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以來,浙江省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抓好“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浙江省情糧情,以實施“中國好糧油”行動計劃為契機,積極探索“兩種模式”,實施“三鏈協同”,實現“四方共贏”,突出“五優聯動”,加快推動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取得了初步成效。

浙江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黨組書記、局長周維亮發言 劉博文/攝
進入新時代,“糧食生產與消費需求、糧食儲備與口糧消費匹配度不高”成為制約浙江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痛點。糧食生產方面,種糧農民對政府訂單收購的依賴性越來越大,片面追求產量忽視質量,全省缺少優質晚稻品種。糧食儲備方面,糧食收購儲存不分品種,儲備糧品質不適應市場需求,輪換價差財政負擔越來越重。糧食產業方面,加工企業缺少本地優質糧源支撐,市場競爭處于劣勢。解決上述問題,關鍵就是要延伸糧食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促進“產購儲加銷”全程優質、全鏈提升,推動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
浙江省以“五優聯動”為抓手,通過改革儲備糧輪換機制,盤活部分儲備糧資源服務產業發展,實現糧食產業各環節的良性循環,達到農民增收、企業盈利、政府減虧、消費者獲益的共贏目標。試點地區安排一定數量的地方儲備規模,通過公開招標、競爭性談判等方式確定試點加工企業。由試點加工企業選擇優質晚稻品種,通過政府儲備訂單落實到種糧大戶,引導農民規模化連片種植優質晚稻。訂單收購結算價格由各地按照“優質優價”原則確定,也可按照晚稻最低收購價和試點加工企業加價確定,同時享受政府訂單獎勵。收儲的優質晚稻采取單收單儲,應用氣調、低溫或準低溫儲存等保質保鮮技術,一年一輪換,均衡出庫用于試點加工企業生產品牌大米。一年來,全省優質晚稻訂單5 萬噸,為種糧農民增收2700 多萬元,為企業節省收購費用、儲存費用、收購資金利息共計1200 多萬元,為財政減少差價損失2200 多萬元。
2019 年,浙江省組織16 個市縣和省級有關企業開展試點,探索形成以湖州市、省儲備糧公司為代表的試點模式。
(一)湖州模式。主要是將帶有儲備指標的國有糧庫“空倉”使用權進行公開招標,由中標糧食加工企業確定優質稻谷品種,以政府訂單和企業訂單形式落實到本地種糧大戶,試點優質稻谷全部由國有糧庫進行收儲。推出優質稻谷價格指數保險,對試點糧食收購入庫和銷售出庫時的市場價差進行限額保險,有效降低價格波動風險。積極打造“湖州好大米”區域共用品牌,制定“湖州好大米”標準。
(二)省儲備糧公司模式。主要是從省級普通晚稻儲備訂單中劃出1萬噸作為優質晚稻訂單,通過公開招標,按照購銷無差價及收購價高者,確定中標龍頭加工企業。由國有糧食收儲公司以政府訂單形式落實到符合條件的規模以上種糧農戶。優質晚稻實行單種單收單儲,滿倉鑒定合格,轉為省級儲備糧。在確保儲備輪空期要求的前提下,由加工企業根據市場行情和生產實際自行決定出庫時間,并提前上報用糧計劃。為推進“產購儲加銷”五優聯動,省級試點參與主體實行統一種植規范、統一質量標準、統一保鮮儲藏、統一加工工藝、統一營銷模式的“五統一”工作規范。
支持示范縣堅持“三鏈協同”,實施“五優聯動”,不斷總結經驗,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示范引領作用,形成善謀實干、爭先創優的良好氛圍。結合國家優質糧食工程建設,以市場化為主線,以高質量發展為目標,以項目建設為支撐,大力推進“五優聯動”提質擴面,著力在優化口糧品種、加大糧食加工企業扶持力度、加快糧食科技成果轉化、打造優質糧食品牌等方面下功夫,實現糧食產業創新發展、轉型升級、提質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