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旺 宗永平
摘要:2020年的新冠肺炎迫使全國大中小學延遲開學時間,根據教育部提出的“停課不停學”要求,各大中小學第一時間開展了線上教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是愛國主義教育的主陣地,新冠肺炎疫情給大中小學思政課開展新時代愛國主義精神教育帶來的即是機遇也是挑戰。疫情之下思政教師要善于發現“抗疫”中的愛國主義行為,并結合線上教學將其融入大中小學思政課之中,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精神教育,為學生樹立正確的大局觀、角色觀教育,對于創新師生線上教學方式,拓寬交流空間具有現實性意義,對于凝聚民族精神,共同抗擊疫情具有戰略性意義。
關鍵詞:線上教學 ?新時代愛國主義精神 ?思政課
一、新時代愛國主義精神分層次融入大中小學思政課線上教學的嚴峻性、緊迫性和重要性
(一)疫情期間社會問題的嚴峻性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在網絡社交平臺上暴露了一些網絡輿情問題:“許可馨事件”、“梁艷平言論”、“方方要求道歉事件”這些人公然在社交平臺散發不當言論,對中國的抗疫行動冷嘲熱諷,此行為讓我們不得不反思為什么會出現這樣一些價值觀扭曲的人?當災難來臨之時,這些人的家國情懷去了哪里?我們所提倡的愛國主義精神到底有沒有深入人心?從目前暴露出的社會問題可以看出,加強新時代愛國主義精神的培育刻不容緩。要想從根本上杜絕此類問題,就需要在源頭上加強人們的愛國主義教育,特別是分層次開展對大中小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我們應該注意發揮思政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主陣地作用,將新時代愛國主義精神貫穿其始終,根據目前的形勢來看,國外疫情仍不容樂觀,仍有部分地區疫情風險未解除,線上與線下教學相結合將成為今后教育的常態。
(二)愛國主義精神教育的緊迫性
2019年11月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中指出:“愛國主義精神深深植根于中華民族心中,維系著中華大地上各個民族的團結統一,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為祖國發展繁榮而自強不息、不懈奮斗”。進入新時代,我國處于發展的關鍵時期,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必須要有一個強大而堅定的精神作為支撐,培育新時代愛國主義精神顯得尤為重要。
從目前來看,大中小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仍需加強,受西方資本主義思想的滲透和網絡外來腐朽文化的影響,在疫情期間,借助青年人來破壞民族團結、擾亂社會治安的現象時有發生。社會輿論是把雙刃劍,要想利用好它,為我所用,就必須大力培育人們的愛國主義精神,創新愛國主義教育的方式方法,利用好、開展好、發展好線上教學,將疫情期間涌現出的新時代愛國主義精神融入到線上大中小學校的思政課堂之中去。
(三)創新思政課教學方式的重要性
思政課是進行新時代愛國主義精神教育的主要陣地,此次疫情,教學方式由線下轉為線上教學,這給傳統的教學方式帶來了深刻的改變,國內疫情雖得到控制,但世界疫情卻日益嚴重,線上教學必將成為今后常態。
在線上進行愛國主義教學出現了新的挑戰:關于愛國主義的課堂教學實踐實施起來具有一定難度,傳統的思政課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除了講授理論知識以外,還會通過參觀當地的紅色教育基地、烈士紀念展覽館以及開展思政綜合理論實踐等愛國主義實踐活動來加深學生對愛國主義精神的理解,但是思政課線上教學顯然是無法有效的組織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實踐活動,教學效果將大打折扣。但同樣也面臨良好的機遇:線上教學資源豐富多樣、靈活多變,尤其是近期抗擊疫情期和抗洪防汛期間涌現了許多的愛國主義行為。若是加以認真利用,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此外,互聯網技術日益發展,人工智能技術不斷革新,不斷創新著思政課的教學方式,將線上與線下教學結合起來,共同弘揚新時代愛國主義精神,是信息技術現代化發展的大勢所趨。
二、新時代愛國主義精神融入大中小學思政課線上教學的現實意義
(一)有利于豐富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
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時代性的特征要求在進行思政課講解時要緊緊把握時代脈搏,不斷創新其內容,賦予愛國主義教育時代特征,這樣愛國主義教育才會永葆青春活力。思政課線上教學在培育學生新時代愛國主義精神的時候除了進行傳統的教育,也要深刻結合此次疫情和抗洪防汛期間所彰顯的愛國主義精神,在遵循思政課教學特點的基礎上,創新愛國主義教育內容。開展線上教學,教師和學生的交流空間增大,獲取知識的途徑變的豐富多彩起來,善于利用線上教學所帶來便攜性、及時性以及開放性來從海量的網絡信息中尋找“正能量”從而加深對新時代愛國主義精神的感悟。
(二)有利于開發愛國主義教育的載體
愛國主義教育載體是承載和傳導一定愛國主義信息的教育中介,思政課線上教學的實施可以有效的開發豐富的愛國主義教育載體。以互聯網為主要載體的愛國主義教育思政課具有具有傳播范圍廣泛、傳播途徑多樣、信息量龐大等特點。一方面,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思政課線上教學有利于隨時挖掘最新的愛國主義新聞,將所學到的愛國行動轉化為學生自身的愛國情懷,最終體現到日常生活中;另一方面,思政課線上教學也為愛國主義教育提供了新的互動交流方式,借助“釘釘”、“騰訊會議”、“超星學習通”、等來開展思政課線上教學,使愛國主義教育載體的運用靈活多樣、形式豐富。
(三)有利于建設良好的愛國主義教育環境
學生所受的愛國主義教育受其身處的環境影響,良好的愛國主義環境可以做到“潤物細無聲”地弘揚新時代愛國主義精神,互聯網教學為思政課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進入新時代,學生們的思想觀念愈加開放,接受信息的途徑更加多樣,所處的環境也越來越復雜,進行思政課線上教學時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辨別正確的信息,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愛國主義情景,營造和諧友善、積極向上的學習環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積極健康的學習環境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營造良好的網絡環境有利于引領學生培養深厚的家國情懷與濃烈的社會責任感。
三、新時代愛國主義精神融入大中小學思政課線上教學的實現路徑
(一)密切聯系新形勢、新任務、新動態、新變化,增添新的愛國主義教育新內容
把新時代愛國主義精神融入思政課線上教學要做到“接地氣、有生氣、聚人氣,有情感、有深度、有溫度”,這就需要思政教師深入探討社會現實問題,利用網絡帶來的及時性和豐富性來不斷優化發展愛國主義教學內容,大力贊揚愛國之士在前線奮斗中所展現的無私奉獻精神、舍生取義的犧牲行為和勇于擔當的責任意識,“充分肯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深厚的歷史底蘊、多方面顯著優勢和豐富的實踐成果”,生動展示人民群眾在新時代的所取得的新業績和新作為。
(二)創新線上教育教學形式,激發學生學習愛國主義的興趣
把新時代愛國主義精神融入思政課線上教學應根據新形勢在充分了解國情校情學情的基礎上,創新教學形式,激發學生對新時代愛國主義精神學習的興趣。線上思政課所面對的教育對象是大中小學生,學生所處階段不同,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也不同,思政教師應該遵循學生認知成長規律和教育教學規律,分層次推動愛國主義教育的改革創新。
第一,小學階段學生處于愛國主義思維萌芽的時期,在線上開展教學,應該注重多運用精美的課件、高質量的兒童讀物、符合兒童發展的動漫視頻等,讓小學生自覺地接受愛國主義精神的熏陶。
第二,中學階段學生處于愛國主義思維發展成型的時期,由于中學生處于青春期,逆反心理較重,網課無法實現面對面交流,可能會導致線上教學質量不高,因此思政教師應多采取互動式教學法與啟發式教學法,在講解愛國主義精神時,多利用“釘釘“、“騰訊課堂”“QQ視頻”等平臺的視頻功能讓學生積極發言,針對學習內容談理想、談體會,引導學生多提問、多思考,通過網絡在師生互動交流中不斷塑造學生的愛國主義品行。
第三,大學階段的愛國主義教育注重培養大學生使命擔當意識,引導其將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地融合到社會實踐中去,鼓勵大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將自己的愛國行動通過互聯網以微視頻、微課等形式呈現出來,推動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融入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全過程。
(三)凈化線上教學環境,營造濃厚的愛國主義教育氛圍
互聯網信息參差不齊,凈化線上教學環境,有利于營造濃厚的愛國主義教育氛圍,讓青少年在健康向上的網絡環境中學習。
首先,思政教師要培養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懷、堅定的報國之志和崇高的理想信念,同時也要熟悉大部分的學習軟件,做到熟練操作、應對自如,只有教師具備超凡的學科素養和過硬的教學技能,才可以在海量的多媒體信息中篩選出優質的愛國主義教育素材。
其次,思政教師要加強學生互聯網意識教育,耐心引導其正確分析互聯網中的各種言論。例如:在疫情初始,西方的某些不良媒體多次發表抹黑中國的言論,教師可以拿出中西抗擊疫情所取得的客觀數據來引導學生認真思考,通過線上討論的形式來肯定中國政府的責任擔當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最后,青少年自控能力較差,線上教學缺乏有效監督,導致學生很容易形成“網癮”從而沉迷于網絡游戲、綜藝直播、電影電視等無法自拔。此時思政教師就應該通過線上教學軟件的監督功能和上課時的提問、討論環節來培養學生們的“慎獨”品行,幫助學生戰勝“網癮”專心投入愛國主義教育的學習中去。
參考文獻
[1]劉銘,康秀云.網絡愛國主義的邏輯、困境與有效引導[J].思想理論教育,2020(04):23-28.
[2]趙華珺.以互聯網思維加強青年愛國主義教育[J].人民論壇,2018(24):122-123.
[3]張小春.在科技創新中傳承和發揚愛國主義精神[N].湖南日報,2020-06-18(005).
[4]金民卿.新時代如何弘揚愛國主義精神[N].北京日報,2018-10-15(019).
[5]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N].人民日報,2019-11-13(6).
作者簡介
劉佳旺,男,漢族,(1997.12-),河北定州人,思政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政教育。宗永平,男,漢族,(1965.11-),浙江義烏人,教授,碩導,研究方向: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