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啟帆 劉開邦 趙一璇 李金
摘 要: 新冠疫情發生后,網購食物在保障城鎮居民食物供應方面擔當重要角色。通過線上調查結果分析居民線上食物購買影響因素、存在問題及城鎮居民食物供給的保障情況,發現網購食物仍存在品類單一、物流較慢與成本較高等現實問題。要保障品牌電商平臺服務,發揮社區交流平臺作用,進一步加強對非網絡用戶的關懷工作,才能解決好疫情期間食物保障問題。
關鍵詞: 新冠疫情 城鎮居民? 線上購物 食物消費
一、疫情期間居民購買渠道變化情況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在全國各地居民自覺居家隔離抗擊疫情背景下,城鎮居民的食物供給及保障成為居家隔離的重要環節。對于大部分城鎮居民來說,已經形成自我隔離或半隔離狀態的生活方式。為了解在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擴散期間城鎮居民食物供給的保障情況,本文針對城鎮居民線上食物購買情況采取線上問卷的方式開展調研。本次調研數據來自線上問卷填寫,共回收259份問卷,調查數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有效性,其結果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疫情防控期間居民農副產品購買狀況以及食物供應方面存在的問題。
通過線上調查獲得的全國各省市共259份居民問卷數據來看,在新冠病毒疫情發生以前,居民主要通過大型超市、當地農貿市場、小區或家周邊便利店、網上購買以及自家自產等方式購買食物。在新冠病毒疫情發生以后,由于大型超市或大型農貿市場、商超等存在較高的感染疾病風險,同時政府與社區出臺了各種防控隔離政策,小區或家周邊便利店、網上購買成為食品的主要購買渠道。
在調查結果統計分析中,我們發現通過網絡購買食物的種類位居前三位的分別是:水果、蔬菜、零食,其次是米、面、油、肉類。由此可見,網購食物種類主體具有快消、不易儲存屬性,而相對好儲存的米、面、油、肉產品一方面質量較大不便運輸,另一方面家庭中一般有相當量的儲備,因此受訪者對該類產品一般較少采用網購的方式。從線上購買食物的平臺使用情況來看,大部分居民線上采購使用軟件與方式多樣:以全國性電商(盒馬生鮮)、外賣服務(美團、餓了么)、社交平臺(微信、微店)為主,同時配合大型商超的線上預定和小區物業或居委會的統一購買,可見,疫情期間居民食物線上購買渠道與方式方法多種多樣。
二、居民網購食物與網購方式的影響因素
在調查中,問卷設置對居民食物購買的渠道選擇的風險認知問題,一方面能夠了解居民對新型冠狀病毒傳播渠道的了解情況,另一方面也能從側面反映居民對疫情期間食物購買渠道選擇偏好的原因。從結果來看,絕大部分居民認為直接從農貿市場與大型超市購買食物的風險性比較大或非常大;網上購買的風險性比較小;從便利店渠道購買的風險性一般。通過問卷結果可以分析網購渠道選擇的原因:一是安全性。能夠規避風險是居民選擇網購渠道的首要原因。疫情發生以來,為降低病毒人傳人的概率,專家建議盡量避免人與人直接接觸。農貿市場、大型商超歷來就是公認的人群密集處,從居民風險認知的邏輯來看,大部分居民為規避風險摒棄農貿市場、大型商超等人群密集處,轉而選擇網購加配送的方式購買食物合乎實際,規避疫情風險也成為居民處事的首要準則。二是實用性。滿足疫情期間需求是居民選擇網購渠道的重要原因。從網購食物種類統計情況來看,當前居民維持生活需求的食物都能夠從網絡平臺購買到,包括基本的米、面、油與肉制品等。從統計數據的網購食物配送時間來看,通常集中在兩小時以內,配送服務體系成熟。三是性價比高。價格質量與線下相當是居民選擇食物網購渠道的現實原因。對網購食物與線下購買食物的價格、質量的統計結果來看,大部分居民認為線上線下食物質量與價格相當,并無太大差異。從性價比來說,價格質量與食物種類都相差不大的情況下,居民更趨向于選擇網購方式。
從對食物網絡購買方式與傳統線下購買方式的優劣度對比結果來看,過半數居民對網購食物方式整體評價一般,有三成居民對網購食物方式持滿意態度,對網絡購買食物的方式整體評價而言為中等。居民主體對網購食物的不滿意之處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物流配送慢問題。盡管配送服務保障已經在不斷完善,但由于疫情期間工作環境受限,交通管制等客觀因素,物流配送的準時率往往存在出入。另受疫情影響,配送人員配置不足等問題也對物流時間造成影響。二是價格偏貴問題。在之前網購食物價格與線下價格對比情況來看,有近三成居民認為網購食物更貴,網購食物的方式在得到了其便捷性的同時,也增加了用戶的經濟成本。三是品類單一問題。由于疫情影響交通物流等客觀問題的存在,間接導致商超貨物短缺,強調時節性的、不易儲存的蔬菜水果等也有部分地區存在供給不足問題,由此影響網購食物的種類豐富性。四是感染風險問題。由于不可避免的要與外界食物或人員接觸,網購食物盡管是居民認知中風險最低的方式,也并不能完全打消居民對病毒傳播的擔憂和恐懼,有部分配送服務商已經在探索或實現無接觸配送。
三、結論與政策建議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一是當前網購食物在保障城鎮居民食物供應方面擔當重要角色。網購電商平臺在防止疫情擴散與減少不必要人員接觸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疫情發生后,越來越多的城鎮居民通過網上購買食物來滿足基本生活需求,尤其是在直轄市等一線城市和疫情相對嚴重的地區,網購食物的方式成為保障家庭食物供應的一種必要渠道。二是管控程度不同地區網購食物渠道發揮作用不同。在不同地區和不同疫情管控措施下網購食物方式對家庭居民發揮的作用有差異。可以說,通過社交平臺設置居民網上預定,集中采購,社區配送等應對舉措,不僅有效防止了疫情擴散,同時有效滿足了居民食物需求。三是網購食物仍存在品類單一、物流較慢與成本較高等現實問題。由于物流配送本身存在延時性,疫情期間較為惡劣的交通條件更對生鮮食品質量產生不利影響,從而影響了生鮮食品的性價比。
基于上述結論,疫情期間網購食物的方式可以在減少或避免病毒感染風險的同時,滿足城鎮居民的食物供應,對整體防疫局勢有利。建議在防疫期間要大力加強食品電子商務在保障城鎮居民食物供應中中流砥柱的作用。一是要發揮品牌電商平臺的作用。有針對性地保障網購食物物流服務,對物流配送人員設立實時體溫監測等綠色通道,對貨源物流做好相應交通保障,加大對其貨源保障和物流配送等支持力度;二要發揮社區交流平臺作用。由于大部分城鎮、縣級市配套設施并不完善,品牌電商缺乏進駐意愿,這時就要積極發揮社區社交平臺作用,利用好網上訂單功能與當地農場農戶對接,采用定點定時配送等手段,滿足城鎮居民尤其是全封閉社區居民的食物供需。三是要加強對非網絡用戶的關懷工作。重視對互聯網運用能力較弱群體的幫扶,對于殘疾人、老年群體,以及低保戶等低收入群體要通過社區居委會給予更多有實效、有針對性的幫扶,幫助他們利用電話等通信手段與社區加強聯系,在疫情期間解決好食物保障問題。
參考文獻:
[1]劉群社區生鮮溯源平臺的設計與實現[J].數字技術與應用,2019(09).
[2]王風華疫情下濱州市農產品銷售模式探究[J].山西農經,2020(08).
[3]尹亞仙基于物聯網的農產品物流配送模式研究[J].農家參謀,2020(09).
[4]崔蜜新冠疫情背景下我國生鮮農產品供應鏈的發展對策[J].物流工程與管理,2020(04).
[5]唐光海,曾慧電子商務抗疫助農路徑與對策建議[J].商場現代化,2020(04).
〔本文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應急管理項目“基于目標導向的新型農業支持保護政策體系研究”(項目編號:7184101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食品安全城鄉差距效應的測度、形成機理及其對消費行為的影響機制研究”(項目編號:71773136);廣義虛擬經濟技術研究專項資助項目“廣義虛擬經濟理論的拓展及其在食品安全領域中的應用”(項目編號:GX2015-1009Y)階段性成果〕
〔封啟帆、劉開邦、李金(通訊作者),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趙一璇,廣西師范大學文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