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彬茹
布魯菌病是由布魯菌所引起的人畜共患的傳染病。近年來,布魯菌病發病率不斷上升并引起了世界衛生組織的極大重視。布魯菌病感染大多數發生在發展中國家,包括在地中海地區的馬耳他以及斯洛文尼亞等地廣泛流行。在70年代到80年代,我國對動物布魯菌感染情況進行了廣泛的防治[1],臨床上布魯菌病發病率有了明顯降低,但由于臨床對布魯菌病的危害以及布魯菌病的傳播途徑認識不高,因此近年來臨床對布魯菌病發病率再次上升。布魯菌病感染可引起患者一系列系統性以及非特異性臨床癥狀,如間歇性發熱、疲勞出汗、關節以及肌肉疼痛、厭食惡心和嘔吐。布魯菌病合并關節積液患者常常表現為大關節游走性以及錐刺樣疼痛,出現疼痛往往是由于患者所用的傳統止痛藥療效不佳的一種嚴重表現[2]。作者選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在大連市第六人民醫院感染病科的布魯菌病合并關節積液患者,探討特定電磁波治療器聯合運動訓練對布魯菌病合并關節積液患者的臨床意義,研究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在大連市第六人民醫院感染病科的30例布魯菌病合并關節積液患者,其中男15例,女15例;體重57.3~90.5 kg,平均體重(74.7±7.3)kg;身高161~180 cm,平均身高(170.1±3.2)cm;體質量指數12.8~21.4 kg/m2;病程4~19 d,平均病程(11.8±2.9)d。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發病前與布魯菌病疑似感染的家畜密切接觸,或接觸以及食用布魯菌病疑似感染動物產品,或生活在布魯菌病疑似感染疫區,或參與布魯菌病疫苗生產的患者;布魯氏菌培養血凝試驗陽性患者;自愿參加者。排除標準:病例資料不完的患者;有既往脊柱外科手術史、強直性脊柱積液史和有脊柱畸形史等的患者;不愿意參加的患者。
1.3 方法 患者均采取特定電磁波治療器聯合運動訓練。運動訓練:患者采取仰臥位,靜力收縮股四頭肌10 s,之后放松5 s,連續做15次;患者采取仰臥位,抬高腿,交替舉高伸直的腿保持10 s,放松5 s,連續做15次;仰臥位,提臀,屈雙膝約45°,提起臀部保持10 s,放松5 s,15次一組;側臥,保持腿部外展10 s,放松5 s,重復15次,踝關節趾屈和背屈各30次;坐位使用雙腿夾住枕頭,用力夾緊保持10 s,放松5 s,重復15次。運動30 min/次,1次/d,1個療程為15 d。同時配合神鳥牌特定電磁波治療器進行治療,嚴格按照說明說操作,隨著體質調整強度,1次/d,20 min/次,療程為10 d。同時注意神鳥牌特定電磁波治療器的使用禁忌:高燒、開放性結核、嚴重動脈硬化、惡性腫瘤、皮膚過敏等患者禁止使用,使用時避免電磁波干擾。
1.4 觀察指標 比較患者治療前后臨床癥狀改善情況及關節異常情況。臨床癥狀包括局部發熱、多汗、乏力、關節疼痛。采用CT以及磁共振成像(MRI)對患者疼痛關節情況進行診斷,即關節退行性改變、關節異常信號和關節膿腫形成。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患者治療前后臨床癥狀改善情況對比 患者治療后的局部發熱、多汗、乏力、關節疼痛發生率分別為26.67%、30.00%、16.67%、26.67%,均低于治療前的86.67%、83.33%、90.00%、83.33%,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患者治療前后關節異常情況對比 治療前,患者退行性改變15例,關節異常信號20例,關節膿腫形成8例;治療后,患者退行性改變7例,關節異常信號12例,關節膿腫形成1例;患者治療后退行性改變、關節異常信號、關節膿腫形成發生率均低于治療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30例患者治療前后臨床癥狀改善情況對比[n(%)]

表2 30例患者治療前后關節異常情況對比 [n(%)]
布魯菌病是世界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及地區一個亟待解決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布魯菌病的發病非常嚴重,可以危及患者的健康,布魯菌病合并關節積液患者的生活質量下降并造成患者家庭經濟負擔[3]。對社會而言,布魯菌病給畜牧產業和奶制品業的發展造成了巨大障礙。目前,我國布魯菌病疫情不容樂觀,大部分疫區布魯菌病的數量和發病率已經相繼超過歷史上的最高水平,并且一直受到國家衛生規劃委員會和有關醫務人員的高度關注。我國近年來布魯氏菌病患者逐年增多,但對于布魯菌病合并關節積液患者的臨床分析報道甚少[4]。本研究旨在全面研究特定電磁波治療器聯合運動訓練對布魯菌病合并關節積液的意義。為提高布魯菌病合并關節積液的治療水平,改善布魯菌病合并關節積液患者的臨床癥狀,為的預后提供依據。為了提高患者運動訓練治療效果,作者開發了不同的運動訓練項目,以適應各個類型患者,以增加患者股四頭肌的肌力為主。在中國,臨床傳統膝關節方面運動訓練療法的知識已經在骨科醫生中普及。運動訓練療法最常用的四頭肌訓練分為等長訓練和等張訓練。作者認為在患者疾病早期應采用等長訓練,因為等長訓練患者不需要骨關節活動,特別是對老年人患者、股四頭肌感到肌力弱患者,關節腫脹和水腫患者或者疼痛明顯的患者[5]。但這種運動訓練方法并不是最佳選擇。由于患者肌無力與關節功能有關,肌力增強是患者關節積液運動訓練的關鍵環節。然而,傳統肌肉力量訓練可能還不夠強度。在一些特殊患者中,患者肌肉力量的喪失主要是由于患者中樞或相關反射介導的抑制。因此,配合特定電磁波治療器可以擴張血管,增加血液的流速,改善關節周圍的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可以使局部炎癥的滲出盡快吸收,消除疼痛和腫脹,提高骨組織的自我修復能力[6]。但是在治療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治療禁忌,高燒、開放性結核、嚴重動脈硬化、惡性腫瘤、皮膚過敏等患者禁止使用,使用時避免電磁波干擾。從本試驗可以看出,患者治療后的局部發熱、多汗、乏力、關節疼痛發生率分別為26.67%、30.00%、16.67%、26.67%,均低于治療前的86.67%、83.33%、90.00%、83.33%,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患者退行性改變15例,關節異常信號20例,關節膿腫形成8例;治療后,患者退行性改變7例,關節異常信號12例,關節膿腫形成1例;患者治療后退行性改變、關節異常信號、關節膿腫形成發生率均低于治療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布魯菌病合并關節積液患者采取特定電磁波治療器聯合運動訓練可以有效提升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的關節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故具有重要臨床意義。希望廣大同仁繼續進行本方面研究,為臨床治療提供作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