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玲 王朋才


摘要:截至2019年1月1日,農業部批準的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共計86個,海洋牧場目前按照行政區域進行管理,存在地區發展不平衡;管理模式差異比較大;同一片海域,不同行政區域的海洋牧場建設存在重復投資;在新動能的推動下,尤其是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應用,為海洋牧場的灣區經濟發展提供技術支撐。文章認為:海洋牧場與其他海洋相關產業結合,充分發揮自貿區的優勢作用,使海洋牧場向灣區經濟一體化發展是未來海洋牧場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海洋牧場;灣區經濟;自貿區
一、理論背景
(一)海洋牧場的概念和分類
人類和海洋是命運共同體,關愛海洋就是關愛人類自己。
曾呈奎院士于20世紀80年代首次提出“海水農牧化”的戰略構想。
海洋牧場(Ocean ranching),是指基于海洋生態系統原理,在特定海域,通過人工魚礁、增殖放流等措施,構建或修復海洋生物繁殖、生長、索餌或避敵所需的場所,增殖養護漁業資源,改善海域生態環境,實現漁業資源可持續利用的一種漁業模式。關于海洋牧場的發展,山東目前實施“增殖放流+人工魚礁+藻場移植+智能網箱+休閑垂釣+自貿區模式”,推動了海洋牧場從“獵捕型”向“農牧化”轉型,促進了海洋漁業高質量發展。
2019年9月4日,農業農村部發布《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管理工作規范》把海洋牧場示范區按照功能分為養護型、增值型和休閑型三類。
按照效益主體可以分為:商業化海洋牧場和生計化海洋牧場。前者主要是進行商業化運作,追求更好的經濟效益;而后者主要是滿足漁民基本生活。
按照主要用途可以分為:漁獲型海洋牧場、休閑型海洋牧場、增養殖型海洋牧場、研究型海洋牧場和綜合型海洋牧場。
山東省把海洋牧場分為岸基型海洋牧場示范區和島基型海洋牧場示范區,岸基型海洋牧場示范區。
(二)新動能轉換
新動能是以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主要特征的新經濟發展動力。新技術包含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現代海洋等產業快速成長。共享經濟、平臺經濟、個性化定制、云智造等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信息、金融、科研和技術服務等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電子商務、快遞服務增勢強勁,為加快培育新經濟、促進人民群眾消費升級提供了重要支撐。
海洋牧場的大力發展迫切需要新動能,山東省32個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其中青島10個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青島市在海洋牧場建設和新舊動能轉換方面取得較好的成績,2018年青島以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為引領,發布實施意見和規劃,確定優先發展的“956”重點產業集群。國家重點實驗室達到9家,深入落實海洋強國戰略。
(三)灣區經濟
“灣區經濟”一詞源于美國舊金山灣區。灣區是由一個海灣或相連的若干個海灣、港灣、鄰近島嶼組成的區域,而其衍生的經濟效應被稱為灣區經濟。盛朝迅(2019)認為,粵港澳大灣區、浙江省大灣區建設持續推進,寧波等城市也提出發展灣區經濟的戰略構想,灣區經濟成為我國沿海城市探索區域合作和戰略轉型的重要方向與路徑。
新動能的發展,尤其是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應用,為海洋牧場的灣區經濟發展提供技術支撐。目前,我國的海洋牧場是按照行政區域劃分管理,暫時沒有按照海域的灣區管理。但是,灣區經濟是海洋牧場區域一體化發展的方向。
二、海洋牧場的現狀
(一)海洋牧場近年發展速度很快,各沿海地區呈現地區發展不平衡性
截至2019年1月1日我國農業部共批準了86家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其中,2015年第一批20個, 2016年第二批22個,2017年第三批22個,2018年第四批22個,合計86個。按照2017年農業部發布的《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建設規劃(2017~2025)》,計劃至2025年將中國沿海的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增加到178個,將海洋牧場覆蓋海域的面積增加至2700平方公里。
目前,全國沿海11省市中除了海南省沒有海洋牧場外,其他10個省市均有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具體詳見表1。
從海洋牧場海域面積而言,排名前四分別為廣東、山東、遼寧和浙江,海域面積最大的是廣東省,達到6.05萬公頃,占全國海洋牧場海域面積的41.37%;海洋牧場數量前四分別為山東、廣東、遼寧和浙江,數量最多為山東省,32個海洋牧場,占全國86個海洋牧場的37.21%。整體而言,廣東、山東、遼寧、浙江在海洋牧場的發展方面位居全國前列。
海洋牧場分布集中的市為大連、青島和煙臺,其中大連有14個海洋牧場,青島和煙臺各有10個。由此可見,海洋牧場的發展在沿海11省市中具有不平衡 性,目前海洋牧場在沿海11省市分布不平衡,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多集中在海洋經濟發達的遼寧、山東和廣東。如山東省有32個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占全國海洋牧場總數的37%,且差異呈現擴大趨勢。
(二)海洋牧場的管理模式差異較大
按照管理和維護海洋牧場單位的性質,將海洋牧場的管理單位分為四類:企業、政府、研究所和合作社。企業主要包含各類水產養殖有限公司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政府包含海洋與漁業局、水產局、執法大隊、海洋漁業指揮部等;政府和企業是指同時由執法大隊和公司管理,包括兩家海洋牧場-浙江省臺州市椒江大陳海域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和浙江省溫州市洞頭海域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由研究所管理和維護的海洋牧場是遼寧錦州市海域示范區。關于按照慣例單位性質把海洋牧場分類的具體情況詳見表2。
根據表2,由企業管理的海洋牧場54家占62.79%,由政府管理的占30.23%,其中,山東省32家海洋牧場中被企業管理和維護有31家,另外1家由合作社管理;遼寧省19家海洋牧場有15家被企業管理和維護,占78.95%;廣東省11家全部由海洋與漁業局管理。由此可見,山東省是企業管理和維護海洋牧場的大省,而廣東省是海洋與漁業局管理和維護海洋牧場的大省。
(三)同一片海域下,不同行政區域,海洋牧場同質競爭嚴重
同一片海域,歸屬于不同行政區域,存在重復投資,缺乏信息共享,缺乏統籌管理。如海州灣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目前有兩個國家級示范區,分別屬于江蘇省和山東省,見表3。
海州灣北部海洋牧場是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第一批優選項目,日照市概算總投資額3億元,總規劃建設用海面積約4500公頃,造礁海域1400公頃,總投礁規模達95萬空方。主要建設內容有:魚礁建設,藻類移植,增殖放流,深水網箱,貝藻養殖等。
2016 年,連云港市出臺《海州灣海洋生物資源養護與生態環境修復規劃》,全年獲批海洋牧場建設資金2500 萬元;2017 年,秦山島生態整治修復示范項目竣工并通過驗收,完成環島路、山體治理、海島綠化、垃圾污水處理、海島供水、供電、人文景觀、海島影響評估8 項子工程建設,總投資1.28億元。
同屬于海州灣海域,日照市和連云港市對海洋牧場都投入巨大資金建設,如果能夠跨越行政區域限制,則能更好地發揮規模效應,有利于海洋牧場的更好的發展。
三、海洋牧場的發展趨勢
(一)海洋牧場與其他產業結合
2018年,濱海旅游業、海洋交通運輸業和海洋漁業作為海洋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其增加值占主要海洋產業增加值的比重分別為47.8%、19.4%和14.3%。海洋生物醫藥業、海洋電力業等新興產業增速領先,分別為9.6%、12.8%。其中,領跑增長的濱海旅游業2018年實現增加值16,078億元。
海島和濱海市人類觀光休閑、避暑療養、回歸自然、放松身心的優選空間和場所。濱海旅游業包括以海岸帶、海島及海洋各種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為依托的旅游經營和服務活動。濱海旅游所涉及的地理范圍和海洋牧場建設的地理范圍存在很大重合,因而,海洋牧場建設和濱海旅游業存在許多融合的空間。
郝有暖,田濤等(2019)在海洋牧場產業延伸方面提出“參與式觀光業”,在開展養殖業的同時兼并實施新產業“DIY養殖業”,產品收獲后進行“精深加工業”的同時開展“觀光旅游業”,銷售行業采取線上線下與企業之間結合的“O2O+B2B”模式,面向客戶方面鼓勵新機構即“反饋機構”的建立與推廣,拓展休閑漁業產業,發展新型休閑漁業。通過產業鏈延伸,旨在開拓海產品的市場空間,以期獲取更多的經濟效益,提升海洋牧場綜合效益。
從經濟效益而言,海洋牧場必須和海洋經濟相關的支柱行業相結合,才能更好地獲得經濟效益,如在海洋牧場中加入濱海旅游、海洋交通運輸和海洋漁業等因素。
(二)海洋牧場與自貿區結合
截至2019年8月26日,我國自貿區18個,分別位于上海、廣東、天津、福建、遼寧、浙江、河南、湖北、重慶、四川、陜西、海南、山東、江蘇、廣西、河北、云南和黑龍江。沿海11省市都有各自的自貿區,海洋牧場的發展需要和自貿區結合,充分發揮自貿區的優勢,為海洋牧場的發展積極探索開拓新的融資渠道、新的銷售平臺、新的管理模式和發展方式等。換而言之,自貿區與海洋牧場的充分結合,為向灣區經濟發展提供一定的開放空間。
(三)海洋牧場跨越行政區域限制,向灣區經濟發展。
目前,海洋牧場的管理是按照各個行政區域劃分的,海洋牧場發展存在地區不平衡性,各地區海洋牧場的管理方式差異比較大,海洋牧場建設均投入大量資金,一定程度上存在同質競爭,重復建設。
如果能跨越地區限制,對海洋牧場某些共性的需求(如創新中心、實時監控平臺等),進行統一投資建設,則能更好地發揮協同效應。同一片海域中,借助灣區經濟的優勢,充分統籌配置陸海資源,打破傳統行政區域,則能更好地利用資源,避免重復投資和重復建設,更有利于海洋牧場的高效發展。
參考文獻:
[1]郝有暖,田濤,楊軍,吳忠鑫,等.我國經營性海洋牧場產業鏈延伸研究[J].海洋開發與管理,2019(05):84-89.
[2]胡求光.國家海洋發展戰略與浙江藍色牧場建設路徑研究[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7:41,148.
[3]農業部漁業漁政管理局,中國水產科學研究所.中國海洋牧場發展戰略研究[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7(21):169-170.
[4]盛朝迅.推動灣區經濟發展的思考與建議[N].經濟日報,2019-05-30.
[5]吳崇伯,姚云貴.日本海洋經濟發展以及與中國的競爭合作[J].現代日本經濟,2018(06):59-68.
[6]楊紅生.海洋牧場構建原理與實踐[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7:60-64.
[7]王愛香,王金環.發展海洋牧場,構建“藍色糧倉”[J].中國漁業經濟,2013(03):69-74.
[8]]王鳳霞,張珊.海洋牧場概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8:157.
(作者單位:江蘇海洋大學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