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邦臣
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歷史,創造了璀璨的文化。文化的概念很寬泛,是廣泛涉及物質和精神層面的東西。物質文化是基礎的、顯性的,精神文化是高級的、隱性的,而制度文化是特定的、剛性的。幼兒園的一切保育教育行為所針對的,都是處在人生可塑性最強階段的孩子們。所以,幼兒園文化應更注重孩子的習慣養成和精神塑造,用科學的制度和獨具特色的物質文化環境影響孩子。
現在,我以一所農村公辦幼兒園S園為例,簡要剖析農村幼兒園文化建設的有關情況。
應確立“實實在在”的幼兒園物質文化主題和發展理念,建設安全實用、特色鮮明的文化。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各級各類幼兒園都根據自己的地理物產民俗和周邊人文環境等確立了自己的發展特色,比如自然、科學、綠色、人文、民俗等。幼兒園營造物質文化環境應突出一個核心主題,就是安全和實用。具體到幼兒園的外部景觀設計,內部裝修風格色調,班級活動室、休息室、功能教室等創設的所有的主題環境,甚至于幼兒園的硬化綠化等方面,都要融入“安全實用”的理念。
S園堅持立足農村實際,將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以及生活常識融入孩子的日常保育教育和學習生活之中。一走進幼兒園,所見皆是綠色,一日常規盡顯生活中的行為禮儀教育。堅持在幼兒一日活動中深刻植入“自然的就是最好的”教育理念,通過園本教育課程的開發和實施,讓兒童回歸本真。在對幼兒日常教育活動和游戲活動中,教師投放大量從農村取材的自然材料。讓幼兒動手種植栽培,感受生命活力;讓幼兒觀察研究,感受生長的力量;讓幼兒進行采摘和編織搭建,感受收獲的喜悅……
應確立“和諧融洽”的幼兒園精神文化主題和發展理念,創建人本和諧、創造力突出的幼兒園特色精神文化。理念是文化的引導,無論是教師的發展,還是孩子的行為養成,都離不開先進文化的引領,離不開先進理念的支撐。精神文化是幼兒園文化的核心,精神文化建設就是園風建設、教風建設、人際關系建設。
S園在重新審視辦園實際、正確把握學前教育發展形勢的基礎上,確立了“熱愛,尊重,責任,創新,發展”的新辦園理念。通過多次開展“辦園理念大討論”以及師德教育等活動使這一新理念深入每一位教師的內心,引導教師以理念為標桿,加強自身發展,做理念的合格踐行者。
另外,在管理中突出“人本”理念,制定幼兒園發展目標與教師發展目標,將幼兒園的發展與教師的發展深度融合,建立共贏平臺。致力于打造和諧融洽的氛圍,為教師創造良好的人文社會環境,讓每一位教師參與到幼兒園的管理之中,積極建言獻策,暢所欲言,將自我價值的實現與幼兒園集體價值的實現緊密聯系在一起。
應確立“嚴謹精細”的幼兒園制度文化打造方向,制定嚴格、精細、操作規范、評價科學的幼兒園特色制度文化。制度文化是幼兒園文化建設和科學管理的保證。所謂“沒有規矩,不能成方圓”,學校要“依法治教”,教師要“依法執教”。只有用制度約束,才能打造紀律嚴明的團隊。S園為每一位教師印發的《幼兒園教師手冊》中,制度篇包括經過集體研究,嚴格篩選出的十三項與教師密切相關的制度職責和規定,職責范圍明確,涉及范圍廣泛,執行操作簡便,評價科學合理。
嚴謹和精細是工作的基本原則,同樣也是制度文化的精髓。各項制度的執行情況要與對教師的評價考核密切結合,客觀科學,獎懲有理,有據有度,努力打造一支業務素質精良、工作作風嚴謹、職業道德高尚的幼兒教師隊伍。
文化建設既是幼兒園建設和學前教育發展進步的體現,也是助推器。作為幼兒園的管理者,都應具備確立文化建設方向的慧眼、評估文化育人功效的慧心以及不斷推進文化建設并使其適應教育發展和時代進步的使命感。
(作者單位:山東省青島市黃島區六汪中心幼兒園)
責任編輯:歐陽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