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蕾
紅色文化是一項重要的教學資源,也是需要我們代代相傳的優秀文化財富。不管是基礎教育還是高等教育都需要予以高度重視。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更是少不了對紅色文化的探究,將紅色文化教育融入其中,將有助于促進當代大學生更好地將自身的應用價值發揮出來,有助于更好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
一、紅色文化及其含義
“紅色文化是由我國共產黨以及一些具備正能量的人們和廣大人民群眾一起創造出來的一種先進性,并且符合時代發展方向的一種文化。”紅色文化有著深厚的歷史意義。通過對紅色文化的學習,人們能夠從中找到新時代背景下應該擁有的正確精神追求,也更深入地了解了紅色文化的時代價值。
紅色文化的表現形式有兩種,其一是物質上的表現形式,“是指我們可以觸摸到的一些歷史文物, 或者是能夠觀看到的名勝古跡” 。對于這些物質形式的紅色文化,人們能夠在觀看后直接獲得感官的刺激, 留下直觀的深刻記憶,而且觀賞時也對我國偉大的革命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領會。 其二是精神層面,“主要是指人們在學習我國革命事件時,能夠通過革命事件來挖掘背后所存在的時代和歷史精神,并且將紅色文化中的精神表現融入當前時代中” ,例如當下的共抗新冠疫情等,都是紅色文化的一種體現。總之,考慮到紅色文化的這兩種表現形式,還需要高校在開展教育過程中予以全面地把握,促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進行持續的自我提升,將紅色文化的教育價值充分發揮出來。
二、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
1.紅色文化教育是愛國主義教育的核心內容。如今互聯網的發展速度十分迅猛,信息也更加多元化,加之科技的進步,使得學生有了越來越多的信息獲取途徑。然而,由于學生面對眾多紛亂的信息難以正確分辨,容易受到一些錯誤信息的影響,學生因此產生迷茫甚至形成錯誤的價值觀,這對于學生積極的人生價值觀的形成是非常不利的,甚至會因受到不良信息誘導而對革命先輩的精神與成就形成錯誤的認識。學生不能正確的認識愛國主義,容易思想觀念狹隘,這對于其以后的成人成才是非常不利的。所以,高校應該重視大學生紅色文化教育,引導其對革命事件形成最生動真實的印象,相信在不斷深入學習的過程中大學生們也能逐漸形成正確的認同感和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2.紅色文化教育是促進大學生形成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有效方式。高校階段的學生思想正逐漸趨于成熟,在這個重要的階段還需要學校發揮自身的教育功能,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政治觀念,要不然學生一旦思想上有了偏差,就可能根深蒂固,這對學生今后的成長和發展都是極為不利的。所以,需要紅色文化的滲透,因為其中蘊含的是我們民族的精神追求,對于大學生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將有很積極的引導作用。
3.紅色文化教育是培養大學生堅定社會主義理想信念的重要途徑。紅色文化是我國在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群眾在革命建設過程中留下的精華, 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財富。通過對學生進行紅色文化教育,使學生能夠對當前社會產生深深的認同感, 并且樹立較為正確的信念, 這種認同感和信念能使學生產生源源不斷的動力,通過一些社會實踐來實現自身的人生價值。
三、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
1.科學的教育計劃。在廣西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紅色文化,相應的教育計劃必不可少,而這里的教育計劃可大致分為兩個部分,第一教育目標,第二教育評價。通過科學而系統的計劃和研究,校方應以教育目標為基礎,制定和實施具體而明確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首先紅色文化誕生于近代歷史,其次又同思想政治存在緊密的關聯。在這種情況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則需要詳細而全面的教育目標,按時間長短則可大致分為長期和短期目標兩個部分。長期的教學目標是指高校把紅色文化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一學期或一學年后的效果,如:學生思想意識的轉變,兩者融入對學生生活和學習的影響等。短期的教育目標則是指在一次思想政治教學或以此相關活動中學生的收獲和反應,如:學生的接受度、參與度和所思所想等。教育評價則是針對紅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否達到了理想效果的評價,同時還包括融合過程中采用的方式方法的評價。通過此種全面的分析、研究和總結,及時發現紅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調整相應的教育對策,以此充分發揮紅色文化和思想政治對學生的積極影響。
2.重視學生的心理特征。在融合紅色文化和政治思想教育的過程中,首先應根據高校學生的實際情況而設定具體的教育內容,然后再結合目前社會的發展環境,采用具有針對性和實際性的教育方式,讓學生真正對紅色文化中革命先烈的思想和精神文化有一個全面而深入的了解。結合更加生活化和大眾化的元素,令紅色文化融入到學生的情感中,以鮮活的人物特征和事跡,拉近紅色文化與學生的距離,讓其感到紅色文化的重要性和實際性,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3.豐富的教學內容。現代化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更加的全面而豐富,融入的紅色文化同樣如此,讓學生對先烈的歷史事件有一個更加清晰的認識,可避免各知識點之間出現斷層,從而影響學生理解和學習的情況。例如:在《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的教學過程中,首先,教師要先向學生講解革命的契機,即:革命發生之前的社會狀況和歷史背景,然后引導出毛澤東同志的第一次革命事跡,接著再講述中國共產黨的成長過程和奮斗歷史。通過此類方式,讓學生對毛澤東思想的產生和重要性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在了解了紅色文化前因后果的基礎上,則會更加便于其未來的學習。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把紅色文化實際化,轉變以往過于理論化的教學,如:在《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相關教學中,教師則可以把紅色文化與中國革命歷史聯系在一起,以實際為參照物。一方面可以讓學生發現紅色文化的表現形式和實際價值;另一方面通過此類方法亦能培養學生對紅色文化的分辨能力,達到強化其自主學習的目標。
4.紅色文化教育資源的有效開發與利用。現代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紅色文化,必須要同步改變自身的工作方式。首先,校內的思想政治教育應加強紅色文化的宣傳活動,讓紅色教育成為校內文化的一部分,令紅色文化適當的滲透到學生校內生活的各個角落,如:社團表演、校內活動等。但同時需要注意適當的把紅色文化生活化和實際化,令其落到實處,真正與學生的思想和現實結合在一起,而不只是停留在文字和語言的宣傳層面,如:把其中鍥而不舍、為國為民的精神與現代的行業發展、技術技能的應用聯系在一起,讓學生可以親身感受到學習紅色文化的重要意義。其次,校方應成立紅色文化相關的研究團隊或工作崗位,以此發掘和利用地方的紅色文化資源。廣西屬于少數民族地區,具有較獨特的風俗習慣,因此發掘本土的紅色文化可以令思想政治教育與少數民族的學生產生更加緊密的聯系,一方面令學生在心理上更加容易接受紅色文化和思想政治,同時也更加便于其學習和理解,最終促進紅色文化的影響力。
5.互聯網技術的合理運用。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互聯網技術被越來越多的領域和行業所應用,其逐漸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在此前提下,互聯網已經成為現代高校學生日常交流、獲取信息和消遣娛樂的重要途徑,因此很多高校越來越重視利用互聯網技術優化自身思想政治教學的模式,但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沒有真正發揮互聯網技術的優勢和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性。
針對這一方面,在利用互聯網技術強化紅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學的效果時。首先,應當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的優勢,包括:內容豐富、使用便捷、信息傳播快、高互動性和自由性等特征。其次,構建相關的紅色文化平臺,讓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學習和了解紅色文化,打破以往思想政治教育被時間和地域所限制的情況。除了核心的觀念和理論外,在網絡平臺中,還可增添更多的小故事,如:革命先烈的幼年事跡、家庭背景等成長經歷,而為了進一步增加此類故事的真實性,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則可更多加入高校所在地區的革命事跡。以廣西地區為例,則可引入“黃松堅”加入共產黨參與革命的事跡,這樣利用互聯網技術則為學生提供了更加豐富的學習途徑。與此同時,學生亦可參與到紅色文化的宣傳中,在自己的評論中進一步豐富紅色文化的相關信息和事件,利用轉發和分享功能則可加快校內紅色文化教育的傳播性,進而提高其影響力。再其次,則在互聯網中增添短視頻板塊,內容以紅色文化的相關事件與物品為主,如:革命基地、革命遺址和紀念碑等。利用此類短視頻,簡化了學生的學習過程,降低了其學習負擔,令紅色文化與廣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更加容易和便捷。
通過以上論述,我們了解了紅色文化的內涵,知道了將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各大高校應該把紅色文化的精神內核滲透到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生活中來,而不是流于形式,應該通過各種形式的宣傳活動來發揚優秀文化,使其為每一位青年學生所接納和吸收,只有讓青年學生擁有高度的歷史使命感,才能更好地激發其學習的斗志,才能持之以恒地堅持做有理想、有信念的社會主義接班人,才能堅持不懈、前赴后繼地為民族的復興而不懈努力。[課題項目:2019年廣西警察學院校級課題《廣西紅色資源融入大學生民族精神培育研究—以廣西警察學院為例》(2019KYB09)]
(作者單位:廣西警察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