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琪
關鍵詞:葛蘭西;意識形態載體;學校
葛蘭西意識形態載體思想的源起可以分為兩部分:一是時代背景:葛蘭西意識形態思想的形成根源與20世紀初歐洲社會、政治變化有著很深的聯系。從思想根源上來說,葛蘭西意識形態思想是早期歐洲無產階級革命和歐洲政治環境變化交織的產物。二是理論淵源:葛蘭西意識思想作為無產階級世界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思想根源是建立在前人的理論成果之上的。葛蘭西出生和成長在意大利,在其成長過程中受意大利本土學者如馬基雅維利、克羅齊、拉布里奧拉等人的思想影響較大。在葛蘭西領導意大利共產黨進行無產階級革命途中,作為意大利共產主義的先行者,馬克思、列寧等人的思想理論也對葛蘭西思想成熟起到了奠基作用。
葛蘭西將意識形態劃分為“有機意識形態”和“隨意意識形態”。因此意識形態載體也被分為“有機的和隨意的”。葛蘭西將具有意識形態力量的形式稱為意識形態的載體,有機意識形態以載體為媒介將統治階級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傳遞給每一位社會成員。其中有機意識形態是包括“統治社會”的代表,同時也包括學校、工會等可以塑造人的意識形態,傳播主流意識的這些機構。
葛蘭西在研究的過程中明確指出,任何爭取統治地位的集團都會在意識形態上采取一系列的同化行為,目的就是為了征服傳統知識分子,該集團如果能夠盡快的同化和征服,才能夠進一步鞏固自身的統治地位。社會集團為了達到同化和征服目的所采用的最有效最容易讓人接受的方式便是創辦學校。學校是培養各級知識分子的工具,學校也是意識形態的載體。學校是一個機構,而這個機構主要有兩類人構成:教師與學生。葛蘭西認為在兒童形成意識的過程中,兒童個人的意識個性化程度比較低。大多數的學生他們的意識里反映的是學校課程以及學生參與社會活動后形成意識的社會關系。所以在學生所受的教育是由整個教育活動的“有機體”和學校的社會性所決定的。在老師進行教學活動中,老師和學生一個是傳輸者另一個是接收者。在這里老師以及書本就既充當了意識形態思想傳播媒介又充當了意識形態載體的角色。教師的教學目的成了把學生培養成符合社會集團標準的“有機知識分子”,使之成為下一代的意識形態載體和傳播媒介。
在葛蘭西眼里學校是社會集團同化和征服市民社會所采用的方式中最有效最容易讓人接受的方式。所以我們必須抓好學校思想政治教育這一塊陣地。因為就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青少年是民族和祖國的希望。同時葛蘭西認為在兒童形成意識的過程中,兒童個人的意識個性化程度比較低。所以我們必須在青年時期就關注他們思想的發展,引導他們的意識形態向著主流意識形態發展。
葛蘭西認為學校是一個機構,而這個機構主要有兩類人構成:教師與學生。所以我們就要從兩個方面來談思想政治課程建設了。一方面從老師的角度出發,老師必須嚴格要求自己,在課程設置上要符合主流意識形態,最好選取“馬工程”相關教材,不斷提高自身業務水平和職業道德素養。在思想政治課程授課時,根據學生特點進行合理授課,從多個方面來引導學生,培養學生。另一方面從學生出發,學生們要牢固把握思想政治課程中的專業知識同時要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在學習中要培養學生自己多思考,明是非的思維習慣,引導他們樹立良好的“三觀”。特別是在網絡發達的當代社會,培養他們的批判精神,不要人云亦云的網絡跟風。
借助葛蘭西意識形態載體思想中對于學校這個載體的論述,我們可以看到在意識形態思想的發展和意識形態領導權的獲得中,學校具有獨特的作用。我們必須借助葛蘭西意識形態載體理論,借助學校這個陣地,借助學校的思想政治課程,來培養我們學生意識形態向著正確的道路發展。從而來保證馬克思主義理論在社會中的合法性,同時也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合格忠誠的接班人。
參考文獻
[1]王文慧,秦書生.葛蘭西意識形態思想的邏輯理路、理論貢獻及啟示[J].學術探索,2017(12):45-54.
[2]俞吾金.意識形態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戈士國.重構中的功能敘事--意識形態概念變遷及其實踐意蘊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4]葛蘭西.獄中札記[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0.
[5]趙傳山,趙丹.試論葛蘭西的意識形態批判理論[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8,38(03):16-17.
[6]劉奕含,宋婷婷.淺析葛蘭西的意識形態理論及其當代效益[J].世紀橋,2018(01):95-96.
[7]仰海峰.葛蘭西的意識形態理論及其當代效應[J].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06(02):4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