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凱玲
自從改革開放以后,我國就堅定不移地走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道路,在這一經濟體制的支持之下,我國經濟實現迅猛發展,實現與世界經濟接軌,并且在全球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為了能緊跟時代發展的趨勢,現在我國經濟也在進行全方位的改革升級,所以進行經濟結構的調整,大力發展第三產業,進行財政制度的改革也是勢在必行。正是在時代發展的大背景之下,我國率先以上海、北京、天津等地為試點進行營業稅改增值稅的財務改革工作,從相關數據中了解到現在涉及到的行業有交通運輸業、服務業等,通過進行營業稅到增值稅的稅改,使得我國的稅收制度向著規范化方向發展,對于我國企業的發展也具有積極推動作用。
一、營業稅改增值稅的必要性
無論是一個國家還是一個行業,想要實現長遠發展就需要對其進行全方位的創新。在財政領域中,如果還是按照傳統的營業稅進行征稅,將不利于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所以進行營業稅改增值稅是十分必要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增值稅在諸多的種類的稅收中所占的比例是最大的,所以增值稅也被稱為我國的第一大稅,但是營業稅卻與之不同,是地方第一大稅,一直以來二者都分開并行,隨著我國經濟的迅猛發展,其中的弊端日益暴露出來,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企業的生產、銷售積極性,所以要為了提升企業的工作積極性,也為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進行營業稅改增值稅勢在必行。第二,營業稅存在重復征稅的情況,營業額與增值稅二者之間是存在較大差距的,營業額是以企業的銷售額或者是營業額為計稅的依據,而且不存在抵扣的情況,正是這一因素的影響,就容易對企業造成重復征稅,營業稅對于中間環節較多的企業而言,每一個環節都要征收營業稅,從而加重了企業的負擔,不利于企業的資本積累,想要實現長遠發展的難度也將不斷增加。第三,增值稅雖然是我國第一大稅,但是它的抵扣鏈條相對而言并不完整。從理論上來講,增值稅是建立在普遍征收的基礎之上,并且征收和抵扣二者之間有著密切的關聯,兩者之間環環相扣,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稅收鏈條,促進企業發展的同時也能維持稅收收入。但是在現實的稅收中卻并非如此,現行的增值稅的征收范圍是比較狹小的,因為第三產業以及交通運輸業都是征收營業稅的,這就導致增值稅的征收被打斷,導致“增值”名不副實。第四,增值稅征收領域相對較窄,將服務產業排除在外。第三產業為服務業其中的中間環節是較多,而且還主要征收營業稅,這就導致在出口的過程中無法像征收增值稅那樣進行出口退稅,所以導致第三產業在世界舞臺上的競爭力有所欠缺,不利于我國產品打開國際市場。
二、營業稅改增值稅后的發展
我國從2012年進行營業稅改增值稅的試點工作,從試點工作向著普遍化方向發展,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促進了我國財務向著規范化、專業化方向發展,也使得我國的經濟實現了更好的發展。
1.降低了企業稅務負擔。從2012年進行營業稅改增值稅的試點推廣工作,到現在已經進行了8年的時間,已經從試點變為全面執行,在進行營業稅改增值稅的這些年的時間中,對于我國企業的發展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降低了企業稅負,幫助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根據相關報告顯示,截止到2019年,一共有112萬家試點企業在借助營業稅改增值稅的政策,減負550億元,效益十分明顯。在深度剖析的過程中發現,有95%的企業在實現“營改增”的財政變化后實現了減負或者是稅收去變化,有5%的企業出現了企業稅負增加的狀況。但是與之相對應的所有的小規模納稅人以及個體工商戶而言都實現了減稅,減稅的幅度達到40%,實現了大多數企業的稅負。
2.實現了避免重復征稅的負擔。在實行營業稅的時候企業面臨著重復征稅的問題,這對于企業而言,不利于實現企業的長遠發展。但是在實行了“營改增”后,增值稅與營業稅相比有較大的改變,納稅人不需要對整個流程進行納稅,只需要將自己參與的環節納稅,這樣就可以將產品和服務全部納入到增值稅的范疇中來,不再對服務行業增收營業稅,從根本上避免重復征稅,促進了企業的發展。
3.加快了第二、第三產業的融合步伐。在進行“營改增”之前,增值稅的征稅范圍是十分狹窄的,只是涵蓋了簡單的交通運輸業和相關的服務行業。但是在實現“營改增”后,增值稅的征稅范圍得到極大范圍地擴大,不再僅僅局限于交通運輸行業和服務行業,而是向著完整的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發展,促進了我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實力的提升,在國際上擁有更強的競爭力,在行業中占據更重要的地位。
從以上三點可以清楚的認識到,在進行了“營改增”后, 對于我國的財政工作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對于納稅企業和納稅人而言也降低了稅負,無論是對于國家財政還是對于納稅企業或者是納稅人而言都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所以在最初實行“營改增”的政策,更加符合社會、經濟的發展趨勢。
三、營業稅改增值稅后存在的問題
雖然在實行營業稅改增值稅后,使得我國的財政發展收到了較大的改觀,也使得我國的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在國際上更具競爭實力,但是“營改增”并不是百利而無一害的,隨著該政策從試點化向著普遍化方向發展,存在的一些問題也越來越明顯,這些問題如果得不到有效解決,對于我國的稅收也帶來一定的影響,與最初“營改增”的初心也相違背,所以在本節,深度剖析“營改增”后存在的問題。
1.試點地區與其他地區行業存在不公平競爭。剛開始的時候“營改增”是在試點地區進行推廣的,從最初的上海,雖然現在擴大了10個省市,但是我國一共有34個省級行政單位,所以有三分之二的省市并沒有進行“營改增”,這就造成同一行業因為所處的省份不同,就會面對不同的待遇,有的企業繳納增值稅有的企業則繳納營業稅,這就導致同行業的企業面臨著不共贏的待遇。比如:處于試點地區的企業繳納增值稅,有較為明顯的減稅,而有的企業處于非試點區,需要繳納營業稅,所以存在重復交稅的情況,不僅不能減稅還不能進行進項稅抵扣,使得處于非試點區的企業面臨的壓力是要比試點區的企業大得多,所以兩地企業之間存在不公平競爭的情況,對于企業的全面發展也具有一定的阻礙作用。
2.部分企業存在稅負升高的情況。從“營改增”的發展中可以了解到,有95%的企業稅負降低或者不變,但是也有5%的企業存在稅負升高的情況,雖然只是極少部分,但是對于國家經濟以及企業的長遠發展都是存在極大的影響的,在對企業存在稅負升高的問題進行全方面分析后,發現主要是由兩個方面的因素導致的。其一,行業的特點導致了在“營改增”后出現稅負增長是行業結構特點導致的。比如:交通運輸行業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在進行營改增之前,由于涉及的環節較少,所以繳納的營業稅也較少,但是在稅改之后稅率提升,雖然能進行抵扣但是抵扣的項目所占比例是較低的,從而導致交通運輸行業的稅負升高,對于該行業的發展存在一定的弊端,導致該行業活力和競爭實力都下降。其二,增值稅發票抵扣出現問題,導致了稅負增長。因為營改增是從試點開始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試點區的一些企業還沒有適應這一變化,所以也沒有注意到增值稅的相關抵扣內容,就導致這些企業的稅負億沒有降低反而呈現上漲的趨勢。除此之外還有,小規模的納稅人不能提供增值稅專用發票,這就使得與之相關的企業不能進行增值稅的抵扣,導致稅負增加,不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
實行“營改增”之后,雖然對于大多數企業而言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對于極小一部分企業而言也卻受到了一定的“威脅”。如果這一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對于我國財政和企業的發展都有不利之處,所以要根據存在的問題,探究其根源,找尋合適的解決方案。
四、根據存在問題提出解決方案
通過對“營改增”實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全面分析,提出針對性的解決意見,促進我國稅改工作的有效推進。
1.推動“營改增”政策全面開展。因為“營改增”這一稅收政策是從試點開始進行的,導致了非試點區和試點區的相同企業的稅率出現了差別,對于一些企業而言存在不公平競爭。面對這一狀況就需要改變傳統的試點工作,推動“營改增”這一稅務政策全面開展。雖然在2013年8月開始“營改增”的試點工作已經向著更大范圍擴大,將交通運輸業還有一部分服務行業納入到營改增的范圍之內。但是僅僅這樣還不夠,要進一步擴大營改范圍,比如:將鐵路運輸業、郵電行業等行業納入到“營改增”的范圍之內,不但進一步擴大使用范圍,而且對于抵扣不足造成的問題也會在該稅收工作全面開展的過程中得到更好解決。
2.對于稅負增加的企業給予相關補貼。在進行“營改增”的過程中收到企業結構特征和增值稅專用發票不到位等問題的影響,使得有5%的企業存在稅負增加的情況,為了激發企業的活力,就應該確保企業相關稅收降低,所以可以根據企業自身的特點,政府部門給予一定的財政補貼,或者是采用其他的稅負方式進行抵扣,降低企業的稅負。除此之外,企業也要從自身出發,對內進行稅收改革,比如:在進行合作伙伴選擇的時候要選擇可以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的企業,能對企業的稅負進行相關的抵扣。
綜上所述,“營改增”是順應時代發展的稅務改革,隨著“營改增”工作由試點向著全面推廣,在進行推廣的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而這些問題就是全面推行“營改增”的阻礙,所以要對其高度重視,政府相關部門要重視該政策對于廣大企業的影響,分析對企業發展帶來的問題,并積極地探尋相關解決方案,進一步健全稅收體系,也使得我國企業能實現健康、長遠發展。
(作者單位:海南省退役軍人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