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培堯
在社會資源不斷豐富,國力不斷增強的情況下,保障國民的生命健康,為我國國民提供務實有效的公共衛生條件,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治理能力,這不僅考驗著國家公共衛生治理的建設智慧而且還是推動國家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方面。大數據的優勢不僅在于它容量大、處理速度快的特點,更重要的是它所具有的大數據思維和大數據技術給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和治國理政帶來新的知識、新的方向。
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治理困境
2003年SARS疫情過后,我國政府通過在公共衛生治理領域開展一系列具有創新性的探索和實踐取得了一些進展,但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思維還顯得陳舊,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技術手段還需要提升,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數據分散割裂、信息公開缺乏科學性。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進展情況和輿論相互交織的復雜局面下,精細的數據歸納和及時、準確、透明的信息發布顯得尤為重要。信息網絡的發展進步,使得信息更加難以控制。政府信息公布如果出現問題,網絡上就會群起而攻質疑信息的真實性和科學性。比如說,從“未發現有人傳人現象”到下令緊急封城,在這兩條信息發布的期間,疾病的傳染途徑、影響程度和患者人數等等一系列的信息政府沒有及時公布,網上開始對政府公布的信息準確性和科學性提出質疑并出現了諸多謠言。對此,政府應該高效、準確和及時地提供信息,正本清源。
2.注重突發事件的應急管理,忽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預防治理。我國建立的“一案三制”應急管理體制能夠有效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但這種被動式治理的管理體制沒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進行有效地前期預防,放棄了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源頭治理,屬于“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應急式公共衛生管理。由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不可預見性,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轉化為嚴重疫情前,往往不會被人們所發覺,導致管理者不會將注意力放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預防監測上。當前的管理體制很難從根源上解決問題,因此對公共衛生的管理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應對突發公衛生事件上應當培養公共衛生治理的創新思維,推進公共衛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主動、精準和高效地預防式治理。
3.社會資源得不到合理的整合分配。高效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治理需要民眾良好的公共衛生意識和及時的社會資源提供堅實的基礎。現存的情況是,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爆發的時候,社會資源不能及時地運送到所需要的地區。究其原因是由于缺乏一個高效的平臺對資源進行統一的整合并根據疫情爆發地區的情況進行精準分配。比如,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的前半個月,湖北的醫療物資處于十分緊缺的狀況,全國其他地區的醫療物資沒有及時地運送到湖北地區進行支援,醫生護士只能自制防護服和口罩。如果我們平時能對現有的公共醫療物資能夠做到心中有數的話,在發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時候我們能夠及時地調度,這樣就不會出現醫院醫療物資不足、患者靠發微博進行求助的現象。
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治理的發展思路
要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治理模式從以應急管理為主轉向預防為主,當前“風卷雨涌”的大數據浪潮為此提供了良好的契機。大數據不僅改變了各行各業的生存模式,而且也改變了我們的思維。大數據思維是運用大數據來探索事物發展規律,用數據的分析結果做出決策,推動實施進程和治理國家,在大數據的視域下審視問題、預測事務的發展。
1.構建多元協同治理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治理機制。構建多元協同治理機制是一次“1+1>2”的轉變,一旦形成了多元協同治理的局面,各個部門、社會組織和民眾將成為政府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鏈條上強有力的力量,從數據、技術和人力資源等多個方面彌補政府的不足。首先,需要構建線上線下互通的協同治理。一方面,政府要改變單一、碎片化的治理機制,運用大數據建立一個政府各部門之間,政府與社會各界信息分享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治理平臺,運用大數據來捕捉社會上有關公共衛生的熱點問題和不明疾病的出現,通過數據分析反饋來制定相應的策略并提供相應的支持,對社會出現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進行準確高效防治。另一方面,線下的各類主體應該積極地參與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治理中,促進各方的參與,動態地將線上線下相互結合形成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多元協同治理機制。其次,要實現治理主體的多元化。以大數據為依托,動員整合社會各界的力量共同參與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治理當中,形成以政府為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各界支持和民眾積極參與的多元協同治理。其中,政府部門要分清責權,建立一個可靠的制度框架和規范的合作細則,在縱向和橫向的政府間保持好平衡。同時建立一個新的交往媒介,充分發揮媒體作為政府和公眾之間橋梁的作用,將政府和公眾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形成一個通暢的溝通渠道。政府可以通過“媒介”透明、公開地向公眾發布事件進展的實時信息,接受公眾的監督。再其次,治理手段動態協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具有突發性和不可預測性的特征,需要協同政府、法律、市場等多方的力量強制管制,加上大數據和云計算等技術,時刻關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事態變化并預測發展規律,及時地調整治理手段。
2.樹立大數據意識,轉變公共衛生治理理念,實現科學治理。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和動力。長久以來,我國大部分國民缺乏大數據意識,在對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方面部門的管理者數據意識相對薄弱,公共衛生領域的數據挖掘應用還有待提高。公共衛生部門應對突發事件較多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根據事件的發展狀況主觀、依據原則作出決策,這與西方國家采用大數據重視數據定量分析的決策方式背道而馳。這樣的決策缺乏合理性和科學性,會出現治理的投入與產出不成正比,造成不必要的資源浪費使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治理效能大打折扣。大數據能夠幫助衛生部門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展中的海量數據和發生的事件進行收集、挖掘和分析,得出數據之間所蘊含的規律、事件發展趨勢等問題,再結合所擁有的資源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做出精準的決策,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治理效能,及時地解決問題并有效地防范有可能出現的風險。
首先,政府部門要擁有開發包容的態度。正視大數據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治理的價值,以開放的態度積極學習大數據技術,將大數據技術應用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治理上。其次,樹立大數據意識,要根據大數據的相關性特點,多維地思考問題。傳統的思維中,注重問題的局部思考,根據當前問題的癥結做出決策,很少考慮數據、事件間的關聯性,所得出的結果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夠真實的,因此在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進行思考的時候要充分考慮事件發展中數據的關聯性,對數據進行分類并探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治理過程的各個因素,任何因素的改變都可能會影響到治理效能。所以,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要樹立大數據意識,多維地進行思考、關注事件發展的相關性,實現由主觀性決策向數據科學性決策轉變,使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治理具有科學性和合理性。
3.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平臺建設,實現精準防控。大數據時代,提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治理效能,進行精準防控最強有力的武器就是大數據。近幾年,隨著大數據浪潮的來臨,國家意識到了大數據的重要性,政府為此建立了信息公開制度、數據互聯共享辦法等,但是效果卻差強人意,究其根本是因為數據信息的公開共享需要專門的技術對癥下藥,信息的公開共享應該是規范、真實并且獲取成本較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治理信息的互聯互通,能夠使治理主體對當前階段準確地做出反映,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治理做到精準防控。然而,要做到如此,顯然是需要專業的大數據技術來支撐,經過平臺的大數據技術處理,能夠使公開的信息數據得到整合、分類,既能讓治理主體通過信息精準防控,又滿足了公眾對于事件的知情權。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治理所涉及到的部門、組織和人員范圍廣泛,社會力量強大。如果讓這些資源力量得到高效的分配,充分發揮各自的力量,能夠使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治理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傳統的治理模式中,是按照權利、責任分配相應的管理范圍和資源,在這樣的治理模式中,資源和力量會受到制約。在大數據時代,可以通過平臺的大數據分析,將資源輸送到最有需要的治理部門和地區精準治理,這樣才能使整體的治理模式更加順暢,提高治理效能。這個新的治理模式在此次新冠肺炎防治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新冠病毒來勢洶洶,各個地區經歷了信息不透明所帶來的的恐慌,醫療物資的擁有者不清楚各個地區的需求量所以無法將物資送到急需的地區。但在大數據的推動下,當前中國的多個地區和企業搭建起了抗擊疫情的“防線”,“疫情信息平臺”、“疫情大數據”,用大數據技術手段來服務疫情防控工作,掌握精準的實時數據將資源、力量送至需要的地區,方便政府精準施策、精準防控,大大提高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治理效能,這也是大數據技術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治理提供新的技術手段的最新實踐。
(作者單位:福建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