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紅
摘要:中職生在畢業時面臨著多重的選擇。理想與現實的沖突,父母期望與自身夢想的差異,中職生們該如何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本文通過對王同學案例的剖析,闡述了面對多樣化選擇時,中職生應如何測試自己的職業性格,理性地考慮自己的職業生涯。
關鍵詞:職業咨詢;生涯規劃:職業選擇;職業性格
一、研究背景
當代的中職生,處在復雜多變,競爭激烈的社會中,面對種種挑戰,常常感到壓力大、適應難。生活越來越感到迷茫、困惑。如何更好地發展自己,難以抉擇,同時也會因家庭等方面因素的制約而困擾不已。下面選取了一個面臨兩難選擇的學生的案例。希望可以給從事職業生涯咨詢的人員提供一些可借鑒的資源。
二、案例背景
王同學,女,17歲,阜新人,是在阜新市第一職專就讀的學生,目前就讀中職二年級。機電專業,成績較好,語言表達流利,能夠清晰描述自己所面臨的問題和對此所做的思考,比較聽從父母意見,身體健康,家境一般。在今后是選擇高考還是就業的問題上出現了困惑,通過與其面談交流,引導該生對自己的個性特征和發展前景進一步的分析和認識,使其明確自己的職業興趣和價值取向,為其作最后的抉擇提供幫助。
三、操作步驟
第一步:建立關系
(一)與來訪者建立“一對一”的咨訪關系
(二)咨詢過程中確保談話的私密性,對來訪者的信息保密
來訪者:在開始咨詢之前我還是有一點問題。我有些顧慮,不知道怎么跟您說。
咨詢師:你的顧慮是不是關于你的個人隱私問題呢?
來訪者:嗯,您能對我說的話保密嗎?我不想讓別人知道。
咨詢師:請你放心,我會嚴格遵守保密原則,并會向你說明保密例外。
來訪者:您這樣說我就放心了。
第二步:進一步探索
(一)收集信息:個人成長信息、家族史、個人的興趣、愛好、能力等。
(二)從職業興趣角度分析來訪者“人格類型”
霍蘭德職業興趣測試是針對職業興趣分析極其有效的方法,在通過測試后得到代表自己職業興趣的代碼,每個代碼都有著相應的較為適合其性格的工作,測試者可根據職業興趣酌情考慮自己的工作選擇和生涯規劃。
(三)性格角度分析來訪者“人格類型”
邁爾斯布里格斯類型指標(MBTI)表征人的性格,該指標以瑞士心理學家榮格劃分的8種類型為基礎,加以擴展,形成四個維度,這四個維度如同四把標尺,每個人的性格都會落在標尺的某個點上,這個點靠近哪個端點,就意味著個體就有哪方面的偏好。如在第一維度上,個體的性格靠近外傾這一端,就偏外傾,而且越接近端點,偏好越強。
(四)透過咨詢使來訪者看到自己對就業和考學這兩個選擇的獨特看法,并能根據自己的人格類型、興趣等因素來選擇適合自己的決定,進一步澄清自己的生涯目標。
(五)澄清來訪者非理想客觀環境條件
來訪者:父母一直希望我能上大學,我從小到大都是按照他們的意愿,如果不聽從他們的意見,我們的關系會很僵。
咨詢師:聽起來,你似乎不想考大學,是因為不想再聽從父母的安排,想自己做決定么?
來訪者:不全是。我覺得讀大學要費很多時間和金錢。我們家目前也不是很有錢,如果我真的考大學了,我父母生活會很拮據,我會覺得很對不起他們,這樣的生活也不是我想要的。
(六)澄清來訪者價值理念
來訪者:如果我就業,他們可能也不會阻攔到底吧。
咨詢師:你既然不喜歡上大學,家人也不反對,那你還有什么顧慮嗎?
來訪者:可能就是對沒有聽從父母的安排,怕自己的選擇沒有父母選擇的好,讓父母失望吧。
咨詢師:看來你是一位挺孝順父母、很懂事的孩子。那么與職業發展機會相比,你更注重哪方面呢?哪些因素更重要呢?
來訪者:學會獨立,而且我對將來的挑戰也有信心。我很希望自己能學習好我現在的專業,而且這一行業的發展前景也會比較好的。
第三步:合理規劃
1.自我評價。通過做測試,與咨詢師交流,包括自己對自己的反思等,使其對自己的特質更加了解,對自己有一個較為客觀的評價。
2.確立目標。一個合適的目標是計劃的核心,通常目標分為短期目標、中期目標、長期目標。
3.環境評價。環境對一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客觀的評價自己所處的環境情況。
4.職業定位。鼓勵來訪者查找相關資料來驗證自己對就業和上大學的認知,并調整再確認。探索不同的可行方案,對不同的選擇做個評估,比較不同方案后果的得失,利用平衡單根據后果的評估而做選擇,提高來訪者做決定的能力。
5.實施方案。按照計劃制定準備及時執行。執行期間及時進行總結,對不合理的地方加以改進調整。
6.對職業生涯規劃的實施結果進行檢查,并對每一步進行仔細的分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第四步:結束咨詢
四、個案分析
本案來訪者是一名中職高二的學生,在就業還是按照父母的意愿考學這一問題上猶豫不決,希望能得到幫助。通過與該生的面談,了解到該生以前是一個比較尊重父母意見的學生,父母一直期望他能上大學,能比其他孩子更優秀,但是該生對上大學不是很感興趣。很喜歡自己目前所學的專業,希望在本專業上有所發展,鍛煉自己的獨立能力,發揮自己的價值。在咨詢輔導過程中,咨詢師的關注點始終在來訪者本身,將其作為突破口,從而了解其家人的期望以及周邊的其他因素的影響。通過幫助來訪者作自我分析,認清問題。獲得對自己的個性、職業興趣、價值取向以及家人對其態度的重新認識,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同時鼓勵其樹立生涯動態平衡的觀點,在實踐過程中,做好靈活應對,及時評估和調整。
參考文獻
[1]金樹人,生涯咨詢與輔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程東來,中職生職業生涯規劃個案輔導[J].現代職業教育,2017.
[3]安寧,高中生個體生涯規劃咨詢案例闡析[J].中學課程輔導,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