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雅可

2020年1月1日,顧天勇上任雅安市名山區百丈鎮政法委員,開啟人生的新篇章。
擔任百丈鎮政法委員以來,顧天勇每天都在刷新職業生涯的“空白”。經過這200多天的職業淬煉,顧天勇總算度過了“本領恐慌”的茫然期,變得游刃有余:“基層政法委員肩負著保障老百姓安居樂業的使命,我要做的就是認真對待每一件大事小事,以實實在在的行動助力基層社會治理。”
? “文臣”當上了“武將”
——上任之初的“本領恐慌”
顧天勇的辦公桌上擺著一本被翻舊了的紅皮書——《雅安市名山區鎮(街道)政法委員工作資料匯編》,這本A4紙大小、總頁數346頁的厚皮書,成為他擔任政法委員以來不可或缺的幫手,為他指點了不少“迷津”。
“我真沒想過有一天會跟政法工作打交道,聽到安排后腦子都是懵的。”顧天勇原本在名山區人民政府辦公室當文秘,一紙調令讓他滿頭問號,“政法委員?干什么的?要做些啥?”盡管這一調動的背后是組織的認可與提拔,但面對未知的職務,顧天勇產生了“本領恐慌”。
不難理解顧天勇的“惶恐”:眼前這個戴著眼鏡、文質彬彬的清瘦男子,著實跟“高大威猛、驍勇善戰”的政法人形象南轅北轍。“好比讓‘文臣去當‘武將,寫文稿我拿手,但做基層政法工作,我這小身板能壓得住場子嗎?”1月1日,大家還在過元旦節時,顧天勇走馬上任了。
政法委員要做什么?負責鄉鎮的綜治維穩和平安建設工作,但落到實處卻是千頭萬緒。
春節前夕,疫情防控成為壓倒一切的重點工作。百丈鎮面積廣,交通四通八達,人員流動性大,如何設立卡點把顧天勇難住了。設立卡點的工作主體是誰?卡點如何分布?合法性如何解決?人員如何組織?經費如何保障?正當顧天勇一籌莫展時,一位曾在鄉鎮工作多年的領導對他說:“疫情防控的核心是群防群治,不要忽視人民群眾的力量。”原本還帶著機關工作思維的顧天勇豁然開朗,迅速發動村一級自發設立卡點,通過慰問、補助等方式解決人員經費問題,調動村“兩委”及村民積極性。年初,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百丈鎮累計自發組織設立卡點78個,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奠定了基礎。
“真是沒想到,原來用好群眾自治還有這么大的力量。”顧天勇感慨,經此一役,他對政法委員的工作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 觀念一變天地寬
——進入角色,打開局面
“謝謝顧委員,你們是為老百姓干實事的。”“顧委員,你辛苦了,注意保重身體。”……8月11日到30日期間,百丈鎮先后三次遭遇洪災,顧天勇每次都沖在抗洪搶險最前線,冒雨涉水與救援人員一起轉移安置群眾。
擔任政法委員以來,可謂大事小事不斷,但他總能找到辦法一一解決。
在村級建制調整改革工作中,顧天勇遇到了“硬骨頭”:1村與隔壁2村要合并,新的村名用2村名字,1村干部群眾堅決反對。上級決策和群眾期盼出現了分歧,怎么解決?顧天勇埋頭研究梳理群眾工作方法,確定了“抓關鍵少數,帶動絕大多數”的思路,經過一個多月的解釋工作,爭取到1村村“兩委”理解,從而帶動絕大多數群眾支持,如期完成了村級建制調整改革任務。
百丈鎮村民溫某,因為過去的拆遷安置問題遷怒于政府,拒不允許當地建設生活用水供水主管網經過其承包土地,讓這一民生工程停滯了近兩年。“供水主管網建設是保障供水穩定的民生工程,事關重大,應先攻堅。”顧天勇多次到溫某家協調勸說,既打“政策牌”又打“感情牌”,先讓溫某同意施工,再反復組織相關單位分析論證其拆遷遺留問題解決方案。最終,供水主管網建設順利開工,溫某反映多年的問題也得以解決。
顧天勇為此寫下工作心得:“觀念一變天地寬,遇到問題不回避,辦法總比困難多。”
? 一邊干、一邊學
——肩負使命,奮發有為
茶葉是名山區的支柱產業。在往年春茶交易時期,百丈鎮茶葉市場周圍總是秩序混亂,安全問題、治安隱患影響著茶商對名山的印象,甚至整個產業的口碑。于是,一支由鎮村干部、黨員、網格員、協管員、熱心群眾等力量組成的隊伍——“茶源義警”應運而生。
如何用好這股基層自治力量?顧天勇整合提煉出“黨建引領、綜治統籌、群眾主體、三治融合”的管理運行機制,助推“茶源義警”聚焦宣傳引導、信息收集、矛盾化解、綜合服務、隱患排查、應急處置等6項基層治理任務,精準開展服務。同時,結合平安鄉村建設,建立綜治統籌、“茶源義警”全面參與的“信息化技防+義警人防”立體防控體系。今年以來,“茶源義警”共化解矛盾糾紛280余件,代辦便民服務事項500余件,幫助破獲各類案件36起,成為保障群眾利益、維護社會治安的堅實力量。
名山區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韓怡深表示,合理合規開展疫情防控、化解村級建制調整改革風險、協調處理遺留問題、探索基層社會治理新路子等工作,是政法委員的本職也是難點工作,顧天勇直面群眾關切的急難愁盼事,詮釋了政法人的責任擔當。
“一邊干、一邊學!有不懂的地方就請教,派出所所長、司法所所長、法庭庭長都常被我電話‘騷擾,各種政法工作培訓也讓我受益匪淺。”顧天勇始終帶著謙遜,把成果歸功于集體。
此前,顧天勇參加了雅安市委政法委舉辦的全市鄉鎮(街道)政法委員專題培訓班,3天內先后有9名老師授課,既有理論分析,又有經驗分享,讓顧天勇受益良多。“市級、區級乃至鄉鎮的各種行業培訓,對我這種政法戰線的新人來說,都是‘知識大餐,能從中學到政法工作的方法要領。”顧天勇說。
9月初記者采訪時,顧天勇正忙著準備迎接省上的司法調研工作。他指著桌上鋪開的百丈鎮行政區劃圖,意氣風發地介紹著各個村的司法工作規劃,儼然已是一名政法工作的行家里手。經歷了8個多月、200多天的職業成長,小身板依舊的顧天勇,已經甩開不安,堅定從容地投入到這份“新工作”中。(責編/范吳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