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
[摘 要]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完善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制度政策,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本文以江蘇省寶應縣為例,著重圍繞促進縣域經濟發展,對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情況進行調研,分析研判寶應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優勢基礎、應防范的問題,并提出需從實際出發,多措并舉推動鄉村振興的路徑選擇。
[關鍵詞] 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效果;寶應縣
[中圖分類號] F32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674-7909(2020)24-59-3
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對新時代“三農”政策適時進行調整和完善,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讓農業成為有未來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發展的職業,讓農村成為有魅力的家園,實現農村“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最終目標[1]。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對于推動江蘇省寶應縣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 寶應縣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效果
1.1 美麗鄉村建設初有成效
寶應縣是國家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源頭地,是全國首家有機食品基地示范縣、首批平原綠化先進縣、首批生態示范區、中國荷藕之鄉和中國慈姑之鄉,并且先后成功創建成為國家生態市(縣)、國家園林縣城、國家衛生縣城、江蘇省文明城市和省級社會治安安全縣,一系列名譽加身,均指明寶應縣鄉村資源首屈一指。近年來,揚州市在江蘇省率先提出建設江淮生態大走廊的戰略規劃,寶應縣作為其中的重要板塊,主動對接江淮生態經濟區建設,發揮生態優勢,發展生態經濟,著力打造具有寶應特色的鄉村資源競爭力。近年來,寶應縣積極推進旅游標準化創建,建成智慧旅游平臺,旅游收入增長19%。同時,加快鄉村旅游重點項目建設,創建國家3A級景區2家、省四星級鄉村旅游區3家。曹甸鎮創建成為省級特色小鎮,新增市級特色小鎮3個,建成省“美麗鄉村”、傳統村落保護項目及市“特色田園鄉村”各2個,村莊環境“五位一體”管護成果持續鞏固。
1.2 現代農業發展持續進步
近年來,寶應縣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推進國家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稻麥、蓮藕生產基地續展,新建糧食綠色高質高效示范片10個,創建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1個;新增設施農(漁)業0.10萬hm2、藕(稻)田綜合種養0.13萬hm2、有機農業333.33 hm2、綠色有機產品5個;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創成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新增大型農機具500臺(套),創成省級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建成高標準農田0.20萬hm2;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完善機收機種、統防統治等社會化服務,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實施農業規模項目14個、農產品加工重大技改項目1個、新開工重大項目5個、新竣工投產項目3個以及新增農業億元企業1家;推行“一村一品”,打造休閑農業示范點10個;強化農產品營銷,暢通線上線下渠道,培育電子商務示范村20個,農產品網上銷售10億元以上。
寶應縣農業結構調整邁出新步伐,實施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兩區”劃定,糧食工作獲省嘉獎;新增設施農(漁)業0.13萬hm2、有機農業519 hm2,新建高標準農田0.27萬hm2;新創市級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鎮4個。寶應縣融合發展取得新進展,實施農業規模項目20個、億元以上項目10個,新簽約5億元以上農業項目2個,獲批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家,綠色有機農產品13個,創成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典型縣。另外,寶應縣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項目通過專家評審,射陽湖鎮獲批開展全國農業產業強鎮示范建設。寶應縣農業產業化規模經營實現新突破,流轉土地0.42萬hm2,新增“農田托管”0.55萬hm2,創成省級示范家庭農場6個,培訓新型職業農民7 000人以上,高效設施農業保險覆蓋率54%,農村產權年交易額突破5億元。
1.3 增收減債成效顯著
寶應縣生產總值從1978年的2.49億元增長至2018年的620億元,財政總收入從2 100.00萬元增長至62.03億元,城市、鄉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6%、9.0%,均高于省均水平[2]。
1.3.1 農民收入逐年增長。2015年,寶應縣實現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 507元;2016年,寶應縣實現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 856元;2017年,寶應縣實現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 447元;2018年,寶應縣實現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 119元,實現多年持續增長。
1.3.2 村級債務持續減少。寶應縣增強經濟薄弱村自我“造血”功能,持續化解村級債務,結對幫助15個債務大村,確保村級集體經營性收入增長5%,債務下降30%以上。完成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新增無債村128個,村(居)陽光“三資”管理信息系統實現全覆蓋,試點推進村級會計委派制改革。
1.3.3 扶貧脫貧扎實有力。“十三五”以來,寶應縣通過結對幫扶、政策扶持、精準施策等,推動扶貧工作有序開展,調動各方力量打好扶貧攻堅戰,強化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確保所有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人均可支配收入穩定達到7 000元。
2 寶應縣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應注意的問題
2.1 防范目標替代現象
2.1.1 示范村替代一般村。地方往往假借“示范推廣,以點帶面”之名,將鄉村振興重點由占據多數的一般村莊振興轉換為個別示范村莊振興。示范村的興起,造成示范村與非示范村之間發展懸殊,易產生“富村愈富、窮村愈窮”的馬太效應,會增強村民相對剝奪感,不利于村莊協調發展。
2.1.2 產業振興替代全面振興。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由于某些地區基層干部的政績、慣性導向行為邏輯,缺乏有效科學規劃,急功近利地快速推進產業發展,嚴重影響了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推進進度與成效。另外,部分基層干部在產業選擇方面將產業振興狹隘理解為發展鄉村旅游、休閑農業。
2.2 正確處理四大關系
2.2.1 鄉村振興與城鎮發展的關系。城鄉發展不平衡既是城鄉區域間的不平衡,又是工農業間發展不協調。只有徹底打破城鄉二元結構,消除體制性缺陷,防止走就城鎮建城鎮、就鄉村建鄉村的老路,或簡單復制城市建設模式來建設農村,才能最終實現城鄉融合發展的轉變。
2.2.2 內生動力與投入保障的關系。鄉村蘊藏著巨大的資源,也需要巨大的資本投入,鄉村振興離不開外部資源的導入和政府的主導,在此過程中,可給予鄉村優化發展的可能,但又可能出現侵害農村集體產權、侵犯農民權益的問題。因此,在投入保障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尊重農民的意愿,激發農民在鄉村振興中的主體作用,激活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
2.2.3 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關系。“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質量是關鍵。”鄉村振興不僅要百姓富,而且要生態美。經濟發展是鄉村振興的基礎,這就要求把二者有機結合起來,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以生態保護支撐綠色發展,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促進生態與經濟良性循環。
2.2.4 整體目標與因地制宜的關系。鄉村振興是包括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和組織振興等在內的鄉村發展水平的整體性、全面性提升。科學把握不同村莊的發展現狀、區位條件、資源稟賦等,分類指導,因村制宜,精準施策,注意鄉土味道,體現農村特點,保留鄉村風貌,讓廣大農民在熟悉的環境中享受生活,切實感受到鄉村振興帶來的效益,是鄉村振興的根本宗旨。
3 寶應縣鄉村振興戰略的優化實施措施
3.1 采擷縣域資源,以人才為主體
3.1.1 發揮鄉土情結優勢。“水深而回,樹落(則)糞本。”中國人普遍有落葉歸根的情結,于農民更是如此。除農民自身攜帶的鄉土情結外,還應充分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尊重農民需求,實施激勵政策和教育導向,采用民辦公助、籌資籌勞、以獎代補、以工代賑等多樣方法,帶動和指引農村集體和農民自發組織參與鄉村改造工作中。
3.1.2 培育新型職業農民。“長才靡入用,大廈失巨楹。”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民是主體,人才是關鍵,其中新型職業農民尤為重要。新型職業農民是農村中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有組織的職業化群體。近年來,寶應縣加大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力度并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同時充分發揮了科技鎮長團、“院士專家寶應行”、大學生村官、農村后備干部的作用。由于寶應縣工資福利待遇偏低,人情關系濃郁,交通、教育、醫療設施不配套等,導致人才流失問題突出。因此,寶應縣一方面考慮當地薪酬標準逐步與周邊城市相匹配;另一方面需人才借調,與各大院校合作,通過人才流進流出,更新換代式地將新理念、新科技帶進寶應、輸送至農村。
3.1.3 強化干部帶頭作用。“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對于奔跑在振興之路上的鄉村而言,車頭就是基層干部和村里的致富帶頭人。近幾年,縣委組織部同黨校共舉辦了5期農村村干部大專班。2020年,寶應縣與南京農業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合作開辦農業經濟管理、農林經濟管理大專、本科班,不斷提升農村基層黨組織帶頭人素質,為鄉村發展夯實了人才根基。以村黨組織書記為主力的基層干部要更好地把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重農強農、推動鄉村振興的行動優勢,把頂層設計扎扎實實地落到實處。
3.2 統籌區域發展,以產業為依托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要構建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形成主體功能明顯、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連淮揚鎮鐵路預計在2020年通車,寶應站是其中一個中間站,此鐵路將打破寶應縣歷史以來沒有火車的窘困,向南連接滬寧高鐵到達南京、上海、無錫、常州、蘇州和鎮江,向北連接京滬高鐵、徐鹽高鐵到達北京、青島,為寶應縣提供便利的同時帶來了資源和契機。對此,寶應縣應借助交通優勢大力發展鄉村產業,為鄉村振興奠定堅實的基礎。
3.2.1 黨建引領是關鍵。鄉村要振興,產業必興旺,實現新時代鄉村振興,關鍵在黨建引領。寶應縣應按照“黨建引領、統籌規劃、整合資源”的原則,堅持以規模、特色、優質生態為取向,不斷加強農業產業結構調整[3]。除了鞏固原有的荷藕、慈姑、黑菜、甲魚、有機大米和寶應湖蟹等傳統特色產業外,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主題教育,深入各村調研,并根據各村的實際情況,一一進行精心“雕琢”,因地制宜地制訂發展方案。同時,應引導群眾積極調研產業結構,并在種苗、技術、資金上給予一定的扶持,大力發展特色產業。
3.2.2 科技進步是推手。發展農業科學技術,發展現代化智慧農業,提高農業生產率,減輕農業生產必要成本是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基本動力之一。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加快農業科技改革創新,大力發展現代種業,加強先進實用技術推廣,實施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工程,推進農業全程機械化發展。因此,寶應縣應將第一產業進行升級提檔,這就需要圍繞設施蔬菜、果藥間作、畜禽養殖三大農業產業,與高效科研院所開展全方位合作,以聯合開展新成果引進轉化、新技術推廣等方式,加速科技成果轉化。
3.2.3 綠色發展是目標。目前,寶應縣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統籌開發紅色旅游,繼續推進荷蕩溫泉等旅游重大項目建設,新創省三星級鄉村旅游區2家。但寶應縣仍需通過建立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和強有力的農業科技保障體系等途徑,加快農業技術創新進程,使農業工作流程機械化、農業生產經營信息化、農產品綠色環保一體化,加快建設符合高質量農產品和優質農產品要求的技術體系,要以綠色產業為出發點,加快現代種業和農業機械化發展。寶應縣要以特色農產品綠色為基礎,依托鄉村優美景觀資源,創新集休閑度假、休閑健身、賞花摘果、鄉村美食和農事體驗于一體的發展模式;要加強長江流域農產品地理標志認定,打響寶應農特產品“生態、綠色、有機”的金字品牌;要將豐富的本土文化特別是民風民俗、傳統文化、紅色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建好陳列館、村史館和紅色文化教育基地等歷史傳承載體,發揮文化資源在鄉村振興中的積極作用,以推動鄉村從傳統產業向現代生態觀光農業轉變,打造特色旅游小鎮,實現綠色發展。
3.3 建設美麗鄉村,以改革為動力
3.3.1 美化鄉村顏值。目前,寶應縣應遵循鄉村發展規律,優化村莊規劃,保護傳統村落,采取多項措施美化鄉村顏值。一是試點推進農民相對集中居住,推進“五個一”“三個一”工程,強化被撤并鄉鎮集鎮區整治,開展農村人居環境專項整治,建設美麗宜居鄉村30個以上。二是繼續加強農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運處理,新建集鎮污水處理廠3座、村級污水處理設施34個,實施里下河洼地治理一期工程,疏浚農村河道10條以上。三是推進“廁所革命”和“四好農村路”建設,新增農村無害化衛生戶廁2 100座,提檔升級農村公路100 km以上,改造危橋20座以上。四是完善村莊服務功能,實現村(居)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全覆蓋。然而,鄉村面貌發生變化的同時要進一步提升鄉村文化內涵,在新時代傳承好發展好家風家訓、民俗文化等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進一步挖掘本地的文化底蘊,做到內外兼美。
3.3.2 補齊民生短板。發展鄉村振興戰略需各地立足本地鄉村實際,聚焦本地鄉村振興的短板、弱項,確立本地鄉村振興的具體目標。改革開放以前,我國農村人民的生活水平掙扎于“溫飽”甚至“饑餓”線上,現在雖不至于此,但農民養老、就醫、子女教育等多方面問題依舊突出。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黨委政府要聚焦群眾難事,摸實情、出實招、動真格,紓民憂、解民困,補齊民生短板,讓農民生活好起來。寶應縣要持續推進脫貧攻堅,確保“兩不愁三保障”,為切實減輕村級負擔,推動村集體輕裝上陣干事業。2018年以來,寶應縣率先啟動實施村級化債三年行動計劃,并確保2020年底全縣實現無債村全覆蓋。目前,寶應縣252個涉農村居累計化解債務7 200多萬元,村級債務總盤子從1.36億元減少至6 400萬元,有184個村居躋身無債村,其中小官莊、廣洋湖、望直港、夏集4個鎮所有村居實現債務清零,真正做到為鄉村振興戰略“松綁”“減負”。
3.3.3 推動富民增收。一是要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激發農業內生動力。一方面,保持現有農村土地制度的穩定性和延續性,激發農業的內生動力和農民群體合理利用耕地的積極性;另一方面,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放活經營權,賦予經營權應有的法律地位和權能。寶應縣要健全土地“三權分置”機制,強化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成果運用,鼓勵適度規模經營。二是要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寶應縣要結合各鎮實際,大力推進鄉村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建設,縮小城鄉在基礎設施、社會保障等方面的差距,不斷提高城鄉融合發展的質量和水平。三是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振興鄉村產業。培育多元融合主體,發展多類型融合業態,形成“農業+”多業態的發展態勢,推進農業與旅游、文化、教育、康養等產業的融合,推進農業與信息產業融合,發展數字農業、智慧農業。
參考文獻
[1]寶應縣人民政府.寶應縣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EB/OL].(2019-01-22)[2020-08-03].http://baoying.yangzhou.gov.cn/zgby/tjxrdbg/201901/6b8b6f3292084a17ad46e227cfab6e3a.shtml.
[2]寶應縣人民政府.寶應縣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EB/OL].(2019-05-13)[2020-08-03].http://baoying.yangzhou.gov.cn/zgby/ndgkzd/201905/2c57ab22c1ff46d983602785c3cea819.shtml.
[3]中國政務.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在京舉行 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習近平作重要講話[EB/OL].(2019-11-01)[2020-08-03].http://zw.china.com.cn/2019-11/01/content_75362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