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皓

京杭大運河南起杭州,北到北京,全長大概有1 797km,是最古老的運河之一。大運河的修建不僅加強了對江南地區的經濟建設,也聯通了南北方文化的碰撞,促進不同區域文化的交流與傳播和相互間的影響與融合。大運河不僅使交通運輸更方便,而且還孕育了依水而居的兩岸獨有的民俗人情。兩岸居民傍水而住,靠水而生,一代代的繁衍生息,造就了大運河兩岸別具一格的飲食、文化、生活、節慶等風俗習慣,不但映射出兩岸人們生活的方式和狀態,也表達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期盼。由于大運河的開鑿,四方來客接連不息與當地人們不斷的融合,產生了運河沿岸各地不一樣的風俗人情,創造出屬于自己獨特的文化魅力。
京杭大運河是中國甚至是地球上最早的古運河,更是我們國家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它形成了河兩岸特有的文化、生活、風土人情和美麗的風景,承載著兩岸居民千年以來的經濟、文化、習俗等的變遷,也孕育出了一座座璀璨明珠般的名城古鎮,積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從中可以感受到不同文化碰撞時產生的火花,感受到文化相融后的魅力,聆聽到它低聲述說的故事。即使在今天,每一次看到都會沉迷在它繽紛多彩的世界中。
杭州風俗人情
杭州不僅有著美麗的風景,也有著動人的故事傳說。大家最熟悉的故事便是白蛇傳,還有哪些不知道的風俗人情呢?一起來看看吧。陰歷七月初七是七夕節,又稱為乞巧節,一個富有浪漫氣息的傳統節日。牛郎織女相見的傳說耳熟能詳,不知道在多少年輕男女的心里泛起漣漪。在蕭山,有著“花邊之鄉”稱號的坎山,有一種編織物叫“蕭山花邊”,又被稱為“萬縷絲”,是采用繡針繡線挑繡而成的織品,已經傳承一百多年??采接泻芏嗳嗽敢獬蔀榛ㄟ吪?,在這里可以看到更多關于七夕節的老規矩。
在七夕節這天,拜祭牛郎織女,并且家里只要有年滿十五歲的男孩或女孩,就給他燒只雞吃,聽說這是成年禮。各家戶也會炸一種用白面做的吃食稱為“巧果”,也有人在面團里包上用菜葉或柳葉剪好的剪子或梭子狀的芯子,相傳如果在這天吃到包著剪刀的巧果,可以認為自己乞到巧了非常開心。天黑以后則是女孩子的主場,很多人家都會舉行祭星儀式,在院子里擺供桌,桌上放一些衣物、繡品。再撒上香粉,在旁邊放上針線。而且桌上也會擺好瓜果貢品和香燭,女孩子們焚香燃燭,禮拜牛郎織女。之后便會穿針引線,比比看誰的手更巧。并且在初七這天,每家的女人都會用木槿樹的汁液洗頭發,而女孩子們則用鳳仙花的花汁染指甲。
淮安風俗
在淮安,我們可以看到聽到各種有關風俗的傳說和故事,涉及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飲食方面: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當地的居民依運河而居,日日穿梭在運河上打魚為生,百姓的日常吃食自然也是以各種魚類為主,創造了一些新的吃魚方式。
當地居民基本上一條魚三口可以吃完吃干凈,還有那更厲害的,把一整條小魚吃到嘴里,伴隨著嘴巴的不斷蠕動,眨眼間就把魚肉咂盡,而魚刺卻是一根根從嘴里順出,而且到現在,當地仍然口口相傳著不少關于吃魚的順口溜,什么“冬吃尖,夏吃尾,春秋兩季吃劃水;鰱子頭、鯉魚腰、青魚尾巴耍大刀”等,從中可以窺到當地人在飲食方面的風俗習慣。
生產方面:在淮安當地的運河船家、漁家在出船、打魚的過程中,也逐漸衍生出一些特殊的風俗習慣,如“交船頭”“汛前宴”“滿載會”等。“交船頭”是指剛造好的新船在使用前,先舉辦一個下水儀式,也是主人家的一件大喜事親戚朋友會來家里慶賀。而“汛前宴”則是在每年魚汛來臨前,各家各戶準備好捕魚用具后,各個船主和主要的人員聚在一處,這時所有人會分析漁情,探討生產規劃,相互分享如何捕魚,而且為了慶祝之后的滿載而歸,大家也會提前吃飯慶祝。另外,漁民家會做“滿載會”的舉行儀式,在船上拉起白腳旗,船老大身穿長袍、馬褂,上香祭拜龍王,而童子則在一旁拉長這聲音高聲喊“滿載而歸羅!”。
德州風俗人情
古時候,在德州的街頭、廟會上可以看到一群特殊的人,他們有著自己獨特的說唱表演技術和一些拳腳功夫,他們走街串巷,賣藝為生,如變戲法、拉洋片等。但也有一群人,她們心靈手巧而富有智慧,根據以往在勞動中得來的經驗,利用一把剪刀、幾張紅紙創造了德州的另一種民俗:剪紙。在過去剪紙人通過巧妙的構思和獨特的剪紙手法把生活裝扮的繽紛美麗、情趣盎然。剪紙的題材范圍很廣,小到花鳥魚蟲,大到山川自然風景、戲曲人物和傳說故事,都可以通過剪紙活靈活現地展現出來。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就喜歡在窗戶上貼幾張剪紙裝扮室內環境。到了春節的時候,更能看到人們對剪紙的喜愛之情,家家戶戶開始剪窗花、貼窗花,熱熱鬧鬧地過年,這也和貼春聯一樣成了過年烘托節日氣氛的重要方式之一。在過年時主要貼一些比較應景的福字、聚寶盆、平平安安、身體健康、財源廣進等以及在馬年時的馬到成功、羊年的三羊開泰等大吉大利的圖案,寄托著來年風調雨順、大豐收的美好愿望。
在當地結婚辦喜事的時候更是少不了剪紙貼物,人們會把紅紙剪成各種樣式的雙喜字,在門上、窗戶上、新房的墻壁上和陪嫁的物品上,表達喜慶和幸福的象征。此時常用的圖案主要是“喜喜”字和各種包含祝福意義的圖案,像鴛鴦戲水、牡丹報喜、雙喜臨門等等,表達對新人的美好祝福。
揚州風俗人情
自古以來關于揚州的古詩詞有很多,從句子中可以領略到它的繁華、它的美。揚州清曲:揚州清曲是明清時期在俗曲和小調基礎上逐漸發展形成的一種新的曲藝形式,主要在揚州一帶流行傳唱。也被稱為廣陵清曲、維揚清曲,俗名小唱或唱小曲,采用揚州方言進行表演,主要盛行在揚州,鎮江和上海等地。而且揚州清曲的傳統是不化妝、沒有說白、沒有形體的一種表演,它的風格是輕便簡潔、樸實無華。但其中最寶貴和有價值意義的是聲樂,曲調主要是由當地的小調和因運河而傳來的四面八方的各地小調逐漸融合而成的,極其富有民間性和地域特征。
不管怎么說,因為運河的因素,沿河兩岸產生的民風民俗有很多,這只不過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還有很多等著我們去觀看,去欣賞。通過對兩岸民風民俗變化的研究,可以了解千年前人們的生活態度和狀態,知道他們寄托在這上面的美好期盼,洞察對未來的美好憧憬。
作者單位:本刊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