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雨綢繆增強應對風險挑戰能力,在更高層次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現實需要。
●繼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后,助力鄉村全面振興的現實需要。
●提高糧食流通現代化水平,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的現實需要。
2017 年在16 個省份啟動實施
2018 年擴大到31 個省份全面推開
●各地謀劃布局糧食產后服務體系、糧食質量安全檢驗監測體系、“中國好糧油”行動計劃三個子項共8900多個項目。
●中央財政連續四年累計安排補助資金近215 億元,帶動地方各級財政和社會投資600 多億元,總投入超過815 億元。
●截至8 月底,已建成4000 多個糧食產后服務中心,新建和改造提升1500 多個糧食質檢機構,各省份支持建設389 個“中國好糧油”示范縣。
●“三鏈協同”趨勢明顯,“五優聯動”深入推進,滿足市場需要的優質糧油產品不斷增加,一批骨干企業做強做優,一批區域品牌知名度美譽度快速上升,為向更高水平邁進打下了堅實基礎。
●引導基層糧食企業、農民合作社、種糧大戶等多元主體盤活倉房等資產,建設糧食產后服務中心,為種糧農民提供清理、干燥、收儲、加工、銷售等服務,促進糧食減損提檔升級。探索延伸拓展服務功能,構建糧食產后服務體系可持續運營機制。
●到今年年底4000 多個糧食產后服務中心全部建成后,將實現全國產糧大縣全覆蓋,所覆蓋區域內的糧食損耗浪費和霉變損失平均降低4 個百分點。
●堅持以保障糧食質量安全為重點,合理定位國家、省、市、縣四級糧食質檢機構功能,著力健全糧食質量安全檢驗監測體系,強化檢驗監測技術支撐,不斷提升服務產業發展、把住原糧質量關口的能力。
●全國累計增加檢驗參數2.9 萬個,月均檢驗樣品數增加2.6 萬個。去年全國政策性糧食庫存數量和質量大清查中,檢驗樣品13萬個,守住“舌尖上的安全”第一道防線。
●通過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培育壯大龍頭骨干企業,構建優質糧油營銷體系。發揮示范引領作用,“中國好糧油”初具規模。
●“吉林大米”“齊魯糧油”“水韻蘇米”“皖美糧油”“山西小米”“陜北小雜糧”“廣西香米”“天府菜油”等區域公共品牌的美譽度和市場占有率持續提高,綠色優質糧油產品供給數量大幅增加。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國好糧油”示范企業在糧油保供穩價中發揮了積極作用。湖北省151 家糧油加工企業恢復開工生產,92 家“放心糧油”配送中心、1560 家連鎖店堅持營業,持續穩定向市場供應糧油,助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中央財政補助資金投入40 多億元,傾斜支持200 多個國家級貧困縣實施優質糧食工程,實現糧食產業發展與脫貧攻堅產業扶貧、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有機銜接。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定點扶貧安徽省阜南縣,引入中化農業、中糧貿易等龍頭企業,2018 年示范種植1.5 萬畝優質小麥,2019 年擴大到30 萬畝,畝產增加100 多斤,畝均增收200 多元,助力建立穩定脫貧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