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棟
[摘 要] 本文分析我國農村水污染特征,并從監管和維護、污染因素和治理經費方面研究農村污水處理面臨的困境,在此基礎上,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對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的總要求,提出農村水污染治理建議,旨在提升農村水污染治理效果。
[關鍵詞] 農村;水污染;治理;鄉村振興
[中圖分類號] X5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7909(2020)24-116-2
黨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并將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由此可以看出,鄉村生態環境問題已成為黨和國家高度關注的問題。但是,就當前農村生態環境的實際情況來看,距離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標準差距較大,尤其是農村水污染治理問題尤為突出。
1 我國農村水污染特征
1.1 規模小且分散
我國小城鎮水污染治理規模通常在2×104 m3/d以下,2 000~5 000 m3/d占絕大多數,而農村水污染治理規模通常小于1 000 m3/d,且多數在500 m3/d以下。由此可以看出,農村水污染治理規模小于城鎮規模。但是,由于農村分布比較分散,密度較小,村間和戶間都有較大的距離,造成農村水污染比較分散。
1.2 水量、水質變化大
農村污水量的高峰主要在早中晚的做飯時間,是日常污水排放量的兩三倍。此外,由于農村沒有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統,加之規劃不合理,致使每年雨季到來時農村產生雨污混排現象。當前農村生活污水中COD(化學需氧量)、BOD5(生化需氧量)普遍高于城鎮生活污水,從數據來看,COD為350~770 mg/L,BOD5為200~400 mg/L,B/C為0.45~0.55(可生化性好),SS(懸浮物)為250 mg/L,TKN(總凱氏氮)為30~40 mg/L,pH值為6~9,TP(總磷)為2.5~3.5 mg/L。
2 我國農村污水處理面臨的困境
2.1 監管和維護難度大
當前最基層的環保監管部門為縣級環保機構,并沒有深入鄉鎮一級。由于農村水污染排放主體比較分散,并且呈現隱蔽性特征,檢測難度較大,縣級環保機構很難有效發揮自身的監管作用。農村設立的污水處理設施通常交由當地村民進行日常維護,但是污水處理是一項技術要求較高的工作,而村民缺乏這方面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也沒有進行專門培訓,造成多處污水處理設施因缺乏科學養護而被荒置。
2.2 污染因素復雜
在城鎮化發展的同時,一些高污染的企業逐步向農村區域過度,為了追求經濟利益,一些鄉鎮企業將工業廢水直接排放到附近的河流中,造成周邊水體破壞。農民為了提高農產品產量及防治病蟲害,在農業生產中會大量使用化肥和農藥,其中的殘留物會隨著雨水的沖刷滲透到地下,進而造成地下水污染。在我國養殖業發展過程中,部分養殖戶將畜禽糞便直接堆置于地頭,其中大量的富營養物會被雨水沖刷,造成地下水污染。由于農民環保意識較弱,對生活垃圾及污水的處理并不科學,往往選擇就近的農村溝渠直接傾倒,直接污染地表水源。
2.3 治理經費不足
我國將環保資金主要集中用于城市,而處于政策邊緣地帶的農村水污染治理經費嚴重短缺。當前國家并沒有出臺農村污水設施建設轉型經費標準,相關的水污染治理經費主要是當地政府的專項補助資金,造成農村水污染治理經費的可持續性差。同時,農村布局分散,運行維護管理不方便,加之項目成本收益較低,很難有效吸引社會資本投入。
3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水污染治理建議
3.1 加大農村水污染治理的科技投入
首先,在當前農村種植集約化和規模化發展的今天,農村飲用水和灌溉用水已經不單單是水污染處理問題,而是更加強調科學技術的升級,通過規范的科學管理,切實提升農村水污染治理效果。其次,當地政府應明確責任主體專門負責農村水污染治理工作,引進先進的污水處理模式,積極探索適合我國農村實際的污水處理機制。最后,可以借鑒國外農村水污染治理方面的豐富經驗,實現科學化治理模式的融合,提升農村水污染治理成效,既符合農村實際,又能降低治理成本,滿足農村居民對飲用水安全和灌溉用水的需求[1]。
3.2 完善環境準入機制,加強工業污染控制
首先,應制定完善的環境準入標準,實現標準健全化、內容充分化及制度法制化。其次,政府應結合當地農村的實際情況,制定適合的環境政策,優化鄉鎮企業管理辦法,嚴格控制鄉鎮企業污染排放量[2]。再次,應及時關停一些污染程度較大的鄉鎮企業,提升準入門檻,防止污染嚴重的項目過渡到農村。最后,對于不達標的企業實行限期治理,在此期間不得開展生產工作,避免污染物排放。
3.3 加大專項資金投入
農村水污染治理需要大量的經費投入,如管道更新、基礎設施建設、污水排放處理等都需要專項資金支持,以保障農村水污染治理的及時性和有效性。與城市水污染治理資源和經費投入相比,農村所獲得的資源和經費較少,所以需要積極拓展籌資渠道,如可以借助PPP模式等當下較為有效、可靠的政府與社會共同投資發展的模式,更好地保證后續實際經費能最大限度地幫助提升農村污水治理效果[3]。此外,應設立專項基金、河道治理基金、環境治理資金等,為農村水污染治理提供更多的資金。這樣既能減輕政府負擔,又能動員多方力量,共同提升農村水污染治理效果。
4 結語
在農村發展過程中,農業灌溉、農村人民的生活等都離不開水。因此,采取有序合理的管理模式,切實有效保證現有農村水環境良好,讓每一個農村人民可以放心飲用及灌溉,更好地服務于農業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王麗瓊,李子蓉,張云峰.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環境協同治理關鍵因素識別研究[J].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19(2):227-235.
[2]付文鳳,姜海,房娟娟.農村水污染治理的農戶參與意愿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4):119-126.
[3]徐成龍,張家威,張飲江.利于可持續發展的農村水污染調查與治理對策研究:以滬、蘇、鄂、皖典型農村為例[J].現代化工,2019(10):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