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凌

鄉村治理,村干部是關鍵。村干部作為村民的“帶頭人”,是黨密切聯系群眾的重要橋梁,是推進鄉村治理的“主力軍”。聚焦“選、育、管、用”四個主攻方向,強化村干部隊伍建設,就抓住了鄉村治理的“牛鼻子”,就能打通鄉村治理“最后一公里”。
“選”出好苗子,鄉村治理有活力。選出人才成事業。要堅持好干部標準,圍繞現代鄉村治理目標,制定村干部任職清單和負面清單,注重選拔政治能力強、發展能力強的村干部。做好村級建制調整改革“后半篇文章”,大力實施“引雁回巢”“選調生進鄉村”等工程,按規定采取特設崗位等方式引進急需緊缺專業人才,將優秀返鄉農民工、大學畢業生、退伍軍人等選進村“兩委”班子。抓實后備干部儲備,按照“一職一備”標準,健全村級后備力量持續發現和長效培養機制,確保數量充足、素質優良、結構合理,建好村干部隊伍的“蓄水池”。
“育”出好能力,鄉村治理有實力。領導干部不僅要有擔當的“寬肩膀”,還得有成事的真本領。要聚焦現代鄉村治理對村干部隊伍建設的新要求,完善村干部教育培訓機制,把村干部教育培訓納入市、縣、鄉三級干部培訓總體規劃,實現鄉村治理培訓全覆蓋。堅持“干什么、學什么”和“缺什么、補什么”原則,聚焦鄉村治理“六大能力”,深入實施“本土菁才”培育行動。深化校地合作,辦好鄉村治理研究院,推行“干部點菜+組織配菜+基地上菜”的培訓新模式,促使村干部提升鄉村治理“硬實力”。
“管”出好隊伍,鄉村治理有定力。好干部是“選”出來的,更是“管”出來的。探索村干部專職化管理,解決村干部“走讀”問題,推動村干部由“當官的農民、種田的干部”變為“專職專業干部”。推行崗編適度分離機制,對衛生、教育等行業新招聘的事業單位人員實行“縣招鄉用”“縣管校用”“鄉聘村用”。健全村黨組織書記縣級備案管理、村干部目標績效考核等制度,堅持考核結果與績效報酬、表彰獎勵、提拔任用掛鉤,推動鄉村治理“軟”任務變成“硬”指標。嚴格落實容錯糾錯機制,旗幟鮮明支持改革者、鼓勵奮進者、寬容失誤者,讓村干部敢鉆“矛盾窩”、敢接“燙山芋”、敢辦“棘手事”,當好群眾的“貼心人”。
“用”出好效果,鄉村治理有動力。用一賢人則群賢畢至,見賢思齊就蔚然成風。堅持用當其時、用當其長、用當其位的原則,細化村“兩委”職位“說明書”,建立擬任村干部“試崗”、村班子成員分工備案等制度,暢通優秀村干部考錄鄉鎮機關事業單位渠道,增加擔任“兩代表一委員”的權重。開展村班子運行分析,全面推行“一肩挑”,持續整頓軟弱渙散黨組織,夯實鄉村治理“戰斗堡壘”。健全結對幫扶制度,鼓勵支持村干部帶頭發展種植養殖業、建立專業合作社等,推行村級集體經濟股權量化,構建村民利益聯結機制,確保人人共享鄉村治理紅利。(作者系中共青神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責編/劉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