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新建
985、211大學無一不是學子們向往的圣地,可是當年報考了黑龍江大學生命科學院的學生卻多少有點小遺憾。為了改造傳統的腌醬食品,師生們還要跑到居民樓樓道的酸菜缸里“偷”樣本,就連研究生也對自己的專業產生了懷疑:“我難道是來學腌酸菜的?”
這不現實??!
只有真正參與項目后,才明白大家是在“研制”,而非單純地“腌制”。在這里,沒有防腐劑的酸菜可以保存近 12 個月,實驗室培育的乳酸菌也不同于市面上酸奶里的乳酸菌。慢慢地,是不是感覺自己腌的酸菜還是蠻高大上的?
產自黑龍江大學的酸菜可是頂著光環誕生的,獲得過兩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還參加過《舌尖上的中國3》的拍攝,由學校的凌宏志教授親自代言。如今,黑龍江大學的酸菜早已成為很多人記憶中的美味,一包難尋。為保證質量,黑龍江大學的酸菜每年只有一個腌制期,也只有100噸的產量。
《舌尖上的中國3》播出后的第二天,黑龍江大學2017屆化學院博士生隋朝托妹妹幫她快遞幾袋“黑大酸菜”,遠在大連的 2006 級機電工程學院學生張鎖金也在網上尋找買酸菜的途徑。已經考入天津大學的杜仁鵬說:“碩士三年,腌了好多缸酸菜,從之前一口不吃,到現在吃不到就想,小小的酸菜讓我走到今天,懷念與酸菜奮戰的日日夜夜。”在杜仁鵬的大學生活里,酸菜不僅是他的論文課題,也幫他敲開了理想的大門。如今,凌教授和同學們正在研究新的菌群, 高科技含量的酸黃瓜也有望在2020年9月投入市場,“我最大的愿望是讓我們的科研成果走進大家的生活。”凌教授如是說。
除了好吃到爆的酸菜,還有一只有文憑的燒雞也不得不提。在南京,由6位博士、15位碩士研發的“黃教授燒雞”,口味堪稱一絕。要問這只雞是什么味道?那是墨水的味道,是書本的味道,是知識的味道!
“黃教授”確有其人,正是南京農業大學食品科技學院的教授黃明。“黃教授燒雞”研發團隊經過無數次實驗、無數次鉆研,最終研發了一整套生產燒鴨、燒雞的工序,在保證其純正口感的基礎上,更加注重健康、營養與安全?!笆称芳庸な且婚T應用科學,光搞一些高大上的論文而不接地氣,老百姓享受不到科研帶來的成果,那就是一種浪費?!边@是黃明教授一直堅持的原則。
知識就是力量,知識就是財富。當985、211院校的學霸們搞起了副業,隨便拿一個出來都是狀元級別的。比如中科院的世壯燕麥片,這樣樸實無華的麥片還有“小藍帽”認證,秒殺各路飲品店的麥片奶,每一粒都煮到飽滿膨脹,入口軟軟糯糯,感覺以前吃的麥片都是糠!
“農大紅腸”在紅腸遍野的哈爾濱,憑借過硬的實力,硬生生地從東北農業大學自產自銷的課程實踐產品變成了有專賣店、有地位的腸。
在知識的土壤里成長的紅薯自然是不一樣,山東煙臺農科院的煙薯25,那可是獲得過全國甘薯食用品質組競賽鮮薯產量第二名、食味第一名的紅薯,微波爐里轉一圈都能流出蜜油。
西南大學的魔芋絲,絕對是減肥期的不二之選。晚上肚子餓,吃上一份魔芋絲完全沒有負罪感!
…………
誰說象牙塔里只懂科研,不懂生活,那是因為你不懂我們。祝所有的高考學子都能考上好學校,前程似錦!說不定還能親自品嘗到自己大學的特產美味呢!
叮咚!更多美味稍后抵達,請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