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
【摘要】當前,高中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思維的有效性。語文思維是引導學生掌握正確學習方法的有效途徑之一。學生在學習中具備語文思維,能夠主動進行拓展和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正確的學習技巧,從而更好地學習和鞏固語文知識。本文對如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進行分析和探究。
【關鍵詞】高中語文;邏輯思維;語文思維
語文是一門包容性較強的科目,教師在課堂上一般著重講解語言文字的使用,但較少滲透思想性的內容。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應以學生為學習主體,在基礎知識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方式。教師應意識到語文是與他人交流的工具,用自己成熟的思維方式帶領學生進入高中語文學習中,讓學生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積累,以提升自身的思維廣度與擴展能力。良好的思維方式能夠幫助學生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同時,學生在潛移默化的學習中能不斷拓展自己的語文思維。
一、語文思維的特點
1.具有交流性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和學生不斷地交流與探討,有效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在和學生交流時,容易出現交流不暢的情況,因此,教師應有效引導學生調整自身思維方式,幫助他們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師生之間的有效交流能夠幫助學生對更深層次的知識進行探索,使學生拓寬看待問題的視角,提高判斷能力。
2.具有廣泛性
人的思維最重要的特點是廣泛性,而語文教學活動中知識豐富且種類多種多樣。因此,教師不應固化自身思維,而應從不同的視角進行語文知識的教學。這需要教師在教學中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引導學生進行思維的創新。
二、高中生語文思維能力形成的重要性
學習的本質是把現有的理論知識與教師傳遞的知識轉化成自身知識的過程。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會不由自主地進行思考,將所學知識轉化成自己的認知。學生不斷重復這一過程,其思維就在這一過程中逐漸強化,其解題能力也自然隨之提升。筆者認為,高中生必須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作為教師,我們應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通過科學合理的手段來提升學生對學習的情感態度和思維能力。在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要讓學生認識到語文學科的重要性。在應試教育思想中,學生和教師對數學等理科的重視程度遠高于語文,一些學生甚至十分抵觸語文中的閱讀、寫作和古文鑒賞。在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對學生思維觀念的培養,用合理的方式引導學生,使其意識到語文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三、高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策略
1.采取分層教學模式
思維具有抽象性與系統性。高中生已經具備了成熟的學習能力與思考能力,所以在這一階段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非常合適且必要。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首先,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語文學科的本質是一種精神層次的內容,教師在帶領學生進行文章閱讀時,應引導學生進入作者的意境中,讓學生深刻理解作者要表達的情感與思想內涵。其次,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思維是指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例如,學生在學習古文時應注意對一些兼詞的使用,如“焉、之于”在古文中的使用。最后,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筆者在課堂上非常注重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引導學生勇于提出自己的疑問,這有助于學生養成語文學習意識。筆者認為,學生不能全盤接受教師教授的知識,而應通過教師的教學,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并經過思考,找到語文知識的內涵。在教學中,教師要做學生的引路人,而不是指揮者。教師應給予學生一定的自主學習空間,讓學生自主提升分析問題的能力。教師應熟練掌握多種學習方法,不斷創新自身教學方法,從而滿足各種教學環境的需要。
例如,在進行《離騷》一課的教學時,筆者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了不同的教學目標。對語文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筆者要求他們掌握《離騷》的基本內容,要能完整復述詩歌,厘清詩歌要表達的情感,如屈原借助各種意象想表達何種內涵等;針對語文學習能力較高的學生,筆者要求他們在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將詩歌的思想感情與自己的生活相結合,將屈原的思想情感影射到如今的社會中,并完成一篇讀后感。
再如,在教學莊子的《逍遙游》時,針對不同學習情況的學生,筆者設置了不同的學習目標。對于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筆者要求他們學習并積累文中的實詞和虛詞;對于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筆者要求他們完整、流暢地翻譯整篇文章;針對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筆者要求他們在翻譯全文的基礎上,理解莊子的精神內涵,并要求他們理解莊子提出的“有所待”到“無所待”的對比。
又如,在講解王勃的《滕王閣序》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對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對于語文基礎較弱的學生,教師應帶領學生理順文章的基本脈絡,讓其清晰地敘述文章的故事情節,按照文章的描寫順序介紹其中的景色,并能掌握文章的體裁特點;對于語文基礎較好的學生,教師除了要求其掌握基礎知識以外,還要將所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相結合,讓其分享自己與作者的情感共鳴,拓展學生的思想層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講解文章前,筆者對文章的創作背景進行了深度介紹,為學生預留了一定的自主學習空間,讓學生自主探索分支的內容,如學生自主發現一些其中的典故等。在此基礎上,筆者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讓學生認真分析文章的主旨。筆者為學生提出了一個問題:為什么這篇文章在幾乎通篇用典的情況下不顯得十分臃腫呢?學生對這個問題感到疑惑。筆者告訴學生,這樣更能抒發作者懷才不遇的心情。這樣一來,學生經過學習提升了思維的靈活性。
2.重視挖掘學生的思維潛力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認識到學生面對著較大的學習壓力,要創新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在平時的教學中,筆者重視學生的上課狀態與學習狀態,經常與學生交流,了解學生的思維動態,希望通過更有趣的形式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探索和學習。
例如,在講解《藥》這篇課文時,筆者設計了一系列問題來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作者要以華老栓買藥為主線、夏瑜為副線?”學生經過自主思考后,提出了自己的觀點。這一過程不僅調動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也有利于教師更新自身觀念。這樣,筆者能夠聆聽學生對課文的不同想法,了解學生對課文進行了哪些思考。在此基礎上,筆者為學生講解:作者之所以這樣安排主線和副線,是為了傳達一種“揭示痛苦,引起救治”的想法。這樣一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加深入,能夠較好地明確學習目標,形成語文思維。
綜上所述,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更加注重對學生語文邏輯思維的培養。筆者認為,語文教師一定要主動轉變自身教學觀念,將教學的主體地位歸還給學生,因材施教,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拓寬學生的思維廣度,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參考文獻】
魏立平.核心素養下的高中語文教學有效性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9(22):69.
何瑞瑞.談談高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求異思維的方法[C].國家教師科研基金管理辦公室.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成果2019(六),2019:253-254.
陳華.語文教學中如何有效的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C].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教師教育論壇(第六輯),2019:17-19.
湯淑穎.高中古詩文教學中的思維能力訓練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19.
姚培泉.培養高中生語文思維的方法[J].江西教育,2019(06):12-13.
劉志超.如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貫徹核心素養[J].中學課程資源,2019(11):50-51.
馬丹丹.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C].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教育教學創新專業委員會.2019全國教育教學創新與發展高端論壇論文集(卷九),2019:162-163.
劉承德.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邏輯思維培養[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9(06):55-57.
程高輝.淺析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C].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教育理論研究(第四輯),2018:347-349.
黃華獻.語文能力與思維方式的同步訓練:高中語文思維涵育式教學探索[C].云南省思維科學學會.中國思維科學研究論文選2011年專輯,2012:934-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