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強 黎明
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城市建設腳步也在加快,私家車數量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而持續增加,全國市政道路壓力倍增。在我們國家人口密集,平均占地面積小,但拆遷征地難度卻與日俱增;尤其是在大城市中,無法有效實現道路新建,因此改擴建原道路成為緩解此情況的主要方法。本文主要探究怎樣設計出合理的改擴建道路路基,有效提高路基的性能,對居民出行有著重要的作用。
據調查可知,市政道路改擴建病害包括路基受損、路面滑塌以及邊坡不穩定。路基破壞會讓公路路基的性能受損,出現惡性循壞。路面破壞屬于反復性和連續性的過程,包括路面縱向裂縫到路基下降以及最后新路基和舊路基遭受破壞。當路面有縱向裂縫出現時,會讓雨水浸入裂縫,甚至有下滲情況出現腐蝕路基。路面底板脫空,車輛荷載下出現橫向裂縫,最終路面整體出現裂縫。
因交通運行經常出現擁堵情況,所以需要對市政道路進行擴建。但在市政改擴建施工中會出現超負荷狀況,損壞著路面,同時產生路基沉降、積水等問題。改擴建路面在施工時,施工流程復雜,也會有并發問題出現。
路基邊坡失穩影響著城市道路改擴建,路基穩定性差,特別是在陡坡路和高填路基上,容易出現路基破壞。在改擴建工程,新建路基的坡角和材料沉降量存在著差異。當車輛經過時,受車輛荷載作用,路基會有局部失穩狀況出現。
道路改擴建工程在施工時需要有著嚴格的標準,若是在施工時出現質量問題,則會讓路基受損,從而加速路基受損程度。拓寬段結合層部分的腐殖土和松散土等清理的不完整,在施工時新舊路面的結合部位便有軟弱層出現,從而讓路基沉降受損。新路基在開挖時未嚴格控制參數,壓實度不符合標準均會影響路基;若是開挖時間長或者幅度大,則會擾動原路基,此些擾動會阻礙新路基和舊路基的結合。在市政道路內開展改擴建工作,通常會在繁華區域進行,但由于場地約束因素多,大型的機械操作困難,交接部位缺少壓實次數,致使壓實強度不符合標準,為后期的養護埋下隱患。
在改擴建城市道路施工前,由于地質自身條件不良,地基地形差,同時后續行車也存在著不可控因素,會讓新路基的穩定性能受到影響,從而讓路基出現變形,導致有不均勻沉降。新路基和舊路基出現沉降差異是由于路基變形導致的,在擴建路基時,舊路基由于使用年限長,經過土體和汽車行駛的荷載作用,從而完成路基沉降和壓實過程,因此道路的改擴建不會影響到舊路基沉降。但在改擴建后的新路基并未經歷沉降和壓實,從而讓新路基的沉降路面幅度比舊路基的沉降路面幅度大,導致新路基和舊路基交接處未結合好,產生裂縫,同時擴寬段的結合路基沉降差異和路基的施工方法、填筑材料等有著聯系。在改擴建工程中,通常會選擇新的施工工藝和注入的材料,但新材料和舊材料的性能存在差異,在材料的高度、強度、塑形和施工工藝上都存在一定距離,施工時可通過控制壓實度來改良技術,但卻無法完全打消塑性變形。
新路基和舊路基的沉降度存在差異,尤其是在軟土地基里,沉降差異更顯著。開拓延伸后的新路基,但路基土地的排水沉降量和舊路基存在差異,在處理新路基時,要防止影響到舊路基,避免舊路基被拉斷,出現裂縫。
相同路段的路基地質也會存在差別,舊路面在使用時會有地基的軟弱下臥層出現。此地段在結合面到軟弱層頂面,容易有滑動現象出現,讓施工路面有褶皺和分層問題,如下圖所示。

施工路面
在城市道路改擴建中,路基破壞一般會使用預防和處治技術結合的方式實施綜合整治,可避免地基由于沉降差出現路基破壞,從而延長道路使用時間,制定科學方案,增強質量控制。
根據實驗來制定合理的拓寬方案,有效地減少因地基沉降差異出現的邊坡失穩問題。拓展設計方案可以以減小施工費用,提高施工質量,防止道路路基出現病害,延長道路使用期限,從而提高道路經濟效益,在設計時需要考慮的內容有:
(1)應避免地質不良環境。通過合理的地質勘察、設計布局和選線,避免新路基和舊路基在地質條件差的部位搭接,有效預防邊坡失穩和地基沉降的狀況,選擇適當的加寬模式。路基加寬幅度與沉降差異數值有著正向的關聯,因此雙側加寬能夠避免出現質量問題。
(2)優化設計路基方案。在改擴建路基中,原始路基可以避免新路基和舊路基出現沉降差異,通坡率大小和地表沉降主要呈現的是正向關聯——削坡越大,產生的影響越小。同時會限制舊路基的附加水平位移,經施工可知,設計坡度比在1∶1之間最合適。為了讓新路基和老路基的接觸面積增加,可把臺階改為開挖式臺階,可以增添抗剪力和抗摩擦力,對于路基整體性也會增強。在施工中開挖臺階要適當,否則會影響老路基的穩定性能,在開挖邊坡臺階路基底部和柱床頂面上,要鋪設一些材料,材料應具有抗拉性、抗菌特性、抗撕扯性,從而增加新老路基的連接性,確保新老路基的完整性。
(3)選擇適當的軟土地質處理計劃,軟土地基是不良基礎,在設計時要選擇合適的施工方案。在地質不良的路基中,為防止后期路基沉降應設置灰土樁,從而為路基提供支撐,在設計灰土樁時,需要注意應力作用,防止集中應力出現損壞。
在施工前需要做好施工計劃與安排,根據要求進行復測,找準導線點和水準點,同時要按照施工寬度、路面狀況等來設計施工規劃,特別是市政、管道,水源和橋面等。施工工作要做好實驗測繪,要根據施工路段規劃好公眾出行的道路,減少交通壓力,保證出行安全。根據施工方案及時清理和疏通將要施工的路段,同時使用實驗來論證舊路基填料。選擇和舊料相同的填料來開展新路面的施工,從而減小施工拼接困難度,并要及時的關注和預防惡劣天氣,嚴格監控路床狀況,保證道路的通行暢通。
在拓寬城市道路時,需要對一些路基增設墊層,此種墊層可提高路面的抗凍力和穩定性,避免在改擴建道路時出現沉降,有效減緩裂縫的生成效率,改善外界對地基溫度的影響和整體性的影響。在改擴建市政道路時,新舊混凝土層間增設拉蓋,可減少路基沉降,確保減少路基沉降差。加強設計路面排水,可減少雨水堆積,同時也會降低路基的擾動。在設計城市道路改擴建工程時,合理布置路面的排水系統,從而把雨水排除在路基系統外;在設計上可在路基內部設計盲溝,它能夠加強路基排水性,從而減小雨水破壞性;在城市改建工程中,應用土工合成材料,可避免有路面裂縫和路基破壞的狀況出現,有效的防止雨水進入路基,減少雨水破壞。
當碾壓新路基和舊路基后,要進行保養。工作人員要合理安排排水,若是新路基和舊路基拼接處有較多的積水,則路基會有塌陷出現,讓路基安全受到影響。在改擴建市政道路中,工作人員要使用排水技術妥善處理新路基和舊路基的表面積水。同時要加大交通管理的力度,避免在新舊路基拼接處有重型車輛出現,當路基在壓實后需要進行養護,防止表面失水從而有網狀裂縫出現,降低路基強度。
綜上所述,市政道路發揮著運輸的功能,同時和城市經濟發展有著密切聯系。在改擴建市政道路工程中,應根據施工路面選擇施工方式,同時做好攻克難點的工作策略。在市政道路施工時,需要科學處理道路路基,從而保養好路基,確保新舊路基連接適當,提高道路工程施工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