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按照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部署,全力打造優質糧食工程“齊魯樣板”,強力推動糧食產業強省建設。2019 年,全省糧食產業總產值4212 億元,比工程實施前增加600 億元。今年上半年,全省糧食產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9%,為在更高層次保障糧食安全提供了強力支撐。
優質糧食工程被列入山東省委一號文件、省政府工作報告和全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山東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會同財政廳制定實施方案和三個子項建設管理辦法,按照“全省推進、分步實施、資金拉動、高效有序”的原則統籌推進。通過召開工程推進會、現場調研指導、委托第三方開展績效評價和項目驗收等,規范項目管理,確保建設質量。對績效評價較好的6 個市予以每市100萬元獎勵。全省總投資73.2 億元,其中中央和省級財政資金19.53億元。目前,2017、2018 兩個年度項目全部通過驗收,2019 年度“中國好糧油”綜合進度81%。

山東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黨組書記、局長王偉華 劉博文/攝
一是評選13 個示范縣、56家示范企業開展“中國好糧油”行動。引導種植結構優化,技術改造提升,拓展銷售渠道。全省發展優質糧食種植621 萬畝,年助農增收30 億元以上。莒南縣花生訂單種植農戶達60%,良種覆蓋率達98%,花生產業收入增加37 億元。
二是建設280 家糧食產后服務中心。發放儲糧示范倉98.8 萬個,解決“曬糧難、儲糧難”問題。2019 年,烘干處理糧食819 萬噸,助農增收1.6 億元。今年以來,泗水縣金利康糧食產后服務中心為農清理糧食1.5 萬余噸,代存糧食866 噸。
三是支持新建及功能提升83個糧食質檢機構。構建“1 省級+16 市級+65 縣級”省市縣三級聯動機制,新收獲糧食和庫存糧食質量監測實現常態化,近兩年共檢測糧食樣品4 萬多個。青島市正著力打造“人員互聯”“人機智聯”質檢體系,實現檢驗流程自動化、原始記錄電子化,過程留痕可追溯。
積極融入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百千萬”典型示范引領大格局,大力實施“555”工程(培育“中國好糧油”5 個示范縣、50 個示范企業、500 個示范店)。培育壯大一批龍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過百億的企業5 家、過 30億的企業24 家,18 家企業入選全國食用油和小麥粉加工企業50強。全省糧油行業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44 家、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7個,年研發投入超過20 億元,制定糧油團體標準7 個。小麥、玉米、大豆、高油酸花生四大國家級技術創新中心落戶山東省,申報專利61 項。全省玉米深加工產品達300 多個品種,13 個面粉品種獲得“中國好糧油”產品稱號。
把打造“齊魯糧油”公共品牌作為優質糧食工程建設的重要抓手,高起點定位、高頻次推介、全媒體宣傳、全平臺推進,促進企業新增銷售百億元以上。會同阿里巴巴打造“好糧有網”交易平臺,成立品牌研究院,組建產業聯盟,啟動產研孵化中心項目,開展云直播、嘉年華、進社區、中國行等活動,促進產業增效,農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