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玉珠
摘 要: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使得人們的環保意識逐漸增強,在城市居住區享受自然美的同時對于其生活的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景觀設計要求。在居住小區中進行植物的配置時,也同樣應該十分注重其景觀多層次的搭配。因此,城市居住區在景觀設計以及植物配置中應突出以人為本的基本理念,在景觀設計與植物配置中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關鍵詞:居住區;景觀設計;植物配置
一、城市居住區景觀設計與植物配置
對環境提升的重要意義
(一)城市居住區景觀設計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了小區的生存價值
對城市居住區進行景觀設計時,植物的配置要根據四季景觀的設計使得城市居民享受自然的美,加強居民休閑娛樂和植物配置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因此,調整景觀設計可以提高小區的生態環境的質量,增加小區的價值。由此可知,景觀設計的效果對城市居民區的環境產生著重要的影響。
(二)城市居住區景觀設計植物配置可以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
在人們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新時代,重視居民的生態環境,城市居住區景觀設計與植物配置向著生態的方向逐漸發展,構建良好的生態環境,有利于滿足人們的居住生活需求。城市居住區的景觀設計的造型要圍繞著人們居住環境的地形來進行設計,人們生活方式的發展變化也直接影響了植物配置以及景觀設置的協調。為了更好地提高居民生活的舒適度,需要加強居住區景觀設計和植物配置,通過立體的空間以及居住結構相互結合,地被植物的空間與季節的相互適應,園林建筑方式與小區生活的文化相適應,以滿足人們在居住環境內的生活需求。
(三)景觀設計有利于人們居住環境的提升
景觀設計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基本原則,根據人們審美的基本特點,通過生態環境的建設以及植被的構造、園林的小品等等,把生態因子融入人們居住的環境中,注重生存環境的保護措施,釋放氧氣,減少空氣的污染,從而實現居民美的享受。總體景觀設計層次分明,大小空間與建筑物的布局協調美觀,住宅小環境與周邊大環境融為有機的一體,可以形成獨具特色的開放式園林,從而為住戶提供十分愜意的生活空間。
二、現代城市居住區景觀設計存在的基本問題
(一)忽視了城市居住區的整體環境
隨著現代城市的發展變化,城市居住區在景觀設計過程中越來越重視于滿足人們對環境的要求,因此,城市居住區的環境結構的設計要充分考慮植物配置與生存環境相適應。但是,有部分小區在景觀設計規劃過程中忽視了景觀設計以及植物配置,只是為了綠化而綠化,盲目進行大面積的綠化覆蓋,實際上忽視了城市居住區的整體規劃。在景觀設計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小區居民的生活環境,實現景觀與人文的結合。在創造室外活動空間的過程中,不能忽視水環境與地面環境的協調,并利用車庫等空間構建有效的環境,才能夠從整體上實現城市居住區的景觀設計。
(二)居住區的景觀設計缺乏藝術感
在城市居住區景觀設計過程中,植物的配置體現了空間的動態效果,這不僅僅需要通過種植植物來進行構造,同時也要考慮到人們對于精神文明的需求。但是目前很多小區在景觀設計過程中忽視了人們的心理需求,忽視了植物的實用性和審美價值。另外,植物景觀的功能性不強也影響了城市居住區的藝術感。在城市居民區設計中,城市的景觀設計在突出生態化、人性化特點的過程中給居民也帶來了巨大的經濟負擔。由于植物養護過程需要的費用很高,居住區域經營條件的限制,忽視了小區的實用性,尤其是在物業管理方面出現了很大的問題,因此,要考慮到景觀設計的功能,在滿足基礎生存環境的過程中,增強城市居民區的植物配置實用性,才能夠滿足人的發展需求,提高居住區景觀設計的藝術感。
(三)軟質景觀和硬質景觀設計不平衡
在城市居民小區設計過程中,可以通過軟質景觀和硬質景觀來取得良好的效果,以達到美化環境的作用。但是有部分設計者為了造景而造景,忽視植物造景的基本功能,在軟質景觀以及硬質景觀搭配比例上缺乏平衡性,直接影響了整個城市居住區舒適的良好氛圍。這就需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突出人性化的設計,基于城市居住區的綠化設計,充分考慮到不同人群對于環境的不同需求,不同公共地區對于資源的要求不同,尤其是在休息也要增加兒童的活動區域,提高景觀設計與環境功能相互結合特點,發揮小區綠地面積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滿足人們的需求。因此,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文化理念,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比如對于那些喬木周圍有電線、電話線、熱力、煤氣管道無法通過,不適合于種植大喬木的住宅區等地方,為了有效減少周圍的塵土,調節室內的溫度,可以適當種植草坪或灌木。
三、城市居住區景觀設計與植物配備
對環境提升的策略分析
(一)城市居住區的植物設計要與環境相契合
植物配置是綠化的重要內容,對于城市居民區的規劃產生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在植物配備過程中,要根據植物的色彩、顏色等進行合理的配置,在設計的過程中充分考慮植物的生長特點,通過營造植物聚散與小區的整體景色呈現相互配合的狀態,從而提高小區居住環境內的植物設計水平,以景觀的生態特點為人們營造良好的綠色空間。在利用各種植物配置的過程中,景觀設計與植物配置要適應大自然優勝劣汰的基本原則,注重結構設計的功能化,在調整植物設計與城市區域相融合的基礎上,通過調整植物之間的合理性來選擇地點的形式,并根據不同居住區的環境特點選擇不同的植物,可以促進植物與居民區形成鮮明的對比,襯托自然的美。
(二)利用植物季節的變化促進景觀設計的合理性
植被的季節變化對景觀設計產生著重要的影響,這就需要根據植被的生長環境,使得居住區在任何空間都可以呈現出四季有景的自然景象,從而給居民生活帶來良好的享受。因此,針對植物的設計要選取不同花期的植被進行配置,才能夠使一年四季有觀賞性的景觀,增加城市居民區的舒適程度。另外,實現城市居住區景觀設計與植物配置,要加強對于綠色植物區的管理和養護措施,發揮城市居住區綠色景觀設計對人們的舒適環境構建的重要作用。
植物的配置要滿足城市居民區功能的需求,要充分考慮到不同的功能區配置不同的植物,通過建筑物園林的小品等自然環境與人工環境的相互結合,使不同植物發揮自身的功能,在植物配置的過程中,通過季節的發展變化,也要在不同的區域形成相應的生態效果,能夠通過景觀設計做好植物的合理配置,從而形成立體的景觀設計。同時,也要使不同形狀的植物達到有機結合,使其層次分明,增強植物的觀賞性。
(三)要因地制宜地選擇居民區綠化樹種
城市居住區需要配備相關的植物設計,這不僅僅需要根據小區居住的環境、道路和圍墻進行不同植物的配置,同時也要考慮到居住區綠化的基本情況,因地制宜地進行樹種選擇。居民區綠化樹種的選擇要突出植被生長特點,并提高其欣賞價值,應該滿足人們對于生存質量的要求,把人們城市居住區的環境與樹種的選擇結合起來,以最優化的方式來進行景觀設計與植物配置,創造出健康的生存環境,同時,也可以借助昆蟲和鳥類來營造鳥語花香的環境。居住區的景觀設計要選擇與居住區的環境相適應的植物,不僅僅要考慮到季節的變化、地貌形勢,也要依據一定的植被基礎進行設計,從而提高居住區生存環境的改善,構建多層次的植物配置,維持城市居民區的生態環境,從而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四、結語
城市居民區的綠化面積是改善和提高城市居住區生活環境的重要因素,在城市居住區綠化景觀設計過程中,要突出生態化、人性化和自然化的設計理念,通過園林建筑的空間布局,道路的設計以及植物的配置,設計出適宜居民生存的環境,從而有效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
參考文獻:
[1]蔡碩.論景觀設計中園林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則[J].建材與裝飾,2019(33):90-91.
[2]吳國芳.園林設計中的植物配置與植物造景[J].甘肅農業,2019(9):74-75.
[3]徐茂劍.風景園林設計的植物配置與規劃策略探析[J].農村實用技術,2019(6):111.
[4]楊雅.試析綜合性公園的植物配置與園林空間設計[J].建材與裝飾,2015(49):65-67.
作者單位:
周口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