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小芹 張微


中國傳統文化是在歷史長河之中不斷積累而形成的,包括傳統節日、民間工藝、民俗文化等。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是幼兒園開展主題教育活動的優質資源。如何將優秀傳統文化資源融入幼兒園主題教育活動,從而提升幼兒園教育水平?如何進一步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幼兒教育體系,讓幼兒在優秀傳統文化中形成良好的行為模式和學習習慣?北京市通州區潞苑幼兒園進行了積極探索。
從幼兒出發,精選適宜資源
不是所有的傳統文化都適用于幼兒教育,教師需要從幼兒園教學實際出發,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整理與研究。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年齡特點、興趣愛好,我園精挑細選出適合的優秀傳統文化,將其融入到幼兒的一日生活之中,在探索實踐中逐步形成傳統文化與幼兒園五大領域相融合的教育模式,有效豐富幼兒情感,提升幼兒素養,促進幼兒良好發展。
傳統文化中的二十四節氣與幼兒生活息息相關,具有較強的實操性。開展與此相關的主題活動不僅可以豐富幼兒的認知,也有助于幼兒了解民俗、飲食、耕作等傳統文化。園所利用種植區種植小麥、南瓜等農作物,邀請家長志愿者帶領幼兒一起播種、照料、收獲,參與農耕的全過程,在實踐中運用二十四節氣蘊含的農耕知識。農作物收獲后,我們組織幼兒仔細觀察,帶領幼兒將收獲的食材制作成食物,并鼓勵幼兒與同伴分享美食。通過這些活動,幼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被充分調動起來,在深度體驗中加深了對二十四節氣和農耕文化的理解。在“快樂的六一”主題活動中,我們綜合考慮夏日降至、幼兒喜歡玩水的特點,決定開展潑水節活動。活動將傣族傳統節日文化融入其中,教師在組織開展潑水活動中引導幼兒學習與水有關的知識,明白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養了幼兒節約用水的意識。同時引導幼兒了解潑水節蘊含的少數民族文化,開闊了幼兒的視野,使其獲得了一次生動的少數民族傳統文化教育經歷。
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幼兒,開展相關主題活動的側重點應當有所不同。例如對于小班幼兒,在活動開展中要重視幼兒的參與過程與感受;對于中班幼兒,需要注重幼兒對優秀傳統文化內涵的體驗與領悟;而對于大班幼兒,則需要注重對傳統文化的了解與掌握。只有尊重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并因材施教,才能實現優秀傳統文化與幼兒園主題教育活動的有機融合。
在熟悉的生活環境中接受熏陶
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而文化與環境有著緊密的關系。開展幼兒園傳統文化教育,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促進幼兒的發展。環境創設應取材于優秀傳統文化,與本地文化特色相結合。將特色文化元素融入幼兒園的教育環境之中,貼近幼兒的生活,讓幼兒在熟悉的生活環境中接受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作用。
生活在不同地域的勞動人民創造出了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包括民俗風情、傳說故事、村規民約、家族族譜、傳統技藝等。在幼兒園教育活動實施過程中,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優秀的民間藝術,將其有機融入到環境創設之中,讓學生更好地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獨有的意境美、形式美。例如在開展“水鄉文化”主題活動中,教師充分意識到優秀傳統文化元素的價值,選取了江南水鄉“三進三出”的徽派建筑作為主要文化元素,并融合圍棋、書法、茶藝等其他文化元素,創設出富有感染力的園所環境。又如在開展“剪紙藝術”主題活動中,教師使用剪紙作品等素材為幼兒創設教育環境。教師在欣賞區域內放置具有較強故事性且充滿童趣的經典剪紙,以引起幼兒的興趣,激發幼兒的積極性,使其主動地參與到主題活動中來。在活動中,幼兒了解了我國的傳統剪紙藝術,審美能力得到了提升與發展。
主題教育活動形式多樣化
教師在幼兒一日生活中,可以及時滲透傳統文化教育。早晨入園時,教師、幼兒、家長相互親切問好;戶外活動的時候,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進行跳繩、丟沙包等傳統游戲;在區域活動環節時,教師可以帶領幼兒朗讀《三字經》《唐詩三百首》等傳統文學作品;在過渡環節時,教師可以組織類似翻繩、編織等傳統小游戲。這樣,幼兒園的傳統文化教育活動變得豐富且有趣,從而激發幼兒參與的積極性,使其在參與過程中更好地學習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教師還可以開展傳統節日教育,將春節、重陽節、中秋節、端午節等節日作為活動主題,讓幼兒思考要如何進行布置與設計。這樣不僅能夠更好地實施幼兒園主題活動教育,還能讓幼兒更加了解傳統節日,真正實現優秀傳統文化與幼兒園教育的有效融合與實踐。
家園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開展傳統文化教育,僅僅依靠幼兒園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家長的支持,特別是家長的參與以及家長資源的調動及利用。幼兒園要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開展教育活動,調動家長積極性,整合各方資源,形成強大的教育合力。
在開展主題活動時,教師應當與家長積極溝通,充分說明活動具有的教育意義。家長是幼兒熟悉信任的教育主體之一,應當發揮家長在傳統文化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幼兒園應當引導家長積極配合、踴躍參與主題教育活動,讓傳統文化主題教育延伸至幼兒園之外,形成家庭教育與園內教育的良性互動。不少家長具有繪畫、書法等傳統文化才藝,幼兒園應當努力挖掘家長的特長資源,動員懂傳統文化、會傳統藝術的家長進入幼兒園開展教育活動。幼兒不僅能在空間上近距離地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又能在心理上接受、認可家長的教育行為。這樣的活動既能最大化主題活動的教育功效,又能增強家長群體的教育主體意識,是真正的家園共同教育。
幼兒園教育工作面對的是一群年齡較小的兒童,其思維能力等各方面都尚未發展充分。要想保障并提高教育效果,幼兒園教師一定要關注幼兒的興趣特點,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幼兒實際情況來為其選擇適當的傳統文化內容,在日常生活中進行滲透教學。教師要借助豐富多樣的教育活動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最終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作者單位:北京市通州區潞苑幼兒園)
責任編輯:黃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