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圍繞新建本科高校轉型發展,探討應用型英語類人才培養的模式,從英語類專業的定位、課程體系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四個方面展開,提出目前新建本科高校在培養應用型英語類人才的過程中取得的一些成效,更主要是關注一些仍需解決的問題,尤其是師資隊伍建設和實習實訓基地建設中存在問題,并給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新建本科高校; 應用型;英語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作者簡介】張秀芳(1980.02-),女,漢族,河北石家莊人,武漢晴川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學。
教育部2012年頒布了關于普通本科高校所設置的專業目錄及介紹,將我國目前的英語類本科專業劃分為英語、商務英語和翻譯三大類。根據教育部統計數據,全國共有1000多所高校開設英語類專業,無疑為社會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大量人才,但近年來英語類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堪憂,連續幾年受到紅牌警告,英語類專業的畢業生已失去了原有的競爭優勢,就業難的問題不容忽視。隨著高校轉型改革、“一帶一路”的提出,復合型、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已引發學者廣泛關注,應用型英語類專業人才的培養也逐漸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尤其是對于一些新建本科高校來說問題更多一些。本文筆者以一所新建本科高校武漢晴川學院為例,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應用型英語類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
一、專業定位是前提
要想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的應用型英語類專業人才,專業定位必須要明確。 專業定位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即某一專業所屬的層次、服務對象和人才培養目標。武漢晴川學院作為一所新建本科高校以及湖北省轉型發展試點本科高校,積極響應國家轉型發展的號召,經過多方開展調研和多輪專家論證,確認了英語類專業的定位,武漢晴川學院的英語類專業共有三個,具體的專業定位情況如表1所示。
從上述具體的專業定位來看,三個英語類專業的定位都綜合考慮了學生水平、專業特色、武漢周邊地區經濟發展的需求等多方面因素。武漢晴川學院位于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光谷中華科技產業園,與國家光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光谷金融港、光谷自貿區等毗鄰,據不完全統計,光谷目前已聚集800多家外資及三資企業,這對應用型英語類專業人才的需求量非常龐大。如果能達到所預期的培養目標,必將會極大地推動光谷、武漢乃至整個湖北省的經濟發展。
二、課程體系建設是載體
培養合格的應用型英語類專業人才,不僅需要準確的專業定位,更需要課程體系這一載體來實現人才培養的目標。武漢晴川學院作為一所應用型高校,結合專業定位、同類院校走訪考察及企業所需人才的狀況調研,將課程體系劃分為四個主要模塊:通識課程模塊、專業課程模塊、職業能力模塊和實踐教學模塊。
通識課程模塊,主要包括公共基礎必修課和公共選修課,目的從根本上說是為了培養具有較高人文素質和創新能力的人才,例如:《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英國經典小說賞析》等。專業教育模塊,包括基礎必修課、專業必修課和專業選修課,基礎必修課是為了培養學生扎實的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譯的技能,但這些技能課在傳統的英語類專業教學中所占比例過大,不利于專業知識的獲取和人文素質、思辨能力的提高,為此,我們將基礎必修課進行適量壓縮,大量增加了專業必修課和選修課,例如:在原有專業課的基礎上,英語專業增開《英國短篇小說選讀》《中國文化概覽》等,翻譯專業增開《法律英語翻譯》《字幕翻譯》等,商務英語專業增開《經濟學》《跨文化商務交際導論》等。職業能力模塊,包括創新創業教育選修課和專業拓展選修課,這類課程在傳統的英語類專業課程體系是沒有的,新增設這類課程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例如:《網絡與新媒體技術應用與開發》《實用文秘英語》《翻譯項目管理》《跨境電商視覺美工》等,這類職業能力課程的開設不僅能夠增強學生對本專業的認識,而且對學生的職業價值觀的塑造有著重要的意義,對于培養應用型英語類專業人才有著重要作用。實踐教學模塊主要有三種形式:基礎實踐、專業實踐和綜合實踐,與傳統課程設置相比,實踐教學模塊的課程比例增大,形式也更多樣化,通過“課內——課外”和“校內——校外”多種形式來完成實踐教學,例如:基礎實踐包括軍事理論與軍事訓練和公益勞動,專業實踐包括認知實習、專業實習以及各種實訓課程,綜合實踐主要指的是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等,實踐教學模塊的調整不僅可以優化學生的知識和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還可以增強學生對就業崗位的了解和社會適應性。
從上述的課程模塊來看,三個英語類專業的課程設置上兼顧了技能性、專業性和實踐性,既可以增強英語類專業的學科性,又能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實際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符合專業定位的要求,為培養應用型英語類專業人才搭建了橋梁。
三、師資隊伍建設是關鍵
專業定位和課程體系建設為培養應用型英語類專業人才做好了前期準備,但能否順利實現培養目標,師資隊伍建設是關鍵。傳統英語類專業的師資隊伍大多為純英語專業背景的教師,大多都缺乏諸如經濟、科技、法律、外事等專業的知識。(文旭,2018)師資力量不足的問題在一些新建本科高校中更為凸顯,武漢晴川學院也不例外。首先,師資隊伍年齡、職稱不均衡,年輕教師和低職稱教師比例過大,專業骨干教師人數不足;其次,師資隊伍流動性大,不少年輕教師選擇新建本科高校只是作為一個跳板,頻繁的教師流動對教學的穩定性帶來不可小覷的影響;再次,師資隊伍整體專業、行業技能不高,缺乏行業實踐經驗,無法勝任那些職業能力模塊和實踐教學模塊的課程。我院在近兩年的轉型過程中已意識到了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性,也采取了一些積極措施:如,鼓勵教師轉型、進修培訓、企業行業調研等,但師資隊伍建設依然任重而道遠,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可以嘗試采取分類培訓、掛職鍛煉、聘請行業精英兼職兼課等更多樣化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四、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是支撐
實習實訓基地是高校開展實踐教學,提高學生專業能力、實際動手能力和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是應用型英語類專業人才培養的強力支撐。因此,武漢晴川學院采取各種措施建設實習實訓基地,例如,校內建設應用型外語教學實訓平臺,包括語音室、翻譯實訓室、商務英語實驗室等,提升學生的語言輸出和應用能力;校外與相關企業建立實習基地,包括傳神翻譯有限公司、弗睿跨境電子商務公司等。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的過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問題,隨著招生規模的逐年擴大,校內實訓平臺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學生需求;隨著轉型的逐步深入,需要建設更多類型豐富的實訓平臺;校外實習基地數量不足,與專業發展匹配度不高,或無法接納大量學生進行實習等等。因此,加強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成為我們必須高度關注和急需解決的難題之一,必須要落到實處,否則,應用型英語類專業人才培養將難以實現。在未來建設的過程中,可通過與企業聯合,多途徑籌措經費、共同建設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
五、結語
應用型本科高校英語類專業人才的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既涉及專業定位、課程體系設置,也涉及師資隊伍建設和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既受到社會經濟發展的外在影響,也受到傳統教育理念的阻礙,因此要培養出“技能型”“專業型”和“實踐型”相結合的應用型英語類專業人才的難度較大。但在轉型大潮中,各應用型本科高校,尤其是新建本科高校,應及時總結經驗教訓,以便更好地培養出更多符合社會需求的應用型英語類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林琳.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英語類專業構建研究[J].泉州師范學院學報,2017,6.
[2]王立非.面向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培養復合型語言服務人才[J].當代外語研究,2018,1.
[3]溫賓利.兩輪驅動,三標并重,四位協同[J].中國外語,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