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英慧
〔內容提要〕 大數據是數字經濟的核心發展要素,是應對后新冠疫情時代以數字轉型為特征新常態下的發展新動能。本文分析了遼寧省大數據產業發展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提出應重視遼寧大數據產業定位與布局,推動數據開放與共享,促進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增強數據企業創新能力,培育多層次數據專業人才,設立企業孵化器扶持數據初創企業等發展政策建議。
〔關鍵詞〕 遼寧 大數據產業 實體經濟
大數據是促進經濟增長與創新的重要生產要素和新動能,是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興戰略產業的底層核心技術。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后,遼寧省需要新動能支撐新時期發展。特別是在新冠疫情引發世界范圍的數字化轉型加速背景下,國內經濟發展遭遇前所未有的下行壓力。在“十四五”期間,遼寧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推動大數據產業健康快速發展,為遼寧經濟增長賦能,助力實現國家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先行區的奮斗目標。
一、遼寧省大數據產業發展現狀
大數據產業高速增長,產業集聚顯著。遼寧省大數據產業發展相對滯后于全國發達地區,但已進入高速增長階段,對地區經濟發展貢獻率不斷提升。2018年,遼寧省大數據市場規模約133億元,同比增長率為71.11%,2019年達到225億元。新設大數據企業年均增長150家,遼寧省大數據產業呈現主副中心環帶發展格局,即沈陽市為大數據產業主中心,大連為副中心,營口、撫順、鞍山、朝陽構成大數據半環發展帶。以主副中心帶動周邊城市大數據產業發展,共同構成遼寧省大數據產業空間布局。79.83%的大數據企業歸屬于服務行業,產業硬件生產份額比較少。企業規模不大,多為注冊資本500萬元以下、雇員少于50人的中小企業。企業創新能力不強,僅14.51%的企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
二、遼寧省大數據產業現存問題
1.全社會范圍的數據共享與開放仍需推進。海量數據是大數據產業發展的基礎。目前,遼寧省尚未形成社會范圍的數據開放與共享機制。這點從政府基本數據信息公開程度方面可以窺見一斑,遼寧省政府各機構網站數據開放程度有待提升。政府尚未出臺關于鼓勵數據開放與共享的相關引導政策。數據不互聯、不可訪問等制約了大數據應用。政府擁有的公共數據其社會服務價值與商業價值有待開發。
2.支撐產業薄弱。大數據產業發展需要其他產業協調發展,特別是軟件信息行業對大數據分析能力具有重要意義。遼寧省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呈現萎縮態勢。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截至2019年7月,軟件企業總數為1521家,實現軟件業務收入974.4億元,但企業數與鼎盛期2014年的4162家呈現了斷崖式減少,企業數量直減了63.5%。遼寧省大數據產業快速增長也需要軟件信息等相關行業的協同發展與支撐。
3.數據導向創新研發能力薄弱。大數據產業發展核心動力是企業研發能力,實施數據導向研發與創新是大數據企業發展基石,這需要持續的資金與人力資本投入。近年來,受經濟下行壓力,遼寧省企業與政府層面對研發投入顯著下滑,2017年地方財政科學技術支出為57.38億元,同比減少6.87%。企業投入是行業研發主體,遼寧省企業研發投入有顯著下滑趨勢。受自身實力約束,大數據企業研發意愿與能力不足,數據導向創新研發總體能力仍然薄弱。
4.數據型人才短缺。隨著遼寧省大數據產業高速發展,對數據專家和數據相關領域專業人才需求將日益增長,但是數據人才儲備相對匱乏。
5.政策支持有待提升。目前,遼寧省尚未形成大數據產業專項扶持政策,僅在相關政策中提及大數據產業發展問題。而我國主要省份都已發布了大數據產業專項政策,明確規劃與指導本地區大數據產業發展,并有相關財政配套政策支持。
三、遼寧省大數據產業發展對策建議
1.做好產業定位與布局,突出地域優勢。遼寧省政府應利用地緣與優勢資源(東北亞區位、海港、貿易等數據資源)實現大數據價值,將大數據發展與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有機結合是必然選擇。立足于遼寧省未來5~10年長遠利益與規劃,產業定位與規劃應契合國家發展與東北振興戰略。
2.政府公共數據開放共享帶動數據開放與共享。各級政府機構加快信息數據化進程,對政府信息數據進行分級開放與共享,使公眾可以通過政府相關平臺或APP終端獲取自身納稅、繳費、交通運輸等方面的數據信息,實現各部門數據庫的互聯互通。政府先行推進數據開放與共享,必將帶動私人部門乃至社會范圍對于數據這種無形智慧資產的重視。培育全社會數據開放與共享的潮流與氛圍。
3.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根據賽迪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到2021年,中國大數據產業規模將超過8000億元。大數據產業應用與融合取得了顯著成績,大數據技術推動了制造業、金融業等傳統產業轉型,也開辟了大數據營銷等新商業模式,醫療大數據、營銷大數據、工業大數據、公安大數據等領域應用取得良好的經濟與社會績效。遼寧省大數據產業發展應重視推動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一方面利用大數據技術推動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另一方面運用大數據商業洞察力開辟新商業模式。
4.增強企業創新能力。利用創新平臺優勢,建立大數據協同創新平臺,由遼寧政府大數據中心統籌全局并給予大數據產業發展最有力的政策支持。以網絡平臺搭建數據開放與共享、資金支持、人才培養有機統一,與數據價值鏈良性互動、和諧發展,共同構成數據導向創新生態體系。政府設立專項基金扶持企業開展大數據基礎領域研發,鼓勵遼寧省大數據企業與國內外著名大數據企業進行協同研究與業務研發。
5.發展云平臺、軟件等行業助力大數據產業發展。借助國家新基建政策,加快發展云平臺、5G網絡服務、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等領域發展。鼓勵私人企業參與到云計算能力構建與運用中,為大數據產業發展提供助力,實現大數據與云計算或服務平臺融合發展。鼓勵傳統軟件企業利用大數據轉型,將軟件研發與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5G等新興領域相結合,開辟新商業模式。
6.培育多層次數據專業人才。一是在政府內部建立首席數據顧問小組。為數據政策設計、政府數據管理、數字經濟發展提供政策建議。二是培育數據專家與數據從業勞動力。依托高校現有專業資源,通過產學研協同研究項目聯合培養社會亟需數據從業人員。三是形成培訓數據能力的長效機制,為未來產業發展需要構建數據能力智力池。構建高校專業教育、市場職業培訓、企業職業培訓與網絡通識課程等多層次全社會數據能力學習體系。
7.企業孵化器扶持數據初創企業。鑒于大數據產業仍處于成長與演變階段,企業進入大數據高科技產業,具有一定的投資風險。政府應建立大數據企業孵化器給予數據初創企業一定時期的政策、資金、稅收等方面的扶持。在數字經濟高速發展下,新的數字鴻溝會限制中小企業利用信息技術與數據分析能力進行數字化轉型。數據初創企業不會永遠是弱者,如果擁有獨特技術與掌握特定需求,初創企業可以成為市值巨大的獨角獸公司及帶動大數據產業發展的中堅力量。
(作者單位:大連民族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責任編輯:宋 爽
注: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數據創新驅動下中國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與服務化耦合機制與路徑研究”(項目編號:19BJL085)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