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研究依托筆者所在的獨立院校,選定2017級非英語專業的學生為研究對象,設計以培養學生課外自主學習能力為基礎,以提高學生英語聽力水平為目的,來探索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課外自主學習的模式對英語聽力學習效率的影響。研究發現,教師以“指導為主、監督為輔”的角色去引導學生掌握學習英語聽力的策略,建立課外學習的評價機制,并及時總結歸納學生開展獨立自主學習遇到的問題,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英語聽力的效率、促進自主學習的能力,進而提高四級過級率。
【關鍵詞】課外自主學習;教師角色;英語聽力
【作者簡介】李艷靈(1988-),女,河南新蔡人,中原工學院信息商務學院,助教,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
【基金項目】中原工學院信息商務學院校級項目:“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課外聽力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jg1820)。
一、引言
根據教育部《大學英語課程要求》,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定義為:“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的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口語和書面信息交流,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以適應我國社會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而對于從高中邁入大學的同學們,在新階段英語學習進階中,英語聽說是普遍公認的攔路虎。尤其是非英語專業的大學生,如果僅限于課堂課本的英語學習吸收,遠遠達不到交際能力的要求,甚至六級都難以通過。在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中,聽力所占分值比例為35%,重要性不言而喻。部分同學卻習慣性地延續高中的題海戰術試圖過級,收效甚微,即使勉強通過了考試,在以后的求職面試和工作崗位上,英語依然是短板,使得個人職業的發展和晉升處于不利地位。
筆者任教的獨立本科院校,非英語專業的大學生有兩年的公共基礎英語學習,包括大學英語讀寫課程和大學英語聽說課程。而大學英語聽說課程課時較少,設為考察課,大部分大學生的聽力練習僅局限于課堂,每節課的聽力內容似懂非懂地含糊過去,課下無人督促。長此以往,學生逐漸喪失了英語學習的信心和興趣,兩年的英語學習結束后,難以達到相應的語言應用能力要求,對于英語過級和考研英語短板制約也越來越顯著。黃源深教授在談英語教學中指出,“課外學習的質量之優劣以及所花精力之多寡,某種程度上決定著外語學習的成敗”。筆者認為在當下的英語教學中,尤其對于提高非英語專業學生的聽力,從課外自主學習探究著手,很可能對英語學習效率的提高有實質性的幫助。本課題從筆者所在的獨立院校實際情況出發,以2017級非英語專業的學生為研究對象,設計以培養學生課外自主學習能力為基礎,以提高學生聽力水平為目的,來探索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課外自主學習的模式對英語聽力學習效率的影響。
二、獨立自主學習
郭繼榮和戴煒棟在對“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評價實證研究”這一課題中,詳細介紹了國內外學者關于自主學習的概念和研究成果,并認為:“自主學習是指學習者愿意并有能力對自己的學習負責的責任能力和學習能力的總和。”何蓮珍在“大學外語教學研究: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專題研究”的成果中指出:動機、策略和教師角色這三個方面對中國大學生自主英語學習能力有重要的影響。通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可從“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和優化學生的外語學習策略”“轉化傳統的教師角色”等方面入手。
三、實施方案過程
本課題以中原工學院信息商務學院項目組成員所帶2017級的學生為檢驗對象,自2018年進行了為期兩年的觀察研究。通過對實驗班和非實驗班對比,進行探究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課外聽力自主學習的效果。
首先,課題組成員經過討論合作組建了“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調查問卷,共收回有效答卷285份。對答卷結果進行分析后,掌握以下課外自主學習的相關數據,84%的同學英語學習目的和動機是為了能完成學習方面的要求,49%的同學課外英語學習時間不超過30分鐘,43%的同學不能規劃自己的英語學習時間,36%的同學認為自己不能獨立開展課外自主學習,38%的同學不了解英語聽力的學習策略,90%的同學愿意在教師的指導下配合課外自主學習。通過課題組成員討論分析,本校實驗班的學生有如下幾個特點:英語課外學習時間極少,大部分同學不能或者不想開展獨立自主的學習,同時對英語聽力學習策略不甚了解,但是絕大部分同學愿意在教師指導下去開展課外自主學習。
1. 轉變學生觀念。通過對實驗班學生的高考英語成績對比和往屆同一專業的四六級首次過級率分析,讓學生清晰了解自己的水平。并對課外自主學習觀念和模式進行疏通了解,讓學生從一開始就明白課外自主學習的重要性。如果想順利通過四六級,必須做好課外下大量功夫的心理準備。同時指出,在實施課題探究中教師的指導角色,讓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中安心配合教師進行課外獨立自主學習,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2. 教師角色和英語聽力學習策略。 實施過程中,課外獨立自主學習教師不是對學生放任不管,而是以指導為主、監督為輔的角色進行。通過上文調查問卷分析,有53%的學生自認為不能在聽力學習中使用有效的學習策略。因此,英語聽力課外學習的實施需要教師的幫助、指導和啟發。
尤其在聽力方面,大學英語學習與高中英語學習有明顯的不同。教師需要引導合適的學習方式,推薦必要的學習書目和提供相應的學習資源。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該項目組成員用“精聽”和“泛聽”方式結合,來推動課外自主聽力練習。而材料選擇上,商議選定了“ BBC 6 minutes English”2012-2017, “VOA Special English”2017,以及10季“Friends”. 此可做泛聽材料,六分鐘英語可作為精聽材料,部分慢速的VOA可以練習聽寫。第一階段從2018年9月-2018年12月,教師每周定期發放課外自主學習材料,根據材料的難易程度來下發任務,以常規形式讓學生總結復述聽力材料,提交跟讀錄音,聽寫重點段落等。教師隔一周檢查、聽取學生反饋情況,不斷推進課外學習的進度,并進行過程總結。在實施過程中,聽力練習的方法是涵蓋在下發材料任務中,通過對不同材料的任務要求,學生掌握不同的聽力策略。練習效果以期末聽力考試和四級考試結果為重要參考依據。課題組通過對2018年12月份的四級聽力分數和期末聽力考試的分數做對比分析得出,實驗班和非實驗班效果成績總體并沒有明顯的差別。同時,對實驗班學生進行抽樣訪談,收集總結了學生所取得的效果和實驗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尤其是對聽力材料和聽力策略的意見。最后,課題組對問題進行歸納,實驗班部分學生并不能按時有效地完成課外學習要求,缺乏課外自主聽力學習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
3. 建立課外學習的評價機制。第二階段從 2019年3月-2019年6月,教師每周定時發放材料,下發課外學習任務。這一階段,教師把班級學生進行分組選取組長,每周固定時間對聽力任務完成的情況進行討論,組長記錄討論內容。項目組對實驗班的信息材料收集進行分析。教師每兩周對課外學習檢查、聽取學生反饋情況,加強督促和檢查,分數計入平時成績,從而建立課外自主學習的評價機制。通過教師布置任務,學生需在規定的時間內聽完,然后教師檢查課外學習的效果。檢查形式可多樣,讓學生復述跟讀聽力材料錄音,定時抽查學生的課外聽力筆記等。同時,教師要積極聽取課外學習的意見反饋,進行總結。課題組通過對實驗班學生在2019年6月四級聽力分數和期末聽力考試的分數與非實驗班數據再次進行分析,檢驗教師指導下課外自主學習聽力能力是否取得了顯著的效果,是否存在潛在問題。從第二階段的數據來看,實驗班與非實驗班,有了明顯的區分度。對于二次四級通過率實驗班明顯高于非實驗班,其中聽力分數的明顯提高對于過級有支撐性地幫助。顯然,在第二階段實踐過程中,教師的督促和加分評價機制,對于學生的課外獨立學習有顯而易見的促進作用。同時,對實驗班學生進行第二次抽樣訪談,開展以班為集體的研究討論,收集總結學生所取得的效果和個體在開展課外獨立自主學習面臨的問題。通過數據采集和訪談信息收集,課題組進行研討并歸納總結。從總體來看,經過一年師生配合開展的課外獨立自主學習,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對于提高四級過級率有明顯的幫助。
四、總結
本課題以筆者所在的獨立院校為平臺,選定非英語專業的實驗班學生為研究對象,建立基于教師指導下的培養大學生課外聽力自主學習實踐活動,探索提高學生的英語聽力水平和學習效率。通過教師抓課外學習,在英語聽力學習方法上給予指導,引導培養學生的課外自主學習能力,建立課外學習監督和評價機制,從而有利于其在有限的學時內,提升學生英語的聽、說、讀、寫的英語應用能力,提高其“綜合文化素養”,發展其“自主學習能力”,促進獨立院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步伐。另一方面,在課題維持一年的實踐中,也存在著明顯的局限性,比如課題時間的限制、學生的水平差異、無監督后的獨立自主學習能力檢驗等。對于如何培養每一個學生的課外獨立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英語學習效率,教育者依然任重道遠。
參考文獻:
[1]郭繼榮,戴煒棟.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評價實證研究[J].外語界,2011(6):79-80.
[2]何蓮珍.中國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路徑之探索[J].中國外語,2011(6):22-23.
[3]黃源深.黃源深學術研究文集[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17.
[4]束定芳.外語教學改革:問題與對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5]徐錦芬,徐麗.自主學習模式下大學英語教師角色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4(3).
[6]黃源深.黃源深學術研究文集[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17:334.
[7]郭繼榮,戴煒棟.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評價實證研究[J].外語界, 2011(6):79-80.
[8]何蓮珍.中國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路徑之探索[J].中國外語,2011(6):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