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瑞峰 王麗賀
摘 要:植物是居住區景觀設計中的重要景觀要素,從景觀欣賞和景觀生態化的雙重角度來看均具有重要的地位。居住區景觀設計中存在植物要素配置混亂、缺乏協調等問題,而植物與其他景觀要素的綜合應用成為解決這一問題的途徑。
關鍵詞:居住區;景觀設計;植物;景觀要素
植物景觀設計是現代居住空間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主要原因不僅在于其可作為一個欣賞性的景觀樣式供人欣賞,還在于其能調節小區氣候環境,起到改善住宅生態環境的重要作用。居住區景觀設計中植物的規劃設計并不是單獨進行的,需要與地形、水體、建筑、道路等其他景觀要素一同為居住者創造休息、活動的空間,創造更加舒適、愜意的居住環境。
一、居住區景觀中的植物要素
植物景觀要素是指以景觀中的植物為主體,利用植物根據其地形、地貌的特點進行空間的分割,或者根據其他的景觀要素,形成滿足景觀功能且又優美適合居住的景觀空間。作為居民日常生活活動的居住區,其綠化的部分需要將技術與設計向生態環境傾斜。植物作為景觀綠化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應成為提高居住區生態效應水平的有利元素。
居住區景觀設計不僅要注重生態性和美觀性,還要對整體植物空間序列的把握。植物在居住區景觀環境中是以三維立體的空間形式存在,高低錯落、組合多變、色彩多樣,是圍合景觀界限的要素,也是營造景觀內涵的軸心。同時,許多植物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還被賦予了詩意或寓意,用以傳達精神和意境。
二、居住區景觀設計中植物與
其他景觀要素的綜合應用
(一)居住區景觀設計中植物與地形景觀要素的綜合應用
在《辭海》中地形的地理學解釋為“地貌”,通常是指大地表面的起伏變化。在居住區景觀設計中,設計者通常會根據居住區的整體規劃塑造各種自然界的地形,以提高居住者對居住區的生活及審美需求。
居住區所處地理位置是居住區環境的“硬件條件”,包括所處地以及周邊的地形情況,尤其是對于居住區景觀設計中植物的規劃設計影響重大。本著謙和對待自然的態度,即依山就勢的設計思想,尊重原有地形,設計者從總體規劃到小空間環境營造,都應因地制宜地規劃居住區景觀中的綠化設計。其一,地形是對于空間劃分最主要的影響,在設計過程中不應該因“嫁接”或“移栽”地形不匹配的植物而導致造價升高,也不可完全違背天然的地勢條件進行設計,“順勢而為”更為符合生態要求。其二,植物起到更為重要的輔助作用,例如平坦寬廣的空間可種單獨觀賞的大喬木,營造更為寬敞自由的空間。可以通過地形走勢搭配植物營造借景、障景等手法營造居住空間變化的多樣性,產生步移景異的效果。
(二)居住區景觀設計中植物與水體景觀要素的綜合應用
在居住區景觀設計的各個景觀要素中,水體要素最具有靈活性,具有限定總體布局和聯系空間層次的作用。居住區景觀的水體一般分為靜態水和動態水。靜水寧靜、發人深省,但一塊小石子也能激起漣漪,能量無窮,如水池等;動水富有韻律、喚起激情,如噴泉、跌水等。水體要素的合理設計能夠營造動靜結合、疏密有致的居住區環境,自然而不失韻味。
水體與植物景觀綜合設計的目的主要分為兩方面:一方面是借助植物豐富其景觀,避免設計的生硬感。水體與植物的相互配合,使植物與水體可以形成一個半開敞的植物景觀或是半開敞的水體景觀,塑造景觀的趣味性。另一方面是可以提高居住區環境的親水性,增添居民的生活樂趣。噴泉、跌水等動態水成為居住區景觀中的動態元素,綠蔭旁戲水為孩童帶來歡樂,也為場景外觀賞的人們編織如詩的畫卷。對于靜態水體,設計臨水帶狀綠地可作為水體與人游憩活動的紐帶,打破水體與環境的僵硬過渡,進一步使人與環境和諧相處。
(三)居住區景觀設計中植物與建筑景觀要素的綜合應用
建筑是居住區中最重要的元素,是構成居住區空間的主體內容。建筑景觀要素需要與植物景觀要素相互融合,建筑的特征直接影響到植物配置的風格。不僅不可以在體現中國地域特色的居住空間內種植國外引進的植物,也不可在中國古典園林特點的居住空間內設計其他風格的建筑。
建筑與植物景觀綜合設計的目的主要分為兩方面:一方面提高居住區的審美效用。植物要素具有把人、建筑、大自然聯系起來的能力,具有把建筑形體及其他視覺要素統一起來的作用。居住區景觀中的建筑普遍認為生硬,通過這種有機結合的方式可以將其自然延伸其中。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增添綠化面積等方式來改善建筑與居住區景觀環境的關系。居住區建筑中垂直綠化的設計是重要的方法之一,植物作為軟質景觀除了與建筑底部的硬質立面相互襯托,還可以利用攀緣性植物,如藤蔓月季、牽牛等,營造建筑垂直立面特有的景觀序列,使建筑與植物之間的關系相互滲透、相互融合。
(四)居住區景觀設計中植物與道路景觀要素的綜合應用
道路作為居住區內車輛與人員的匯流途徑,具有明確的導向性,道路兩側的環境景觀應符合導向需求,并達到步移景異的視覺效果。居住區景觀要素中道路作為居住區的骨架在滿足功能的前提下,其綠化內容也應具有韻律性和觀賞性。道路作為居住區景觀的視覺走廊要注意道路的對景和遠景的設計,例如針對狹窄的小路,在植物景觀的設計中采用行道樹向外種植或種植低矮的藤類植物,將空間從視覺上向外擴張。使用草皮保護墊的地面和使用草皮砌塊的地面,將道路與綠化相結合,可以和其他硬質鋪裝材料形成鮮明的對比,具有柔化環境的作用。
三、居住區景觀設計中植物的配置原則
居住區綠化是城市綠化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植物是居住區建設的主體,居住區景觀的環境需要植物的平衡和調節。植物配置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居住區環境的優劣,是居住區景觀設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居住區景觀包含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植物之間的相互配置,包含對于不同環境影響下的不同種類之間的相互搭配,組建從二維到三維的景觀意境;另一方面是植物景觀要素與其他要素如地形、水體、建筑、道路等相互之間的配置。
一是意在筆先原則。意在筆先原則要從總體出發體現設計意圖,滿足多功能的需要。關于綠化配置的問題,應該從居住區景觀設計的主體和立意出發,選擇適當的樹種和配置方法來表達主題。
二是地域性原則。在居住區景觀設計中可以利用植物營造不同的地域性特點。合理利用不同植物的優缺點,搭配其他景觀要素共同設計構成多層次的空間結構,使得配置得當,主次分明。
三是季候性原則。季候性原則要體現季相變化和發揮植物本身的形體美。樹木的季相變化能夠體現居住區的空間感,充分利用植物形狀多變的特點選擇恰當的配置方案,營造居住區景觀空間。
四是經濟性原則。在滿足居住區景觀功能的前提下,植物的配置要盡量降低成本。在進行居住區景觀規劃的過程中,探究居住區范圍內微地形利弊,了解水文情況,結合植物的特點規劃最具經濟性植物配置方案。
四、結語
在居住區景觀設計中,植物需要與地形、水體、建筑、道路等景觀要素綜合應用,重視對居住區空間整體的植物規劃與設計,方能營造層出不窮、豐富多彩的居住景觀環境。植物景觀要素的綜合應用可以使居住區整體景觀風格意向明朗化,高低錯落的層次感意境化,使居住環境在宜居的前提下也更為自然和生態,使各要素從“各司其職”到“互惠互利”,使居住區總體環境更加和諧。在設計的過程中,在與居民的需求相統一的前提下,使其滿足居住的生態環境與心理需求,做到景為人用。在進行植物的配置時,與其他景觀要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使其成為居住區景觀設計中的有機組成部分,最終傳遞深層次的空間意蘊,賦予居住區景觀新的詩意。
參考文獻:
[1]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中國大百科全書:建筑園林城市規劃[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2.
[2]畢迎春,張駿,王未.地形、植物、水體在風景園林建筑設中的應用[J].安徽農業科學,2011(34):21123-21126,21130.
[3]王巖.居住區綠化問題思考[J].現代園藝,2018(2):172-173.
[4]何菊,王夢超.淺析植物景觀與居住區景觀要素的空間關系[J].園藝與種苗,2018(11):15-17,49.
作者簡介:
陶瑞峰,東北電力大學藝術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環境設計。
王麗賀,東北電力大學藝術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環境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