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祥俊
(汕尾市農業科學院,廣東 汕尾 516600 )
低產值荔枝果園的改造途徑主要有高接換種和間伐回縮2種方式,其中高接換種是根據果園荔枝的品種,在充分評估其優劣后高接優質品種,以此來提高經濟效益;而間伐回縮則是根據密閉果園荔枝種植的株行距,通過間伐和回縮的修剪培育豐產型樹冠。
高接換種是在原有的老品種荔枝枝干上,嫁接優良品種,此方法也是低產值荔枝果園改造的常見方式,有利于優化果園品種結構,提高荔枝品質,從而提升經濟效益。
(1)品種選種。選種是高接換種的關鍵環節,我們選擇了品種的親和力強,適合汕尾市自然環境的優良品種。風山紅燈籠與妃子笑進行高接換種。
(2)高接換種時間。只有在適合的時間下開展高接換種才能提高荔枝的成活率,針對汕尾市氣候條件,高接換種時間以初春、早秋時間為宜,要盡量避開寒冬和酷暑,同時低溫陰雨天氣也不適合。最好選擇溫度為20~30℃的白天。
(3)接穂選擇、采集與存放。健壯、芽眼飽滿的枝條是接穂的首選,芽眼以即將或剛萌動最佳,接穂采后要盡快開始嫁接,如條件不允許而無法及時嫁接,則要做好臨時存儲工作,用塑料袋將接穂枝條和樹葉包裹起來,置于紙箱中,存放在干燥陰涼處。
(4)高接換種技術。通常情況下,在與胸齊高的荔枝主干部位鋸斷,鋸口處需要保留超過15cm的光滑樁頭,以作嫁接處理之用[2]。在換種操作中,盡可能保留原枝干1條側枝,起到遮陰和養根的作用。此外,還應在嫁接下方留1~2枝作為抽水枝,以此來維持嫁接后水分的疏通。
(5)汕尾市果園1號高接換種后經濟效益對比。果園1號原本種植妃子笑荔枝,2015年將果園內部分妃子笑荔枝高接換種為鳳山紅燈籠荔枝,結果顯示果園經濟效益得到大幅度提升(表1)。從表1可以看出,妃子笑荔枝產量不穩定,在換種鳳山紅燈籠荔枝后,雖然2016年無產量,但是從2017年起開始投產獲利,且產量呈逐年遞增的方式,價格更是妃子笑的幾倍,經濟效益非常顯著。

表1 汕尾市果園1號高接換種后經濟效益對比
(1)間伐。根據果園密度選擇三行去中間一行、三株去中間一株,如汕尾市果園2號,間伐后種植密度由3m×4m、4m×4m、5m×5m變為6m×8m、8m×8m、10m×10m。間伐時間的選擇最好是在采果后開展。
(2)回縮。回縮主要有輕度回縮和重度回縮2種方式。其中輕度回收主要選取樹冠良好的青年植株,將結果的母枝或是1年齡生基枝剪去,將帶葉枝梢留下[3]。抽梢后次年一般能開花結果;重度回收則選取枝梢直生的植株,距離地面1m處鋸除主干,同時留3~6條長側枝,并通過果修剪工藝促使其形成豐產型樹冠。
(3)修剪。對殘枝、病蟲枝、過密枝進行修剪,確保陽光從樹冠頂部照射至地面可以形成金線眼光斑,同時果園每平方米樹冠保留20條左右的枝條,確保養分供應集中,加強對結果母枝的培育,爭取來年豐收。
(4)清園。待完成間伐回縮處理后,需要對果園進行清理,將問伐樹、回縮修剪枝條、枯枝、落葉及雜草全部清掃出去,并在秋季對果園進行除雜草,最后撒上石灰做好蟲蟻防治工作[4]。
(5)果園2號間伐回縮改造前后經濟效益。果園2號荔枝品種優良,但是種植密度過大,存在較為嚴重的密蔽封行、枝干交叉、重疊等現象,為進一步提高果園產值,就必須進行間伐回縮,重新培育豐產型樹冠。2016年對全園100株糯米糍進行間伐回縮,經過科學規劃,最終剩余優質品種30株,結果2017年起取得不錯的經濟效益,如表2所示,且可以看出改造前果園2號成本高、產量低、利潤少,經過改造后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同時產量翻倍,取得了可喜的經濟效益。

表2 果園2號間伐回縮改造前后經濟效益對比
對于低產值荔枝果園而言,及時進行改造是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手段,在果園改造過程中必須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選取合適的方式;從汕尾市果園1號和果園2號改造情況來看,2種方式均能取得不錯的經濟效益,值得相關人員進行深入探究,并為全面普及做好鋪墊,切實提高果園經濟效益,助力荔枝產業健康穩定發展,提供技術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