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0日,中國作協公示2020年度擬發展會員名單。2016年因寫壞了7部手機而知名的寧夏農民女作家馬慧娟榜上有名,如今她已寫壞了11部手機。
這位只有初中文化程度、在田間地頭務農的婦女,堅持寫作,寫壞11部手機,上了北京衛視《我是演說家》,成為網紅作家,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在家鄉創辦“泥土書香讀書社”,教文盲識字、提升農民文化素養,撰寫議案為精準扶貧建言獻策。與此同時,她還到北京魯迅文學院進修,并靠自己創作的多部文學作品成功入圍中國作協會員。
買下人生中第一本書
馬慧娟1980年出生,今年40歲。20歲之前,她在寧夏西海固山區度過,那里屬于黃土高原干旱地區,1972年被聯合國糧食開發署確定為最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區之一。
16歲初中畢業后,家里無法再供她上學,干農活成了她的生活重心。繁重的農活并未打消馬慧娟愛讀書的熱情。18歲那年,她揣著打蕨菜積攢的20多元錢去了縣城新華書店,用18元錢買下作家張賢亮的中短篇精選,這是她人生第一本屬于自己的書籍。20歲時,馬慧娟嫁給了同村一起長大的一個小伙子。
去不了遠方先把眼下記錄
正當馬慧娟嫁作他人婦的時候,趕上了政府實施易地搬遷扶貧工程,他們一家從寧夏固原市涇源縣移民搬遷到寧夏吳忠市紅寺堡區紅寺堡鎮玉池村。在這個全國最大的易地單體生態移民扶貧集中安置區,馬慧娟種田、養牛、養羊、打工,日子越過越紅火。
2008年,馬慧娟心中渴望讀書與寫作的夢想再一次被點燃,她花了500元錢給自己買了一部手機。2009年,侄子給了馬慧娟一個QQ號,并給她起了網名“溪風”。進入QQ空間和網友們留下的文字相遇,讓她看到了她一直向往的遠方,“既然去不了遠方,就先把自己的眼下寫下來再說?!?/p>
就這樣,無論是在田間地頭做農活,還是建筑工地上搬磚,只要有空閑時間,馬慧娟就會在手機上敲字,寫下自己的所見所聞和農村街坊鄰里那些事。
2016年出版《溪風絮語》
馬慧娟在手機上持之以恒地創作,通過QQ空間與外界的網友交流著信息。
得知馬慧娟因為付不起手機流量費快要放棄寫作時,一位湖南網友連續三年每年為她充1000元話費;看到馬慧娟手機壞了,QQ空間一個月沒有更新,一位江蘇網友給馬慧娟寄來兩部手機;還有網友給馬慧娟寄來各種各樣的書籍……未曾謀面的網友的支持,讓馬慧娟在QQ空間的記錄從幾十字的“說說”逐漸發展成幾百、幾千字的隨筆和散文。
2014年,在一位QQ好友的幫助下,馬慧娟以“溪風”為筆名的散文《我們苦中作樂的生活》刊發在《黃河文學》雜志上,并收到了930元稿費。兩年后,她的第一部散文隨筆集《溪風絮語》正式出版。這一次,署名不再是筆名溪風,而是馬慧娟。她講述的仍是自己的生活,以及和泥土打交道的農民的故事。
依靠讀書和寫作,馬慧娟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也改變了旁人對她的看法。2017年她被聘為紅寺堡鎮文化站站長,文化站啟動了首屆農民閱讀節,鼓勵大家讀書和寫作。
對于入圍中國作協新會員,她坦言,如果成功,將讓她有了歸屬感、找到了組織,下一步希望寫一些緊貼時代脈搏的作品,朝專業作家方向發展。
(摘自《北京青年報》 張恩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