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 燕

揚揚是我班的一個膽小、內(nèi)向的孩子。為了讓他融入班集體,我嘗試過多種方法,如:和他談話,在游戲中多多鼓勵他,多讓他和一些開朗的小朋友交流,然而收效甚微。
一天,小朋友們正在玩區(qū)域活動,我突然聽見語言區(qū)里傳來了講故事的聲音,聽聲音很像揚揚,我詫異極了。我走過去,看見揚揚坐在沙發(fā)上抱著一個布娃娃,在給布娃娃講《白雪公主》的故事,講得非常投入,我在旁邊靜靜地聽著,沒敢打擾他。
第二天,我在餐前時間用神秘的口吻告訴孩子們:班里來了一位故事大王,他講的《白雪公主》可好聽了。小朋友們都想知道故事大王是誰,于是我說:“這個故事大王就在我們班里,他就是揚揚。我們請揚揚給大家講故事好嗎?”“好!”孩子們熱烈鼓掌,他們的鼓勵促使揚揚勇敢地走到前面,給大家講了《白雪公主》的故事。雖然聲音不是很洪亮,但是他終于邁出了可喜的第一步。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指出:應為幼兒創(chuàng)設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huán)境,鼓勵和支持幼兒與成人、同伴交流,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并能得到積極回應。教師應該為幼兒提供豐富、適宜的低幼讀物,經(jīng)常和幼兒一起看圖書、講故事,豐富其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閱讀興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指南》中強調(diào)“幼兒的語言學習具有個別化的特點”,這就需要老師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幼兒,觀察記錄每個孩子的語言發(fā)展情況。
揚揚性格內(nèi)向,膽小,做事缺乏自信,不愿意在集體中表現(xiàn)自己。通過這次對揚揚的細心觀察,我發(fā)現(xiàn)他的故事講得很好,而且是一個很有愛心的孩子。作為老師,應善于抓住孩子的長處,為孩子創(chuàng)造展示的機會,這樣才能增強孩子的自信心,他才會進步得更快。
針對班上孩子的特點,我制訂了以下策略:
1.根據(jù)我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們進行了家長問卷調(diào)查,了解孩子喜歡看的書,發(fā)現(xiàn)他們尤其喜愛介紹小動物的科普讀物,還有色彩鮮艷、形象可愛的童話故事書。我為幼兒準備了適合的圖書,投放到圖書區(qū)中,增強孩子們的閱讀興趣。
2.教師應具備敏銳的觀察力,善于捕捉來自幼兒的信息,善于傾聽孩子,懂得包容孩子,學會支持孩子。只有真正地走進孩子的世界,才能了解他們的需求與困難,才能解讀他們的一言一行,才能及時接過孩子拋過來的“球”,把握機會引導孩子,把他們的學習興趣推向更高層次。
3.定期進行故事比賽,評選班里的“故事大王”。
4.在平時幼兒的活動中做個有心人,細致觀察每個孩子在活動中的表現(xiàn),并適時地引導,使每個幼兒都能獲得不同程度的進步。
5.發(fā)現(xiàn)孩子的長處,以強勢帶弱勢,揚長避短,多給孩子提供展示自己的機會,增加自信。
6.以伙伴支持、集體環(huán)境支持,嘗試在“和諧氛圍”中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