賽都需要模型,因此最終必須對所有設計進行加工、組裝和調試,并且可以形成相對穩定的模型來參與競賽,需要大量工作,從而提高學生整體素質。
(三)善于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查找和使用文獻資料的能力得到增強
全國機械創新設計大賽中的任務分析,設計思路,方案的可實施性,參賽模型和技術要求都要完全依靠參賽者本人對于機械及其他相關知識的理解,在教師的指導下,獨立完成各個步驟,反復對比大量參數和成本考慮來選擇零件等,對于參賽者本人專業素養要求極高。查找資料、文獻,確定材料,最后確定方法、解決方案、技術路線等。還要向研究機構、實驗室、工廠等咨詢書籍、期刊、專利、報告、網頁演示。也需要通過搜索,分析和使用大量數據,調查材料的適用性,可以促進參賽者善于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查找和使用文獻資料的能力。在畢業設計答辯時參加過比賽的學生具有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未參加比賽的學生有明顯不同。
(四)提高了實用的溝通和團隊協作能力
在比賽的前期準備過程中,團隊成員需要從任務分析、方案選擇、方案性能分析、方案設計、加工制造等等做大量的研究,一個人的精力不足以完成這么多項任務,工作量過大,為了更快更好地實現比賽任務完成,需要大家齊心合力,明確分工,統籌負責,共同努力,這時候團隊協作的作用需要發揮出來。當然,統籌協作過程中避免不了要反復推敲,如何將發現問題表達出來,如何將相關問題的解決方案表述清楚給大家,令大家同意,需要學生具有較強實際交流能力。資料的查找、樣機的加工、調試、測試等需要和團隊以外的人打交道,需要較強的交際能力。在比賽現場,面臨比賽專家的詢問更需較強的交流能力。在遇到新問題時,成員們互相打氣,反復商討,確定新的解決方案。經過反復研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團隊的凝聚力越來越強,交流更加順暢??梢?,通過比賽,學生的實際交流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五、結語
通過參加比賽,獨立院校學生才能切身實地地了解到自身的不足以及與雙一流高校學生的差距,但機械創新大賽可能會對獨立院校、專科院校報名名額有所限制?!芭囵B創新性人才,提高大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是擺在高等教育面前的新問題。學校學到的知識僅僅只是皮毛,能用于實踐才是最重要的,實際的設計研發與書本上的并不完全相同,書本僅有知識參考作用,實踐才是檢驗標準。機械創新大賽在培養學生未來參加創新設計大賽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
參考文獻:
[1]陳繼文,楊紅娟,陳清朋.機械創新設計及專利申請.化學工業出版社,2019:86.
[2]張士軍,李麗.機械創新設計.國防工業出版社,2016-10-1:60.
[3]李國強,劉君.大學生創新創業基礎.機械工業出版社,2019-01-01:33.
[4]張立忠,李辰亮.獨立學院現狀及其發展對策探析.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1,9(04).
[5]王振玉.獨立學院機械工程及自動化特色專業建設思路.科教導刊,2011(33).
作者簡介:王夢姣(1996—),女,漢族,陜西西安人,碩士,研究方向:電子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