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鑫宇

這天一大早,內江市資中縣魚溪鎮雙聯村村民何菊華洗漱好后,立刻開始打掃房前屋后的衛生。“已經養成習慣了,每天早起都要打掃衛生。”何菊華說,如今她還和周圍的十戶鄰居一起“抱團”,將連接大家家門口的道路一并列入清掃范圍。
不僅是何菊華,在雙聯村,每家每戶定期做衛生,并組成一個個小團體共同參與村上治理已成為大家的自覺行動。而這還得歸功于已經實施一年的“十戶一體”村級治理模式。
看著如今干干凈凈的村道路,雙聯村黨總支書記何國全露出了笑容:“以前,這是最讓我們頭疼的問題。”現今,“十戶一體”將雙聯村796戶村民按照居住相鄰原則,10戶左右劃分為1個主體,并推選出1名優秀黨員或農村家庭能人為中心戶長,各主體之間抱團發展,聯產業、聯治理。
“十戶一體”的實施是從打掃衛生開始的。“環境衛生情況一直是個老大難。”在雙聯村居住了幾十年的何菊華深有感觸,“由于一些村民多年來養成的不良生活習慣,垃圾亂扔亂丟現象比較普遍。”2019年8月,村“兩委”將何菊華家附近的10多戶居民劃分為1個主體,由一直以來在村上表現突出的何菊華擔任中心戶長,帶領群眾承擔自家門前和村里公共區域的衛生保潔。
“村里每月都會進行檢查評比。”何菊華說,村民誰也不想自家上“黃榜”,所以沒用幾個月時間,村容村貌煥然一新。于是,“十戶一體”模式便逐步被拓展到村民自治、產業發展等方面,引導群眾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和自我監督。
作為中心戶長的曾明是雙聯村的種植大戶,經常給大家講解種植技術。從果樹日常管理再到運輸銷售,曾明帶領的“十戶”村民統一步調,一起發展。“‘十戶一體推行得好,還有人帶頭指導技術,我們種植的果樹產量提高了不少。”采訪中,談及“十戶一體”,村民們普遍叫好。
實施“十戶一體”后,雙聯村發生的改變顯而易見:人居環境日益向好,文明鄉風勁吹,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上了一個新臺階。在魚溪鎮黨委副書記李謙看來,“十戶一體”就是黨組織把群眾組織起來,對人力資源進行再分配,用各種形式激發村民自身能動性。“現在村民與黨組織的聯系更加緊密了,干群關系也越變越好。”
如今,“十戶一體”村級治理模式已在資中縣301個村全面鋪開。
“‘十戶一體是網格化、精細化理念在農村基層治理中的有效運用,是結合農村實際的村民自治新模式。”資中縣委組織部部務委員周潔表示,“十戶一體”讓村民集中起來抱團發展,推動大家走上共同治理、共同富裕的新道路。(責編/陳賢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