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黎
“大家在一起有說有笑,我始終融不進去,我好尷尬。”“我剛一說話,大家就不說話了,他們一定是不喜歡我。”“我最怕和別人對視,似乎別人要看穿我一樣!”“大家的目光都注視著我,太恐怖了。”……人際交往的障礙表現多種多樣。
這些人際關系的障礙是如何產生的呢?
留美心理專家馮大榮老師認為,人際關系障礙的實質是失去自我,把自我的價值評價體系建立在外界,如別人的臉色、眼神或者評判上,結果內心隨著外界的評價而出現情緒波動。因為內心沖突,人際交往通常會出現三種結果:一是壓制情緒,為了建立良好的關系,一些人一味地壓制情緒去迎合別人,從外部看他的人際關系不錯,但是他是以犧牲自我為代價,所以他會經常因為人際交往而身心疲憊。二是隨意發泄情緒,一些人為了活出所謂的“自我”,只要內心產生沖突就會隨意發泄,把憤怒、焦慮和怨恨等噴向他人,結果讓他人敬而遠之,嚴重傷害了人際關系。三是逃避情緒,一些人既不想壓制,又不想讓情緒泛濫,在人際交往時變得恐懼、焦慮和不安,讓交往變成一種負擔,逐漸也就不愿意與人交往,最后他們逐漸把自己封閉起來而拒絕與人交往。以上三種情形都屬于人際交往障礙。

面對各種人際交往的障礙,一些咨詢師總是習慣于求外,把關注點放在外部,其實外部是人們最難以把控的,因為我們改變不了別人。“有什么可以害怕的呢?人人都是平等的。”或者向求助者推薦各種交往技巧,比如,“把和你交往的人當成白菜蘿卜!”“逼自己多去那些讓你感覺到緊張的地方你就不緊張了!”“人要有點傲骨,別人不理會你,你更不用去理會他!”這些方法難以解決人際關系的障礙。
那怎樣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呢?
馮老師讓我們向自然界學習,大自然的各種植物,它們所做的就是做好自己,靜靜地從大自然中吸收水分和養料,悄然無息地進行光合作用,并把氧氣和養料回饋給生它養它的這個世界,因為它們做好了自己,周圍的動植物自然就會喜歡它,正所謂你若盛開,彩蝶自來。
同自然界一樣,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人們需要做的就是做回真實的自我。什么是真實的自我呢?真實的自我是內心純潔、和諧并充滿愛,當一個人做回真實的自我時,他內心完全告別恐懼、怨恨和焦慮,心胸變得像宇宙一樣寬廣無垠,他擁有無限的包容力,內心的情緒完全消亡,與人交往時他可以不卑不亢,既不會犧牲自我而一味地迎合別人,也不會因為情緒泛濫而傷害他人,更不會讓交往成為一種負擔而退縮。當一個人做回自己的時候,他就如同綻放的花朵,他的善良和大愛自然吸引無數的好朋友。
那怎樣才能做回真實的自我呢?
做回真實的自我,需要認真修心,因為人們的內心已經被“污染”了,而修心的目的就是一點一點向內求,把污染的內心一點一點地變得明亮起來,在老師的指導下,“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當一個人逐漸接近真實的自我時,也就是你人生的輝煌時刻,因為你的綻放,你的朋友就會遍布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