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蕾
一位學者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當一粒種子被移植到另一片土壤時,這粒種子可能會長得更加茂盛,也可能會枯萎。這就好比幼兒新入園的過渡期,如果沒有充分的準備,幼兒就會產生明顯的不適應,以至于影響后續的學習和生活。因此,為了做好幼兒的入園準備,盡快幫助幼兒度過這一時期,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家園共育的途徑,發揮家園合作的力量,以幫助幼兒適應幼兒園的學習和生活。
發放家長調查問卷
為了使家長放心,為了讓幼兒更快適應幼兒園生活,也為了讓教師更快速地了解每一名幼兒,我們在開學前針對新生家長的實際情況設計了一份調查問卷。
分析家長調查問卷
針對這次問卷,我們進行了系統的分析,以便幫助幼兒更快地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本學期新生共210人,發放問卷210份,全部收回。其中男生112人,女生98人,幼兒年齡均在3-4歲之間。一是優勢。從分析中可以看出,本屆幼兒的家長學歷比較高,且職業以學校教師居多,溝通起來比較容易;大部分幼兒比較外向,多數參加過早教活動,一半以上的幼兒有較好的生活習慣,總體來說大部分幼兒的適應能力都比較好。二是不足。大部分幼兒由家中老人看護,對老人依賴性比較強,自理能力會比較弱,需要家長與教師共同配合,提高幼兒的自理能力。
邀請專家進行面對面座談
為了幫助家長進一步了解幼兒的在園生活,減少家長的擔憂,我們在將調查問卷的情況匯總后召開了專題家長會,并邀請梁雅珠老師來園針家長的疑問,如“孩子在幼兒園都吃什么?怎么吃?”“我的孩子在家都是用盆大便,在幼兒園怎么辦”“孩子第一次上幼兒園,哭鬧、不適應怎么辦”“孩子在幼兒園都干什么”“我的孩子會和同伴一起玩嗎”等,與家長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對家長存在的擔憂也進行了解答,幫助家長進一步了解幼兒園及幼兒的在園生活。
本班教師召開家長會及落實行動
在針對家長普遍擔心的共性問題進行解答后,我園又根據各班的實際情況,召開了各自班級的家長會,讓家長更細致更深入地了解幼兒園的實際生活,幫助幼兒做好入園準備工作。
入園前的準備? 一是熟悉環境。首先開展三個半天的親子陪讀活動,家長和幼兒共同來園,一起熟悉幼兒園的環境,初步了解幼兒園的生活,并且告知幼兒“為什么要上幼兒園”。提前一段時間給孩子打打“預防針”,將幼兒園的有趣之處描述給孩子聽。比如,上幼兒園可以認識新朋友,可以參加種種有趣的活動等等,讓孩子從內心里向往幼兒園。同時,家長可以提前帶幼兒去看看幼兒園什么樣子的,看看幼兒園里漂亮、好玩的玩具,從而使幼兒對幼兒園不再感到完全陌生。二是利用假期引導幼兒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入園前培養幼兒最基本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孩子學一些日常生活用語,使他們能夠較為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愿。家長還要讓幼兒學會漱口,洗手,用毛巾擦手,擦嘴,用勺子吃飯,認識自己的衣服、鞋子等,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幼兒樹立自信,還能為幼兒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奠定基礎。三是時間的準備。提前帶領幼兒了解幼兒園的作息制度,熟悉幼兒園的一日生活。家長應提前了解幼兒園的生活制度,然后告知幼兒每個時間段應該做什么。在家中,家長可為孩子制定一個科學的作息時間表,要求他們每天按時進餐、睡眠、盥洗、活動娛樂等等,并堅持執行,使孩子從小養成遵守作息的好習慣。四是物質的準備。家長要為孩子選擇一些合適的衣服,既方便穿脫又不妨礙活動;選擇大小適宜的鞋子,盡量選擇底軟、跟腳、輕便的鞋子,適合跑跳活動。多為幼兒準備幾套衣褲,以備需要時進行更換。對于依戀性比較強的幼兒,家長可讓他們帶著最喜愛的玩具入園,使他們產生安全感。
入園后的工作? 一是幼兒入園后家長須離開。有些家長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后,聽到孩子哭鬧很不放心,便躲在墻角、門后、窗外觀察,還有的中途來看望,這樣孩子的哭鬧時間會延長,次數也會增多。家長也不能因為孩子的哭鬧而縱容他們不來園,否則,孩子就會認為只要哭鬧就可以不去幼兒園。二是請家長放心。入園是幼兒離開父母、家庭走向社會的第一步,為了能讓家長更加放心、踏實工作,教師每天都會給每一名幼兒拍攝照片、錄制視頻,讓家長們在工作之余也能看到幼兒在園的表現,減少家長的焦慮;每天下班后教師會在班級微信群里匯報一下班里幼兒的情況,并通過轉發的教育類文章幫助家長解答疑問,如孩子哭鬧不來園怎么辦,如何幫助幼兒與家長度過分離焦慮期等。三是家長與幼兒共同回憶快樂片段,堅定幼兒的來園信心。家長可利用晚上的時間和幼兒一起回憶在幼兒園里的美好時光,和他們一起看看老師發的小視頻、照片,指一指自己認識的小朋友都有誰,你們都一起做什么了等,以此激發幼兒第二天來園的信心。四是及時總結。教師根據在一天中對幼兒的觀察,及時進行總結,分析幼兒在園表現,找出不足,第二天及時整改。
總之,幼兒園生活是幼兒步入社會的第一步,幼兒園的生活與平時在家肯定有著明顯的差異,幼兒進入幼兒園從不適應到逐漸自如,這個過程的長短取決于家長與教師之間共同合作的質量。因此,希望在幼兒園、教師、家長的共同努力之下,能夠讓每一個孩子都順利適應幼兒園生活。
(作者單位: 北京育新實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