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玲
(桂林航天工業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0)
隨著國家經濟轉型升級戰略進程的加快,物流行業對國民經濟的發展起著作用越來越顯著。“一帶一路”戰略的發展猶如一陣春風,帶動了跨境電商的發展,為物流行業帶來了巨大的機遇。BAT、資本、國家和物流巨頭的抓住這一歷史時機,與電商通力合作,使得物流行業飛速發展。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使得世界各國經濟發展日漸緊密,特別是2020年疫情的迅速擴散,對全球經濟造成了巨大的打擊,這對我國物流行業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全面應對全球化的發展。但我國大部分物流企業的發展體系仍不完善,流通基礎設施以及物流行業發展表征仍處于工業化時期。因此,提升我國第三方物流企業的績效管理水平,培養其核心競爭力成為當前物流行業需要面對的重要課題。
隨著物流行業發展逐步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成分,研究如何提升物流企業績效管理水平也成為國內外專家越來越重要的課題。在此方面,國內外專家學者也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張寶友等[1]、姜麗莎[2]、肖依依[3]等均從財務指標出發,構建了相應物流企業績效評價指標。任建標等[4]、李玉鳳,邢淋淋[5]從供應鏈流程出發,構建了以存貨、采購,運輸等方面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楊德權等[6]在DEA-AHP 的基礎上進行改進,構建了DEA-IAHP模型,完善了績效評價結果作為有效決策單元卻無法進行排序的缺憾。楊文芳[7],楊佳偉等[8]均將DEA 模型應用于我國物流企業的績效評價。李霞[9]基于ANP-模糊綜合評判法對物流企業進行了績效評價。張雄林等[10]選擇三角模糊數作為評價值,并運用TOPSIS 法構建第三方物流企業績效評價模型。Bhagwat 和Sharma[11]運用BSC 和AHP 模型構建了一個供應鏈的績效評估體系,其定量和定性業績衡量標準被認為是整體優化性能。田劍等[12]將BSC 法與灰色關聯法進行結合分析,并對此進行了改進。
綜上,上述績效評價評價都是靜態評價,沒有考慮企業在幾年內的動態變化,使得企業經營者無法準確判斷其動態的績效管理水平,因此,本文運用了動態激勵的評價方法構建了第三方上市物流企業績效評價模型。首先,采用E-TOPSIS法計算各年的靜態評價值,然后引入“動態與激勵”的思想,計算優、劣激勵量,從而對企業各年績效水平進行“獎懲”,最后得到企業的動態綜合評價結果。該方法可以根據企業績效水平的“升降”來實施“獎懲”,其評價結果更符合企業實際的績效水平,具有很強的合理性。
通過相關文獻的回顧,參考相關研究,鑒于指標設計的可操作性和可比性原則,本文主要選用財務指標來進行分析,如表1所示。
參照《上市公司行業分類指引》,并考慮可以反映我國物流行業總體績效水平的涵蓋泛珠三角地區、泛長江三角區以及大環渤海經濟區的第三方上市物流企業,本文選取了26 家在我國滬深兩市上市的A股上市公司作為研究樣本,如表2所示。數據主要來源于國泰安服務研究中心庫-中國上市公司財務指標分析數據庫、中國統計年鑒、talking data、同花順數據庫等公開披露的2012-2016年的數據。

表1 第三方上市物流企業績效評價指標

表2 第三方上市物流企業基本情況說明
由于各指標觀測值所提供的信息量不同,本文運用E-TOPSIS 法來計算被評價對象在各年的靜態綜合指數,此時,各企業在不同年份構成的二維靜態綜合指數矩陣為

定義1 設h+、h-(h+,h->0)分別為優、劣激勵因子,vi+(tk)、vi-(tk)分別表示各區域在各年獲得的優、劣激勵量,則各企業在各年的激勵評價值zi(tk)為

其中h+vi+(tk)和h-vi-(tk)分別表示各企業獲得的優激勵值與劣激勵值,yi(tk)表示各企業在各年的原始靜態指數值,同時vi+(tk)vi-(tk)=0,?tk(k=1,2,……T)(表示優劣激勵量不能同時取得),其中

為了能求出優、劣激勵點yi+(tk)、yi-(tk),需要通過結合定義2和定義3中的增益水平,并通過如下公式進行推導,


定義3分別稱η+、η-為各區域的優、劣增益水平,其計算式為

其中h+*,h-*為相應的浮動系數,h+*,h-*∈(0,1]。
為確定優、劣激勵因子h+、h-,以下給出兩個規則:
規則1 激勵總量比例性規則。對于n 個評價對象總體來說,要求優、劣激勵總量是成正比例的,即有

其中r 表示優激勵總量和劣激勵總量的比例關系,它是評價者決策意圖的一種反映,當r>1時,表示優激勵總量大于劣激勵總量;當r<1 時,表示優激勵總量小于劣激勵總量;當r=1時,表示優、劣激勵總量相等。
規則2 適度激勵規則。要求優、劣激勵因子h+、h-的和為1,即有

當給定r時,聯立式(6)、(7)即可求得h+、h-的值。
此時,綜合zi(tk)中的各個時刻,易得到第i 個被評價對象在T 個時刻帶激勵的總動態績效綜合評價值為

其中τk為時間因子,通常取{τk}為遞增型的序列,體現“厚今薄古”的思想,若無特定的要求也可不考慮時間偏好,即令τk=1。
為了方便觀察各個企業績效水平隨時間變化的趨勢,并為了后續動態績效評價方法的進行,本文首先應用E-TOPSIS法求出各企業2012-2016年的靜態評價結果,如表3所示。
從表3可以看出,2012至2016年間,26家第三方上市物流企業的E-TOPSIS 靜態評價值及排序結果呈現不穩定狀態,不同年份間排名差距較大,如珠海港、廈門港務、南京港、皖江物流等企業,充分體現了這些企業在各年大環境的動蕩中發展并不穩定,不能保持企業自身競爭力水平,導致排名出現波動性。但從整體來看,競爭實力較好的,以及實力相對較差的企業差異并不是很大,重慶港九、中遠海特、連云港等在5年的排序里基本處于靠后的位置,而上海機場、中儲股份、深赤灣A這三家物流上市公司在5年排序中大多處于靠前位置。根據上述的評價結果,企業自身很難判斷在5年的發展過程中其績效能力對比同行業其他企業到底處于何種水平,因此本文構建動態激勵模型對各時間序列下的數據進行分析,以期得到更加穩定合理的綜合績效評價結果,而為第三方物流企業績效管理提供更好的決策依據。

表3 2012-2016各年靜態績效評價結果
由于E-TOPSIS 靜態績效評價模型無法體現被評價對象在一段時間內的績效發展水平,更無法體現一種“激勵與引導”的管理思想,因此,本文將以靜態績效評價結果的數據為基礎,應用動態激勵模型來對本文選取的26家上市樣本企業進行動態績效評價,得到最終動態激勵綜合績效評價結果及其排序,如表4所示。

表4 2012-2016年動態激勵綜合績效評價結果及其排序
根據表4 中的動態激勵評價值及排序結果可以看出,上海機場、中儲股份、南京港、飛力達、深赤灣A這5 家企業的綜合績效評價值較高,績效水平較好,對比2016年的靜態績效評價結果來看,在排名上有一些差異,是因為在綜合了前5年的績效發展能力之后,其綜合實力有略微波動,但差異不大,說明可持續發展能力較優。而連云港、重慶港九、日照港、中遠海特、大連港這5 家企業的績效評價值相對較低,排名靠后,績效水平較差,結合2012-2016年靜態績效評價結果來看,其績效可持續發展能力堪憂。
為了能夠更直觀的看出該26家企業的績效發展水平,下面將動態績效評價結果用雷達圖表示,如圖1所示。

圖1 2012-2016年動態綜合績效評價結果
從雷達圖可以看出,越靠近外圍的企業績效發展水平越高,2012-2016年,26 家上市物流企業綜合績效水平差異明顯,平均綜合評價值處于0.30左右,仍處于中等發展水平,績效水平較差,導致其綜合競爭力不足。
綜合來看,動態綜合評價中,績效管理水平在26家上市物流公司中表現最優的是上海機場,動態綜合評價值為0.499 352;表現最差的是連云港,動態綜合評價值為0.168 197,差異0.331 155。差距較大,需要引起相關企業的重視。
對靜、動態綜合評價結果進行對比來看,因動態評價值提升排名有所上升的企業有珠海港、廈門港務、飛力達、日照港、鐵龍物流、重慶港九、中遠海特、皖江物流、中儲股份、大秦鐵路,因動態評價值下降排名有所下降的企業有深赤灣A、深圳機場、北部灣港、南京港、恒基達鑫、新寧物流、白云機場、錦州港、天津港、唐山港、連云港、大連港。具體分析來看,發展較優的珠海港、廈門港務在發展能力、償債能力方面都有較大的提升,因此對其進行了“獎勵”,雖然在盈利能力和現金能力上有小幅下降,但總體發展良好。而對于發展較差的后5 名企業來說各維度指標在不同年份間都存在一定的下降趨勢,下降幅度較明顯的是發展能力和現金能力指標,其他能力都處于低速發展狀態,因此各企業在加速償債能力、盈利能力和營運能力發展的同時,要確保發展能力和現金能力的回升。
由于不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和資源的不平衡,對物流行業的發展影響較大。從地區來看,綜合績效水平較高的企業相對集中在長三角地區,綜合績效水平前5 名的上市企業中就有上海機場、南京港、飛力達三家位于長三角地區,長三角地區中集合了上海、南京、杭州等經濟發展能力較強的城市,也是我國交通要道,物流發展水平在全國范圍內是相對較高的。而綜合績效管理水平較差的幾家上市物流企業集中在山東、遼寧等北方地區及西部地區,如重慶港九、日照港、大連港等,西部地區本身經濟發展能力不足,再加上地勢險峻,交通不便,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物流行業的發展。因此,物流企業需引起足夠重視,吸納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的發展經驗,提升其績效管理水平。
針對第三方上市物流企業綜合績效評價問題,本文首先根據E-TOPSIS 靜態績效評價模型對26 家上市物流企業進行評價。從2012-2016年5年間的靜態綜合績效評價結果及其排序中發現,在一定的時間序列下各企業的評價結果并不穩定,說明部分企業受大環境的影響相對較大,可持續發展能力不足,無法判斷其在幾年內綜合績效能力。因此,構建了基于動態激勵的績效評價模型對26家上市物流企業進行評價,首先運用其靜態評價結果計算各上市樣本企業的優、劣激勵總量,然后據此對各年績效結果進行“獎懲”,引入了一種“激勵與引導”的思想,使得評價結果更加客觀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