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興師



展廳文物保護是地方博物館發展的重中之重,其保護策略多種多樣,例如預防性保護手段。文章中結合A博物館案例,簡單探究了地方博物館展廳文物預防性保護策略的實施過程與技術要點。
在當前國際上,諸多著名博物館的展廳文物保護工作方面都會運用到各種環境監測、控制技術手段,這些技術手段對于文物材料、外部保護設備的優化調整相當到位,實際上這就是一種“預防性文物保護”策略。預防性文物保護創造了博物館保存與展出的有利環境,同時延長了文物壽命,是一種積極干預保護方式。預防性保護策略的應用是將博物館文物展廳中的所有不利影響因素降到最低水平,同時結合館藏文物保護環境現狀提出了一系列的問題,保護環境監測技術內容,構建環境監測系統平臺,實現了對文物展廳大環境的有效改造。可以說,預防性文物保護所建立的是一套完善的館藏文物預防性保護體系,使得文物保存環境得到有效控制與改善。
A博物館的基本狀況概述
A博物館迄今為止已經成立40年,目前正在運營的包含了古代藝術館舊館、歷史民俗館新館2處場館,其總建筑面積達到6×104㎡,展覽面積有1.9×104㎡,屬于當地唯一一處市級公立博物館。A博物館在當地影響力極大,因為A博物館中現有文物藏品超過3×104余件,其中包含了一級文物藏品50件、二級文物藏品302件、三級文物藏品5 098件,另外還有大量珍貴文物尚未定級藏品。館內文物藏品特色鮮明,自成體系,不但包含了傳統古代書畫、陶瓷、青銅器等古代藝術類收藏,還有能夠反映地方歷史的古代、近代以及改革開放以來的文物收藏,將當地非物質文化與民俗遺產類藏品文化內涵表現得淋漓盡致。新館自2007年開館以來,其作為大型綜合性整體建筑在建筑面積(3.2×104㎡)、展覽面積(1×104㎡)等方面都不落下風。但實際上,其在展廳館藏文物展示與保護方面卻存在問題,表現為展廳文物保護意識、保護技術不到位。
A博物館采用預防性保護的文物保存
環境狀況分析與存在問題
A博物館新館希望采用預防性保護策略,主要針對館內文物保存環境狀況進行改良,并同時發現其館藏文物展示保護過程中所存在的各種問題。
A博物館新館文物保存環境狀況。A博物館新館共有地上2層,地下1層,展廳內配置多種文物儲藏柜架,入口位置還設有風淋間,另外庫房設置有3套空調機組,專門用于控制不同材質的文物庫房溫濕度水平。客觀講,這套設施現在看來相當落后,基本起不到展廳館藏文物保護作用。就A博物館來講,對于新館館藏文物的保護環境建設是不到位的。現如今,A博物館新館希望采用預防性保護措施,主要針對新館內部相對偏高的溫濕度、相對單一的監測手段、調控措施進行調整。對展柜密封性能差這一問題進行分析,迎合照明要求等問題進行分析處理。
A博物館新館展廳文物保護的現存問題。A博物館新館展廳文物保護希望采用預防性保護策略是有道理的,他們希望首先解決展廳文物保護的現存問題。
相對濕度高。針對新館采用預防性保護措施,其所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濕度控制,考慮到A博物館所處當地濕度較高(相對濕度高達70%),一年中多半為雨季,因此室外濕度經常處于飽和狀態。如果從文物保護角度看,針對大部分時段的濕度偏高問題需要進行有效解決,要充分考慮到外界天氣變化頻繁這一問題,對明顯的溫度波動問題進行針對性處理。
監測手段匱乏。客觀講A博物館在展廳文物的監測管理手段非常匱乏,特別是新館在開館之際雖然購買了多臺同時測量與記錄環境溫濕度的電子設備,但它們的通病在于數據導出極慢且滯后,缺乏針對其他環境指標監測的記錄設備,這導致環境監測數據不夠及時、完整,無法為調控環境提供準確信息內容。
調控措施不到位。針對新館如果采用預防性保護措施,其展廳與庫房溫濕度的有效調控就顯得格外重要,需要依賴中央空調系統,配備多臺小型抽濕機與一定數量的干燥劑作為輔助手段,主要對空調設備老化、抽濕機除濕不穩定、不均勻以及功率有限等問題進行分析,了解其展柜密封性嚴重下降問題,確保中央空調系統老化設備有效更換與維修到位。在該基礎之上,也要追求實現對展柜微環境的有效調控。
除上述幾點以外,像囊匣儲藏設備不達標、展柜密封性表現不佳、玻璃不達標等問題也嚴重影響到了博物館展廳文物有效保護。
A博物館采用預防性保護的文物保護策略
為了有效改善A博物館新館的展廳館藏文物保存環境,提高其展示效率與展示質量,新館全面采用到了預防性保護策略,編制了一套適合當地博物館館藏文物的預防性保護方案,其中結合質量監測、調控與柜架囊匣配置提升進行全面分析,提出解決方案。其改造對象就包括了文物展廳的環境無線監測系統平臺、庫房展廳環境、展柜微環境、文物保護環境等,構建了一套館藏文物預防性保護體系。以下簡單探討了幾點A博物館采用預防性保護的文物保護策略。
建立展廳文物保存環境背景下的無線監測系統平臺。新館首先希望優化展廳文物保存環境,基于該技術背景建立無線監測系統平臺,其中引用了先進的無線監測技術與通訊技術,另外還建立了物聯網技術軟件平臺。這些技術內容專門針對文物庫房、展廳以及重點文物展柜、保護實驗室等內容進行質量綜合信息評估感知與反饋管理,全面提升新館文物保護環境的風險預警能力。結合項目主要事實內容與新館組建文物保存環境無線監測系統平臺進行分析,主要結合系統平臺追求實現數據觀察與自動記錄,對展廳內的多個監測點溫濕度、光照度以及有害氣體濃度環境指標進行分析。該平臺也包含了多種靈敏度極高的離線檢測設備,有針對性地提出了數據檢測平臺內容,確保展廳文物展覽到位。
建立文物庫房與專題展廳的空調改造提升技術體系。該項目主要針對新館文物庫房與展廳空調機內容進行技術改造提升,更換老化設備,基于中央空調變頻柜接入恒溫恒濕控制器,結合環境濕度、溫度以及變化改變風速進行優化分析,最大限度實現節能、穩定溫濕度內容。在該過程中,新館基于同一間庫房改造前后濕度進行對比,其中改造前濕度大約控制在60%左右,改造后大約控制在50%左右,其除濕能力與空調應用技術穩定性都有明顯提升。
建立專題展廳燈光改造提升技術體系。 ? ?結合博物館照明設計考慮文物研究,展示與保護技術需求,確保光照對文物損害減少到最低程度。結合多個展廳與展柜的使用日光燈照明方式進行改良,結合針對第一專題內容進行調整,同時增設LED射燈軌道,安裝大量LED射燈,與原有的日光燈體系形成鮮明對比,做好燈光獨立控制。具體來說,要結合展品單獨調整亮度與角度進行分析,專門選擇顯色指數較高且節能高效的LED燈具。在該過程中還要增設導光板以及洗墻燈等。
建立展柜密封性能改造提升技術體系。新館展柜密封性能改造提升技術體系注重展柜微環境的有效調控,這對新館文物展示與保護都是具有極大的利好作用。例如在展柜中采用到的鋁塑膜配合密封條,對兩個專題展廳的展柜密封性進行有效提升,確保其達到0.5~1d-1標準。另外在該基礎之上加裝了自動穩定濕度電子恒濕機,配合智能水箱對展柜微環境進行進一步穩定調整,控制其展廳和展柜內濕度微環境。具體來講,在恒溫機加濕過程中,專門結合無線控制管理建立遠程觀察監控體系,其中保證每臺智能水箱都配置6臺左右的小型恒濕機,對智能水箱進行全面維護,最大限度簡化操作與維護成本。
建立獨立精品展柜改造提升技術體系。最后,新館專門建立了獨立精品展柜改造提升技術體系,選用符合博物館的展柜需求的雙層夾膠玻璃,確保其密封性能能夠達到微環境調控需求。再一點就是主動對展廳展柜的微環境進行調控,設置智能開啟方式,例如上翻式、頂升式開啟方式,并配置多種專用文物囊匣。該類囊匣所采用的是無酸瓦楞紙板主體,配合內襯泡棉等無酸材料確保文物收藏環境絕對潔凈。
在針對博物館展廳館藏文物保護方面,還需要結合實際展廳環境進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大膽、大量采用本文所提到的預防性保護措施,結合專家意見指導,建立預防性展廳文物保護體系。
作者單位:遼寧省朝陽市建平縣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