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仁松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圍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提出一系列重大思路、重大部署和重大舉措,科學回答了四川“怎么看”“怎么干”等重大問題,為資陽市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明確了方向路徑。資陽市加快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并將其轉化為具體行動和發展實效。
把握戰略要義,找準坐標方位。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兩個大局”、打造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重要增長極的戰略決策,是深化川渝合作、促進區域優勢互補協同共興的戰略舉措,是資陽建設成渝門戶樞紐臨空新興城市、推動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引領。資陽是全省唯一直線連接成渝“雙核”的城市,既屬于“主干”“極核”的重要組成部分,又位于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主軸”,是西迎成都、東接重慶的“雙門戶”。省委要求大力推進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支持資陽建設成渝門戶樞紐臨空新興城市、推進成資臨空經濟產業協作帶建設、打造口腔醫療設備特色產業基地、與大足共建文旅融合發展示范區、創建成德眉資同城化綜合改革試驗區,部署推進沱江生態廊道建設,成自宜、成達萬、成渝中線高鐵建設等,從發展定位、戰略支撐、開放平臺、產業升級、改革抓手、生態格局、通道建設等方面為資陽指明了著力重點。資陽自覺在“大棋局”中找結合、求協作、謀發展,勇擔政治責任和發展使命,努力爭當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排頭兵”。
聚焦目標定位,優化發展思路。“一極兩中心兩地”是黨中央賦予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目標定位。資陽聚焦這一目標定位,全面落實“一干多支”發展戰略,加快建設以門戶樞紐為核心,以臨空經濟、公園城市為特色,引領成渝地區中部崛起的同城化率先突破區。以門戶樞紐為核心,重點是做強資陽“雙門戶”功能,融入成都天府國際機場航空綜合交通樞紐,打造成渝直線黃金通道,促進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在成渝中部合理流動、高效集聚。以臨空經濟、公園城市為特色,重點是遵循臨空經濟圈層演進規律,堅持全域共享臨空資源,打造面向國際的臨空經濟創新發展高地;踐行公園城市發展理念,突出中心城區帶動作用,促進人城境業高度和諧統一。引領成渝地區中部崛起,重點是聯動周邊地區共同爭取重大平臺布局、做強通道經濟,共建成渝中部產業集聚核心區、成渝中部地區一體化發展示范區。
堅持戰略支撐,共建主干極核。省委將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作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支撐性工程、實施“一干多支”發展戰略的牽引性工程,要求做強成都極核和主干功能,打造現代化成都都市圈。對資陽來講,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關鍵在推進成資同城化發展。資陽堅持把成資同城化發展作為戰略支撐,著力強化功能協作、平臺支撐、機制創新。強化功能協作,重點是對接成都一體編制各類發展規劃,形成統籌融合的同城化規劃體系。強化平臺支撐,重點是共享成都東進勢能,建設成都東部新區資陽協同區,共建成資臨空經濟產業協作帶、沱江綠色發展經濟帶。強化機制創新,重點是以成都天府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一區兩片”聯動建設為突破,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心同向打造區域發展共同體。
強化節點功能,促進中部崛起。省委強調,發揮重要節點城市比較優勢,強化通道、產業、生態等功能協作,提升專業化配套服務水平,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要支撐。資陽重點在兩個方面著力:一是發揮比較優勢,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堅持全市“一盤棋”、規劃“一張圖”,推動雁江區建設人城產融合的成資同城化創新發展先行區、安岳建設人文薈萃的成渝中部開放發展前沿區、樂至建設秀美宜居的成渝中部綠色發展示范區、高新區建設創新引領型國家高新區、臨空經濟區建設現代化開放型國家級臨空經濟示范區。二是發揮主軸優勢,聯動毗鄰地區一體化發展。推進雁江區、樂至縣與簡陽市交界地帶融合發展,打造簡陽—樂至鄉村振興示范帶、簡陽—雁江農旅融合示范區;推進安岳與大足、潼南、榮昌、銅梁等重慶市毗鄰地區融合發展,建設資陽大足文旅融合發展示范區、“檸檬金三角”等,打造成渝相向發展開放門戶、聯動融合發展新平臺。
落實重點任務,實現率先突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為資陽發展帶來了長期性戰略紅利和制度性政策紅利。資陽深入實施“交通大會戰”,加快構建立體綜合交通網絡。以工業、服務業、農業為重點,推進產業生態圈、功能區建設。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構建“一主兩副、多點支撐”市域城鎮體系。共創成德眉資同城化綜合改革試驗區,發展壯大高新區、臨空經濟區等,加快建設自貿區資陽協同改革先行區。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共同推動沱江、涪江等流域生態保護修復。共建公共服務體系、社會保障體系、公共安全體系,提升城鄉基層治理能力和水平。同時,建立健全運行高效的組織領導、統籌協調、推進實施機制,用好市場力量,夯實項目支撐,著力把“任務書”變成“施工圖”,變成新時代資陽高質量發展的嶄新畫卷。(作者系中共資陽市委書記) (責編/范吳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