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麗麗 丁超
[摘 要] 隨著我國經濟的增長和社會的發展,土地資源與人口數量不對等問題愈發嚴重,為解決這一問題,我國一直在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目前,我國建設新農村取得了顯著成就,但仍存在諸多問題。村鎮規劃管理是影響新農村建設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新農村建設中鄉鎮規劃管理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解決方案,為推動新農村建設提供助力。
[關鍵詞] 新農村建設;村鎮規劃管理;基礎設施;規劃編制
[中圖分類號] TU982.2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7909(2020)24-64-2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民人口眾多,共約有9億農民。目前,我國農村地區人口與資源之間存在嚴重不對稱關系,資源日益匱乏。如何科學、合理利用少量的農村資源,提高農村生產力,繁榮農村發展,實現民主治理,推動新農村建設,已是我國的當務之急。
1 村鎮規劃管理的意義
實施村鎮規劃管理,提升村鎮規劃管理水平,促進鄉鎮發展,是推動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保障。村鎮規劃管理是“三農”問題的重要組成部分。村鎮規劃管理在促進農村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其主要內容即農村土地資源管理。農村土地資源管理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第一,加強農村土地資源管理是妥善管理和重新分配農村土地資源的重要途徑;第二,科學合理的土地管理可促進加快新農村建設進程;第三,加強農村土地資源管理是緩解城市建設用地與農村耕地間沖突的有效方式。實行科學合理的規劃措施,做好村鎮建設管理工作,可防止和控制私人違法建設,推動新農村建設,實現城鄉共同發展。
2 現階段新農村建設中村鎮規劃管理存在的問題
2.1 村鎮規劃管理體系不成熟
良好的理論知識是保障工作順利進行的必然要求。城鎮規劃管理需要村鎮建設理論和自然理論等相關理論的支持。目前,在村鎮規劃管理工作中,一些城鄉規劃管理部門缺乏對村鎮規劃的明確認識和完善的指南體系,影響了實際工作的開展效果。例如,專業規劃師缺乏、行政命令限制、財務資金缺乏、城鎮規劃職能交叉或缺失等,導致村鎮規劃和建設缺乏合理性。另外,部分地區村鎮規劃備選計劃和非正式計劃方面均存在嚴重問題,不僅會造成目標計劃延誤,而且會導致出現諸如人際沖突、環境與健康問題等。在實際建設中,農村建設速度相比村莊規劃理論發展要快,尚未形成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完善的規劃體系。目前,在村鎮規劃管理過程中,大部分地區主要采取總體規劃形式促進總體發展,但實際上由于各個區域環境各不相同,與總體規劃不相適應的現象時有發生。因此,因地制宜,科學合理地構建村鎮規劃管理體系至關重要。
2.2 規劃收費系統混亂
目前,新農村規劃管理中收費標準不同、收費系統混亂,是阻礙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我國新農村建設仍處于起步階段,我國尚未設定具體收費標準。某些地方類似于城市收費標準,更有甚者收費標準更高,部分村民只知道水電之類的收費,對于水暖費、房屋維修費等其他費用未有深入了解。而且沒有人員向村民普及相關知識,因此收取費用時難以得到村民的有效支持。另外,在后期服務過程中,會出現諸如早期廢物管理和房屋維修等問題,納稅時會遇到諸多阻力。
2.3 村鎮規劃管理中資源浪費現象嚴重
現階段,資源浪費問題在村鎮規劃管理工作中尤為突出,主要問題之一是非法占用土地。尤其在農村地區,農民手中空閑土地受各種經濟因素影響生產價值越來越低,農村地區存在大面積未利用土地。在村鎮規劃管理中,對閑置土地的重新開發是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的關鍵。土地資源浪費嚴重影響城市化發展,不利于村鎮規劃管理中基礎設施建設。村鎮規劃管理由各級行政部門牽頭進行,農村閑置土地的規劃管理需土地資源部門參與。當農村地區存在大量閑置土地時,無法有效地將城市規劃與建筑聯系起來,也無法通過相關部門管理達到土地完全利用的目的。由于村鎮地區缺乏規劃管理經驗和有效的土地管理措施,農村地區土地的合理利用變得越來越艱難。此外,部分住宅建設未能與鄉鎮發展相結合,不可避免地造成村鎮規劃管理難度提升及建設成本增加[1]。
2.4 農村環境差,農民意識不足
目前,鄉村基礎設施不完善,農民住宅房屋設計混亂,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村鎮規劃管理和施工的難度。一方面,一些鄉鎮規模較小,農民居住區域分散,加劇了“新房無新村”的現象。村鎮內用電用水問題難以得到有效解決,村鎮道路、互聯網信號等基礎設施不完善,農村地區信息共享困難。另一方面,農民住宅設計不科學,使得用于房屋建設的土地面積不斷增加,加之房屋更新周期越來越快,最終造成資源大量浪費。在科學技術發展的帶動下,雖然農民耕作環境得到了有效改善,種植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但是大部分農民依舊不愿耕種土地,造成農村土地資源浪費嚴重。此外,大多數農民未意識到村鎮規劃管理的重要性,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參與熱情不高,導致規劃建設與實際執行之間脫節,進而導致村鎮規劃管理工作落實不到位。
3 新農村建設中村鎮規劃管理對策
3.1 建立健全村鎮規劃管理體系
科學有效的規劃體系和規劃指導方針的制定是實施鄉鎮規劃建設的基礎,只有科學的規劃體系和指導方針才能為鄉鎮管理人員提供有效的依據。首先,應根據當前我國新農村規劃指南制定一套行業指南。其次,各市政府應根據國家標準和本地區發展特點建立一套具體的規劃體系并制定相應標準;要確保執行文件和法規在設計過程中根據當地情況進行編訂,并進行大膽改革;要明確做好土地利用規劃工作必須與鄉鎮規劃相聯系,避免土地資源浪費。最后,鄉鎮干部要提高自身素質,培訓有關鄉鎮管理人員,增加專業管理人員,補充和發展相關專業人員及上級監管人員,并根據當地發展特點制定與本地文化習俗相符的法律法規,進行村鎮規劃的同時注重保護當地資源和環境,積極探索當地特色文化并加強當地文化之間的聯系[2]。
3.2 制定合理的村鎮規劃收費標準
合理的鄉鎮規劃收費標準是確保鄉鎮建設質量和服務質量的基礎。對于新農村建設中村鎮規劃管理亂收費現象,中央政府必須發布有關規定和法律制度,對惡意收費行為實行一定處罰,并監督各省市實施落實,以確保村鎮建設服務質量。地方政府應按照國家標準制定地方收費標準,制定相應的法律政策;各級村鎮政府要向村民說明收費情況和收費方向,以確保收費流程透明;鄉鎮服務應貼合百姓需求,使之體會到服務帶來的舒適性、便捷性。
3.3 做好村鎮基礎設施建設
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村鎮基礎設施建設至關重要。只有做好村鎮基礎設施建設工作,才能吸引更多的農民積極參與村鎮規劃管理。就村鎮規劃中的基礎設施建設,必須征求村鎮區域內居民的意見,以確保滿足人們的需求。此外,提高村鎮道路建設水平,適應鄉鎮發展,避免土地資源浪費,是促進鄉鎮發展的前提與基礎;應積極清潔道路、房屋和公共場所,提供全面的基礎設施和公共建設服務,從而改善村莊和城鎮建設,提升村民生活質量[3]。
3.4 做好管理人員培訓和資金管理工作
目前,我國針對村鎮地區的規劃管理培訓還未實現體制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村鎮規劃管理工作的開展。因此,需盡快制定村鎮規劃管理體制,并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制度,分階段實行村鎮規劃管理干部培訓,不斷加大培訓力度,進一步增強其服務意識,提高其辦事效率。對于鄉村建設中的“豆腐渣”工程,應加大查處力度。各規劃建設部門要聯合起來,嚴厲打擊非法占用農村土地進行施工的工程,加強對農村土地資源的規劃管理研究工作,兼顧土地再利用狀況,增加農村居民就業數量。村鎮規劃不僅包括土地和基礎設施規劃,還包括資金規劃和管理。對于我國鄉村和城市發展,資金缺口仍然很大,加強資金管理,充分發揮有限資金的作用,是推動村鎮發展的重要舉措。此外,應積極籌集資金,增加資金來源,從而保障有效落實村鎮管理和總體規劃[4]。
3.5 做好村鎮規劃編制工作
在全面評估不同城鎮的經濟發展水平、明確人們需求的基礎上,制訂相應的地方計劃,是保障村鎮規劃順利落實的關鍵。開展村鎮規劃編制工作時,要在全面分析村莊資源稟賦、區位條件、經濟狀況、傳統歷史、人文底蘊及群眾意愿的基礎上,統籌推進合村并居,調整村莊規模,優化縣域村莊布局;要充分挖掘村莊的自然、人文景觀和風貌資源,塑造具有鄉土特色的村莊風貌,讓村民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要分類施策、打造精品,積極推進“多規合一”的實用性村鎮規劃編制工作,綜合運用編制方式和成果呈現,堅持按需編制、有序推進、區分村鎮編制需求,合理制定村鎮規劃編制計劃。此外,除收集和分析大多數居民的意見外,還應協調農業、交通、水利等其他部門,以確保計劃得到其他部門的批準和支持。
4 結語
新農村建設是改善農村生活環境、改善村民生活質量的重要措施。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存在村民意識低下、村鎮環境惡劣、相關部門管理混亂、相關法律法規缺乏等問題。對此,應及時總結經驗教訓,向成功鄉鎮學習,調整規劃方案。與此同時,需積極聽取當地村民的意見,針對當地情況科學合理制定規劃,滿足人們需求。由于不同地區鄉鎮發展情況差異較大,因此,規劃建設鄉鎮時要結合鄉村發展特點,制定與地方發展相適應的靈活實用性規劃,為新農村建設提供助力。
參考文獻
[1]陳楠.淺析環境工程建設在生態城市中的應用[J].現代園藝,2020(6):120-121.
[2]溫萱,和玉閣,董雪偲.新農村建設中村鎮規劃管理問題分析與對策研究[J].建材與裝飾,2020(8):116-117.
[3]郭愛軍.新時期煤礦采礦技術的應用及改進技術[J].石化技術,2020(2):175,179.
[4]李芙蓉.地質礦產勘查與生態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的分析[J].工程技術研究,2020(3):25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