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彥民
摘 要:首義精神形成于辛亥革命時期,是一種世人未為我敢為、天下未發我首發的精神,勇于改革和創新就是首義精神的主要特征。本文就首義文化在環境設計“微設計”符號傳播應用進行分析闡述,以供需要相關資料的人士參考、評價。
關鍵詞:首義文化;環境設計“微設計”;符號傳播
中圖分類號:J5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0)21-00-02
首義精神是一種勇敢大任、敢于斗爭的精神,也是一種必勝的信念。在全新歷史時期對首義精神進行弘揚,具有重大的實際作用。而在環境設計的“微設計”符號中將首義精神進行表達,可以使首義精神在不同場所得以弘揚,也使得人們對首義精神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一、在建筑設計“微設計”中的符號傳播應用
首義精神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均有其相應的解釋,早在辛亥革命時期,對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度的創立,就是一種劃時代的改革和創新,這就是首義精神的產生和發展階段,而到了上個20世紀中期,首義精神被確定為公正、廉潔、勇敢、淡然[1]。而后又經過了半個多世紀的發展,首義精神也有朝著更加深廣的層面進行發展,先將首義精神定義為勇擔大任的開拓進取精神,從而確保在首義精神的鼓舞下,更好的建設祖國。
而對于建筑設計來說,又包括建筑裝飾工程設計、古建筑工程設計、空間關系、平面布局、柱網布置等。對于建筑設計中的微設計來說,指的是在建筑物的一些位置進行建筑微設計,并將首義精神融合在建筑設計微設計中。這樣不僅可以提升人們的審美意識,同時也可以使人們對首義精神形成更加深刻的認知。具體來說,建筑設計中微設計中的符號傳播應用大體又分為標語式符號、紋理式符號、獨立式符號三種。標語式符號指的是可以在設計建筑的過程中,通過一些字符的微設計,起到對首義文化進行傳播的目的。包括在將首義精神在一些建筑的立面、墻體的顯要位置雕刻上首義文化的內涵,這種符號應用的模式大都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同時文字也具有較高的辨識度,因此可以有效表達出首義精神。對于紋理式符號來說,指的是以一些具有紋理形狀的材質,以單純畫面的形態,營造出首義文化的精神實質,比如,對于道路建設與養護企業來說,對于其辦公樓體的建設微設計而言,可以在其建筑物上用紋理式的材質代表道路和車輪,并雕刻出對道路進行維修工人的形象,這種以圖畫表現的方式,不僅具有較強的藝術性和裝飾性,同時也表現了首義精神的開拓進取意識,可以樹立出道路建設企業的企業文化,使首義精神與文化為新社會國家的建設發展進行推動。對于建筑中獨立式符號的微設計來說,通常是指將首義精神的文字和圖片制作成雕塑的模式,在建筑物中較為空曠且顯眼的位置進行構建,以此可以造成較強的視覺沖擊力,以此達到在全新歷史時期對首義文化進行推廣的目的。
二、在公共空間“微設計”中的符號傳播應用
通常來講,所說的空間設計指的是在開放的公共性空間內對環境進行設計。將首義文化在公共空間的設計中進行應用,即可以使得人們的審美意識得到滿足,并且也可以將首義精神進行弘揚。一般而言,公共空間涵蓋范圍較廣,包括機場、廣場、車站、碼頭、街道等場所。由于上述場所其公共性質較強,并且具有人流密集的特點,因此要注重微設計的文化品位,并且還應兼顧人們對其可以很好地理解,假大空和過分簡單化都無法表現出首義文化的精髓。
例如,在對機場、車站、碼頭這種人流密集而且又具有一定國際性質的公共空間來說,由于世界各個國家的人都會在此聚集,因此,更需要在微設計的符號設計環節對首義文化進行傳遞。以機場為例,可以在機場的登機牌領取處、候機座位旁邊的立柱上懸掛或者安放代表首義精神的符號[2]。比如,首屆飛行員的雕像,或者在飛行中飛行員遇到飛行險境后以創新、進取、銳意、改革的方式對飛行險境進行突破的簡易版手繪簡筆畫。這些都是以微設計的形式將首義精神以符號的形式進行傳播。
再例如,可以在休閑文化廣場公共空間進行關于首義文化的微設計,并通過這種符號傳播的應用,使人們在休閑過程中,更加高質量、高效率地對首義文化進行理解。比如,可以將首義文化的精髓內涵進行石雕創造,可以將石頭雕刻成古代竹簡的樣式,并在上面按照時間發展順序,以石雕的方式,對首義精神的產生、發展進行描述。包括首義文化形成與辛亥革命,甚至更早的楚漢之爭年代。它是以推翻舊體制,建立新王朝的理念為依托進行發展的,直到和平年代,首義文化又逐步發展成改革、進取、創新、發展等。這種石雕竹簡的方式不僅新穎,而且還不易損壞,可以保持微設計的可利用時間。同時,由于人們進入到休閑文化廣場,大都是利用休閑時間,因此可以安靜下來,在對微設計進行欣賞的過程中,也可以對首義文化進行學習和思考。
三、在園林景觀“微設計”中的符號傳播應用
一般而言,園林景觀設計指的是在一定的區域內,以一定的工程技術手段及園林藝術對園林內的種植植物以及地形進行改造,創造和諧優美的園林自然景觀環境,以供游人進行游憩的過程。通過對景觀進行設計,可以確保環境美學具有更大的欣賞價值,并且還可以對日常的使用功能進行兼顧,從而確保園林景觀生態的可持續性發展。這不僅對設計者的個人審美觀點以及人類文明發展程度進行了體現,同時也應涵蓋中國文化中的創新、進取精神,涵蓋一種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發展信念,只有這樣才能確保與當今社會的發展步調保持一致。但是,就目前大多數的園林設計而言,其主體設計結構大都采取鋼筋混凝土模式,這種建筑雖然整體結構不易破壞,具有自身特有的優勢,但是,也需要融入一些相關的園林藝術設計,從而確保園林景觀的可觀賞性。同時,對于園林景觀設計而言,無論是園林設計還是景觀設計,其實二者只是稱謂上的不同,在本質上并無區別。景觀設計與園林設計具有較強的同根同源性,而對于二者進行刻意性的區別顯然對本學科的發展會存在一定的制約。結合首義文化來說,園林景觀的微設計環節,可以將首義精神內涵與園林景觀設計進行有機融合,這樣在將園林建筑品味進行提升的同時,也使得首義精神得到了具體弘揚[3]。使人們在欣賞大自然美景,陶冶情操的過程中,也對我國的首義文化進行理解。
例如,對于園林景觀中大面積河域治理問題來說,由于城鎮在進行整體規劃的過程中,大都以生態角度和地理角度為出發點;而對于規模為中等化的主題公園設計來說,通常以園林及規劃的角度為著眼點;而對于住宅庭院或者小區的綠地來說,其規劃就會單純地從建筑角度出發。但是,無論上述哪種項目,其在建設過程中都涵蓋了景觀建設因素。因此,可以將首義文化與園林景觀建設進行有機融合,使首義文化和首義精神滲透到園林景觀的微設計中。簡言之,可以將首義精神以符號傳播的方式,在園林景觀微設計中進行顯現,使人們在欣賞園林景觀的同時,也會對首義精神有所感悟。一般來說,園林景觀設計又分為軟景觀和硬景觀兩種,軟景觀指的是人工河流、人工植被等防自然景觀,而硬件景觀則是指座椅、雕塑、涼亭、果皮箱、燈光等。所以,將首義精神與園林景觀設計進行融合需要在上述硬景觀或者軟景觀中進行融入。就軟景觀的設計來說,可以在植被與河流的設計環節,融入首義精神,比如種植不同種類的松樹對園林景觀進行美化,這樣既可以使人們在休閑的過程中,可以呼吸到優質的空氣,并起到賞心悅目的效果。同時,還可以在不同種類的松樹上,掛上介紹這種松樹的木牌,使人們對松樹的特征進行了解。并且,還應在松樹的介紹方面,著重對松樹的精神進行介紹,包括松樹四季永駐、不畏風霜、堅強不屈的精神,以及由松樹這種堅韌不拔的品質聯想到日夜為人們站崗的解放軍戰士的堅韌不拔,勇于奉獻的如同松樹般的品質進行介紹。同時,也可以在人工河道旁邊,樹立一塊石碑,表明小河日夜不息流淌的這種拼搏進取意識,這都是首義精神的一種體現。再者,對于園林的硬件建設來說,可以制作主題性的首義精神雕像,并將其設置在人群集中、密集的集中的出入口處,從而使更多的人看到首義精神、學習首義精神。此外,也可以在設計涼亭的過程中,將辛亥革命的歷史、五四運動的歷史,以及近年來人們在科技生產領域所做出的貢獻,以及這一過程中所表現出的銳意改革、勇于創新、開拓進取的精神分別以文字和圖片的形式,在涼亭的四壁進行雕刻。這種微設計所傳達的符號意識,會使人們在涼亭中坐下歇息的過程中,學習首義文化,體會首義精神,從而真正將首義精神與園林景觀設計得以有機融合。
四、結束語
概言之,環境設計主要包括建筑設計、公共空間設計,以及園林設計。而在環境設計中將微設計進行融入,可以清晰明確的表達出設計主題。而結合首義文化來說,將微設計元素中融入首義精神,不僅可以提升人們的審美能力,同時也可以使首義精神貫穿與整個環境設計,確保人們創新性和開拓性精神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季衛斌.辛亥首義精神及其當代價值[J].學習月刊,2012(22):20-21.
[2]尹漢寧.回望百年辛亥? 承繼首義精神[J].政策,2011(11):4-7.
[3]張柳.就首義文化區建設談城市景觀設計中的文脈因素[J].法制與社會,2008(1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