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華 徐燕
一、理論與假設
在處于知識經濟時代的現在,國際競爭越來越激烈,必須加強對創新人才的培養, 而創新人才培養的核心在于創造力培養。因此,如何加強對個體創造力的培養,被認為是眾多學者關注和等待解決的重大研究課題(喬海曙和李遠航,2008)。
近年來,很多專家和學者都對如何提升個體的創造力及影響個體創造能力的因素做出了研究。前人的研究重點探討了影響個體創造力的個人因素,個人因素主要包括了人格特質(曾暉和楊新華,2013)、思維和信念(岳曉東,2004)等。這些研究卻忽視了對影響創造力外部因素的探索,其中外部因素主要包含了家庭教養環境(曾暉和楊新華,2013)、管理理念(周新虎和剛志榮,2014)和教師的情感支持等。大學可以看成個體進入企業之前的培訓,企業的員工管理對應教師對學生的管理,并且本文的研究數據主要基于高校大學生,因此本次研究對企業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由于教師在大學中扮演的特殊角色,本研究主要探討教師情感支持這一外部因素。因此,針對國內外關于情感支持和創造力的文獻,研究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具體來說。首先,學者們證明了教師情感支持的干預可以提高學生社交技能或降低青少年情緒和行為存在的問題(Rachel Yeung和Bonnie Leadbeater,2010),但是有關教師情感支持影響個體創造力的研究卻較為匱乏。其次,關于情感支持的研究大部分探討了它的內涵和作用,沒有進行實證檢驗的研究。再其次,大多數文獻將重點放在了研究教師情感支持的積極作用,缺乏了對于創造力影響的分析(劉曉玫,宋慶莉,趙其蕙,2016)。
鑒于此,本文基于情感支持視角研究個體創造力的影響因素具有重要意義,同時根據自我效能、心理契約和社會認知理論,選取創造力自我效能作為中介變量,心理契約作為調節變量進一步探討其中的作用路徑。本文的主要研究目標有:①檢驗情感支持對于個體創造力的影響;②揭示了情感支持影響個體創造力的具體路徑;③擴展了影響情感支持與個體創造力關系的邊界。總之,本文通過教師對個體的情感支持,建立良好心理契約,共同激發創造力自我效能,培養個體創造力。在企業管理中,領導者可以加強對下屬的情感支持,在企業中建立良好心理契約,激發創造力自我效能,培養企業的創造力。
二、 研究方法
1.研究樣本。本研究采用隨機取樣的方法,在北京市某大學工商管理專業選取大一到大三班的學生參加測驗,共計發放問卷148份,刪除了作答缺失和作答傾向明顯的問卷 13 份,最后的有效問卷為 135 份,有效率91.22%。填寫問卷的人口情況如下:男生是35人,占26.1%,女生是99人,占73.8%;大一年級、大二年級、大三年級人數分別是:6人、119人 與9人;班干部53人,非班干部81人。
2.變量測量。本文所研究的全部變量的測量量表均來自國內外學者的研究文獻,取自他們文獻中的成熟量表。英文量表采取翻譯-回譯的程序,由2名研究生反復修改,以保證本文采用的中文翻譯問卷與原意一致。采取李克特5級量表計分,1表示非常不符合,5表示非常符合,得分越高表示學生感知到的符合程度越高。①感知教師情感支持。使用了賈娟研發的教師情感支持量表來測量學生感知到的教師情感支持, 共23個條目,由關注及關心學生、理解學生、鼓勵學生、尊重學生與信任學生5個維度構成。在本研究中此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數為0.951。②創造力。采用周治金、楊文嬌和趙曉川編制的創造力量表,共11個項目。在本研究中此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數為0.891。③創造力自我效能感。采用Tierney和Farmer編制的創造力自我效能感量表,共3個項目。在本研究中此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數為0.803。④心理契約。采用Dabos和Rousseau編制的心理契約量表,共14個項目,由老師對學生的責任義務和學生對老師的責任義務兩個維度構成。在本研究中此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數為0.914。⑤控制變量。根據以往的研究,我們控制了性別、年級、是否為班干部等人口統計變量。
三、 數據分析與結果
1.共同方法偏差檢驗。本次采集的數據均來自被調查者的自我報告,會存在共同方法偏差的可能。本研究采用SPSS24通過Harman單因子檢驗進行驗證,結果顯示,第一公因子的解釋率34.653%,低于40%的臨界值,因此可以認為數據不存在嚴重的共同方法偏差。
2.描述性統計。對感知教師情感支持、創造力自我效能、心理契約和創造力四個變量進行相關性分析。相關性結果顯示各變量之間均顯著相關,四者變量之間的相關情況為下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礎。
從相關性分析結果可以看出,感知教師情感支持與個體創造力呈顯著正相關(r =0.402,p<0. 01),與其創造力自我效能呈正向相關關系(r=0.327,p<0. 01), 與心理契約呈顯著正相關(r=0.702,p<0. 01);創造力自我效能感、心理契約與創造力都是正向相關關系(r=0.463,0.679,p<0. 01)。心理契約與創造力呈正相關關系(r=0.531,p<0. 01)。各個變量之間的相關性關系,為進一步的數據研究奠定基礎。
3.假設檢驗。為了研究教師情感支持與創造力之間的關系,創造力自我效能感在其之間的中介效應以及心理契約在教師情感支持與創造力之間的調節作用,對所有變量進行數據處理。同時,在控制性別、年級以及是否班干部的基礎上進行調節變量和中介變量的檢驗,根據Hayes(2013)的主要研究,通過PROCESS宏程序進行數據分析。
首先,在SPSS.24中把教師情感支持作為自變量,創造力作為因變量放入回歸方程,從數據分析結果可知,教師情感支持對創造力具有顯著正向預測作用(M1,β=0.378,P<0.001)。因此,假設1得到驗證,進入下一步的分析。其次,使用SPSS宏程序PROCESS模型1檢驗教師情感支持與創造力之間效應是否受到心理契約的調節。結果顯示,教師情感支持與心理契約交互項的系數顯著(M2,b=0.248,P<0.01),說明調節效應顯著。因此,假設2得到驗證。再其次,采用SPSS的宏程序PROCESS模型4檢驗教師情感支持通過創造力自我效能感對創造力影響的中介效應。結果顯示,教師情感支持對創造力自我效能感的正向預測作用顯著(M1,β=0.378,P<0.001);創造力自我效能感對創造力的負向預測作用顯著(M4,β=-0.487,P<0.001)。Bootstrap檢驗中介變量顯示的間接效應值為0.185,95%的置信區間為[0.0822,0.3004],不包括0,證明中介效應顯著,間接效應占總效應的48.8%。因此,結果支持了假設3。
四、結論與討論
1.研究結果。通過對148名大學生的問卷調查對情感支持和創造力兩者之間關系進行了有力實證支持,豐富了有關情感支持和創造力的文獻。
首先,情感支持是個體創造力的重要助力,是個體創造力形成的重要一環。根據Bandura(1977,1999,2001)的社會認知理論,本次研究發現情感支持對創造力具有顯著正向預測作用,情感支持是影響個體創造力形成的重要因素。通過對148名大學生的問卷調查對教師的情感支持和創造力兩者之間關系進行了有力實證支持,豐富了有關情感支持和創造力的文獻。其次,研究結果表明情感支持可以激發個體的創造力自我效能,進而增加個體的創造性行為。這項研究揭示了情感支持影響創造力的具體路徑,有助于更好地構建上下級關系,培養創造性人才。越來越多的創新行為表明,可以通過自我效能去實現創造行為。再其次,我們進一步認識到心理契約是影響創造力的一個重要個體因素。我們的結果顯示,心理契約調節教師情感支持和創造力之間的關系,心理契約越高,感知的情感支持對創造力呈正向影響,心理契約越低,感知的教師情感支持對創造力呈負向影響。
總之,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管理者所給的支持和鼓勵對個體創造力形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我們的研究強調了個人對創新能力的信心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他們的創新行為。
2.實踐啟示。本研究對于企業管理實踐有一定的啟示作用。首先,企業管理者缺少對員工創造力的挖掘和培訓,管理者應該盡可能地給予員工情感支持。創造性人才的培養,離不開來自管理者的情感支持和幫助。其次,管理者應該幫助員工建立創造力的信心。創造力自我效能正向影響創造力,管理者在企業中以鼓勵為主,增強個體創造的信心,培養企業需要的自主創新性人才。再其次,管理者應該與員工建立良好的心理契約關系,企業可以營造創造力支持氛圍,個體感知管理者對他的支持。并且企業可以通過建立相應的獎勵制度,讓員工感知到企業的激勵,從而更愿意開展創造性活動,涌現出更多的創造力。[基金項目: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教改課題“教師情感支持對財經類大學本科生課業創造力的影響路徑”成果之一;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研究生科技創新資助項目“大學生即時通訊中使用表情符號與印象管理的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