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大鋒
[摘 要] 大力培育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是關系我國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大戰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高質量發展規劃(2020—2022年)》提出,要按照面向產業、融入產業、服務產業的思路,開展農民合作社帶頭人培訓工作。本文依據農民合作社發展實際,結合基層農業人才培訓工作經驗,就強化農民合作社帶頭人培訓工作提出相應對策。
[關鍵詞] 農民合作社;帶頭人;培訓
[中圖分類號] F321.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7909(2020)24-23-2
2018年9月21日,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集體學習時強調“要突出抓好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兩類農業經營主體發展”。2020年3月,農業農村部印發關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高質量發展規劃(2020—2022年)》的通知,明確指出,大力培育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是關系我國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大戰略,要按照面向產業、融入產業、服務產業的培訓思路,分期分批開展農民合作社帶頭人培訓工作。
據農業農村部統計,截至2019年7月底,全國依法登記的農民合作社有220.7萬家,產業涵蓋種養生產、加工流通、綜合服務等,總體特點是數量多、規模小、實力弱、觀念舊,合作社帶頭人的能力素質相對較低。帶頭人是合作社發展的核心和主導,是影響合作社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對2016—2019年參訓的7.8萬余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學歷層次進行統計得出,初中學歷占比高達63%,大專及以上僅占6%。按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高質量發展規劃(2020—2022年)》要求,要做好合作社帶頭人培訓工作,不但要提高站位,而且要做好規劃、夯實依托、剛化指標、理順機制。合作社帶頭人培訓與農業產業技術人員培訓具有一定相似性,筆者就合作社帶頭人培訓工作,結合農業產業技術人員培訓實踐,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 需求調研要立足當下、著眼長遠
調研的目的是摸清底數、熟悉對象、厘清目標,避免培訓的盲目性和低效性。培訓是手段,培育是目的,培育不同于培訓,培育工作注重的是對參訓者的線性知識延伸和未來能力的拓展,具有長期性;培訓工作是對參訓者點性知識的補充和當下能力的提升,更具現實性。農民合作社是鄉村產業發展的基石,是鄉村振興的抓手,合作社帶頭人的素質直接決定了合作社的未來發展,也影響鄉村振興戰略的穩步實施。針對農民合作社帶頭人的培訓,扎實調研是保證培訓效果的基礎。對于調研工作,一是要本著“缺啥補啥”原則,對合作社產業規模、產業類型、經營方式、人員素質、技術瓶頸及短期需求等基礎數據進行詳細調研,歸納總結培訓剛需,確定培訓方案;二是要樹立培育思想,著眼長遠,調研制約合作社發展的宏觀因素,如融資保險、政策扶持、土地流轉等實際問題,進而梳理擬定適應未來發展的合作社帶頭人培育規劃。例如,關于2012年“全省農業系統基層農技人員能力素質提升”培訓,針對調研工作,查閱了大量資料,了解了陜西省蘋果、奶山羊、設施農業三大主導產業基本情況,并針對性分析了陜南茶葉和魔芋、陜北肉羊和小雜糧、關中設施蔬菜和休閑農業等區域特色產業的技術短板。另外,通過電話詢問、實地走訪、發放問卷等方式,對陜西省12個地市23個縣區的千余名基層農技人員的年齡結構、學歷層次、職稱狀況、專業類別和崗位需求等內容進行了調查。調查發現,陜西省2萬余名基層農技人員學歷、技術職稱普遍偏低,大學本科以上學歷僅占12%,高級職稱僅占2%。此外,培訓知識老化、技能培訓少,新知識、新科技更新慢,年均僅有4%的人有機會參加培訓等問題突出。最終依據調查信息,擬定了陜西省基層農技人員素質提升培訓長期規劃及2012年基層農技人員素質提升培訓方案,保障了培訓培育工作的點線銜接,提高了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2 方案設計要緊扣目標、突出精準
應遵循“需求為綱,目標為本”的原則,設計內容解決需求,尋找方法提高效率,優化環節實現目標。思路清晰、邏輯嚴密、安排精心的培訓方案是培訓工作有序、有效實施的基礎。針對農民合作社帶頭人培訓方案的設計,要樹立服務鄉村產業思維和服務學員的主體思想,緊扣提素質強技能的總目標,認真分析調研數據,提煉總結培訓需求,結合培育思路,按照知識、技能、態度、觀念和心理等方面設置培訓內容。依據參訓對象的文化層次、產業類型、發展狀況等因素分層分業設計培訓班次,依據作物時令特點彈性培訓學時,依據產業布局確定培訓地點,力求做到“政策理念送心頭,知識技能到田間”。同時,應統籌教學基地、培訓師資等資源,設計培訓管理應急預案,跟蹤培訓環節。在培訓實施中,針對突發情況調整不合理安排,及時修正,提高培訓效率。例如,2017年對某縣區農技人員進行“設施蔬菜專題”培訓時,針對學員需求,設置“中央和省級一號文件解讀”厘清產業發展思路,設置“‘互聯網+農業、農產品市場營銷”拓展知識視野,設置“區域主栽蔬菜品種管理技術要點”補足專業理論,設置“現場教學”強化技能操作,設置“專業論壇”促進互動交流。同時,安排多名專業教師組成專題組,及時應對因授課教師的變化對培訓實施效果的影響。另外,指定專人跟蹤培訓環節,尋找或發現并及時解決培訓組織管理、后勤服務等環節存在的問題,保證了培訓工作順利進行。
3 培訓方式要靈活搭配、注重體驗
良好的培訓方式是提升培訓實效的必要手段,能保障培訓內容的高效傳遞,是培訓目標實現的重要支撐。現代培訓理念的核心是“助人自助”。針對農民合作社帶頭人群體,要依據其自身經驗和能力,結合成人學習的實踐性、多維性、感悟性、愉悅性特點,可采取線上線下結合、線下為主;理論實踐銜接,實踐為主;互動體驗強化,體驗為主的基本思路,搭配不同的教學方式,開展教學工作。2018年,開展基層農技人員能力素質提升“奶山羊專題”培訓時,采用了多點遠程直播教學,3名授課教師分別于不同區域的3個奶山羊養殖企業,利用“釘釘平臺”進行同步講解、技術示范,參訓學員集中主會場,通過大屏幕實時與授課教師交流,直觀新穎,打破了空間制約,避免了人畜防疫風險。從培訓效果來看,互動式和體驗式教學可使學員快速獲得知識、迅速解決問題、提高接受效率、增強記憶效果,特別是成人培訓中植入案例分享、經驗交流,采用角色扮演、沙盤模擬等方法,更能提升培訓效果。2018年首期農業經理人培訓,按照現代農業企業基本架構,設置董事長、總經理、部門經理、基層員工等不同角色,通過抽簽定崗、適時互換,利用沙盤及輔助道具模擬市場環境,讓學員在模擬市場中履行角色職能、應對市場風險、體驗運營效能、掌握管理技巧,通過專家現場點評,有效提升了學員的綜合能力,保證了培訓質量。
4 效果評估要長短結合、持續跟進
評估的目的是判斷培訓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并通過分析評估有關數據,尋找影響培訓效果的主要因素,通過總結及時采取措施加以改進,以提高培訓質量。實踐中,評估培訓效果的具體方法主要有理論考核和技能測試2種較為直接的手段,也可通過發放反饋問卷、面對面問題征集、網絡調查、訓后跟蹤等間接方式綜合分析、研判培訓效果。客觀來講,并非所有培訓的效果均能立竿見影,農民合作社帶頭人培訓同樣如此。針對農民合作社帶頭人培訓后的評估工作,可從短期培訓目的達成和長遠培育目標跟進2個層面進行。短期培訓目的達成可采用理論考核和實踐技能模擬測試,輔助問卷調查即時完成。農技人員素質提升培訓中多采用培訓后考試和現場操作測試方式,并結合“問卷星”網絡調查,綜合評價培訓效果。例如,“2018年全省基層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人員培訓”的效果評估,采用實操考試與問卷調查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全體學員均獨立完成提供蔬菜樣品的農藥殘留實驗室速測操作,并能在操作的同時口述要點,授課教師現場評分。考核結束后,學員掃描問卷二維碼,填寫針對課程安排是否實用、儀器原理是否清楚、培訓方法是否合理、實踐操作是否掌握以及培訓組織是否滿意等內容的調查,98%的學員對培訓課程安排、組織管理、環節設計、后勤服務等表示滿意。以上評估方式好操作、好組織、結果直觀。長遠目標跟進,主要是為受訓者提供穩定長期(3~6個月甚至更長)的服務延伸,在持續跟進過程中,依據學員訓后工作績效的變化,研判培訓效果,但實踐操作難,缺乏剛性指標。對2018年陜西省首期參訓的300名農業經理人持續1年的跟進服務發現,80%以上的受訓者學習后,在自身企業的管理上,經營理念和經營思路有了明顯改變,更加注重自我學習和自覺提升;大約90%的學員訓后加強了對國家產業發展方向和地方扶持政策的關注和利用,能積極與當地農業農村部門聯系,了解自己所從事產業的發展動向和前沿知識,主動學習相關產業政策,尋找發展機會;40%的受訓者加強了產業集成技術的應用,主動與相關產業體系聯系,通過參與產業體系有關科研推廣項目,提升自身實力;15%的受訓者1年內產業規模有了明顯提升。
5 結語
農民合作社帶頭人培訓工作是一項專業性極強的工作,切實的需求調研、科學的方案設計、精準的內容設置、靈活的培訓方式、嚴密的組織實施、及時的問題修正及創新的思維總結均是保障培訓成效的重要手段。未來農民合作社專業化、規模化、市場化、智能化發展對帶頭人有更高的從業要求,通過培訓提高參選者的綜合素質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只有腳踏實地做好每一個環節,才能保證培訓工作高質量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