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寧
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打造,國際法的主體逐漸多元化,形成了跨國公司、國際和地區間組織、世界貿易組織等多元主體,并且在世界各國交際不斷密切的構成中,個人也逐漸被納入到國家法主體中,這對國際經濟法的演變造成了一定影響,同時也為國際經濟法的完善提供了巨大動力。
關鍵詞:國際法 主體多元化 國際經濟法 影響
引言
國際法主體的不斷多元為國際經濟法的發展提出了新要求,作為國際間交際的參與主體,原有的國際經濟法難以兼顧到新主體的法律要求與權益保障,這就要求經濟法通過不斷完善自身體系,提升自身規范性,從而促進自身對各個主體的保障能力。本論文以經濟全球化為背景,從國際經濟法實體規范等角度出發,以國際法主體多元對國際經濟法演變的影響進行探討。
1.國際法主體及國際經濟法的發展
1.1國際法主體多元化
探討國際法的主體多元化就要首先界定清楚國際法主體與國際公法主體的區別,相比較國際公法主體,國際法的主體更加多元化與豐富化,在國家與國際間經濟、政治等組織外,還包括個人和國際經濟主體,如跨國公司等。其中,國家與國際間組織是國際法的重要主體和基礎對象,在此基礎上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推進,衍生出新的國際法主體對象,搭建出整體的國際法主體體系。
1.2國際經濟法的發展演變
國際經濟法并非是專指某一法律,而是一種法律體系的總稱,該法律體系主要目的是為了調節與規范國際間經濟關系的發展。從國際經濟法的演變來看,可以將其概括為萌生期、初步發展時期和迅速發展的高潮期三個階段,以下進行系統梳理。
首先,國際經濟法的萌生期是在中世紀商品經濟快速發展時期,該時期跨國貿易逐漸增多,國家之間的經濟交往也逐漸頻繁,同時,由于國際貿易的初步嘗試,存在著諸多不規范的地方,加大了各個國家主體之間對國際經濟法的需求。在此背景下,被譽為國際經濟法濫觴的《國際商事法律規范》出臺,但是由于缺乏統一的國際法組織,造成該法律應用范圍相對較小,應用成效也明顯不足。
其次,從國際經濟法初步發展時期來看,隨著西方資產階級革命和工業革命的不斷發展,造就了更多現代國家主體,各國之間的生產能力不斷提升,進一步加大了國際貿易的需求。各國為了維護自身的國際貿易權益,紛紛開始國內立法,這也直接推動了國際經濟法的成型與發展。
最后,從國際經濟法快速發展時期來看,主要是二戰結束以后,全球在總體上恢復和平與穩定,各個國家開始加大對自身經濟發展的投入力度,并在自身陣營中進行國際貿易協作。在此背景下,布雷頓森林體系等紛紛建立,為國際經濟法的統一制定與執行提供了支撐,這也就加速了國際經濟法的快速發展,形成了當前的國際經濟法體系。
2.主體對發展初期的國際經濟法的影響
2.1國家促成國際經濟法初步體系的建立
在國際經濟法發展的初期中,由于現代資本主義國家相對較少,全球中多數國家仍處于封建社會,國際貿易與交際集于一隅,多數國家之間還缺乏國際協作與國際交易的意識。該時期,雖然出現了具有地區性質的國際經濟法,但是在可執行性上也相對較弱。而隨著資本主義革命與資產階級工業革命的不斷推動,大量現代資本主義國家不斷涌現,并且在發展國內經濟的同時加大出口貿易,以此來獲得更多利潤。但是,由于新興資本主義國家在發展過程中法律體系相對不健全,尤其是有關跨國貿易的法律,加劇了跨國貿易與立法之間的矛盾,同時也推動了各國對跨國貿易的立法力度。但是,由于單個國家法律在總體國際貿易中的不適應性,甚至為他國出口形成巨大的關稅壁壘,造成了各國矛盾的加劇。隨之,應用于國際貿易矛盾解決的規范與秩序開始逐步搭建,并在此過程中,推動了國際貿易法的搭建與形成。
2.2主體單一不利于國際經濟法體系的完善
在國際經濟法發展的初期中,由于全球性協作體系尚未成熟,全球經濟貿易中的主體主要是主權國家,這也就呈現出國際法與國際貿易參與者的主體單一性。很大程度上,這種主體單一性也直接影響到了國際經濟法內容的單一性。并且,在發展初期的國際經濟法中,對有關跨國公司等尚未提及,這也影響到了國際經濟法的適用性。同時,國際經濟法的單一主體,也造成了國際貿易對象在爭端解決機制上的不成熟性,由于國際經濟法適用性和強制性較低,各國之間存在的經貿摩擦只能夠在國際經濟法下進行協調與談判,而由于矛盾雙方本身的利益問題,這種談判的效率和成功率呈現出雙低的問題,這就影響到國際經濟法本身的公信力,造成了國際經濟法發展緩慢,甚至停滯不前的問題。
3.主體多元化對經濟全球化時代國際經濟法的影響
3.1對國際經濟法實體規范的影響
3.1.1 推動國際經濟法實體規范的豐富
隨著國際法主體的不斷多元化,國際間貿易協作的不斷密切,在全球政治與經濟組織主導下的各種國際條約等呈現出快速增長的現狀,這也就為國際經濟法的健全與豐富提供了基礎內容支撐。當前,國際法主體的不斷多元化,國際協作中的國際條約、決議等推動了國際經濟法淵源的完整化發展,并帶動了國際經濟法各個分支的不斷健全與完善,從而使國家經濟法的實體規范呈現出豐富化發展的特點。其中,最為明顯的就是世界貿易組織的成立,世界貿易組織成立以后其所實行的協定成為國際經濟法體系中的貿易法支撐,對國際貿易間問題的解決提供了有力的參考。在世界貿易組織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國際多元主體之間的合作與互動不斷密切,進一步推動了國際經濟法體系的完善,國際金融法、投資法、組織法等呈現出健全化發展的趨勢。
3.1.2 提升了國際經濟法各個分支的聯系
在經濟全球化到來以前,由于國際間主體協作的程度相對較低,在交際過程中主要圍繞貿易這一環,相應的經濟問題與沖突也較為單一,這也就造成了國際經濟法各個分支之間的獨立化發展,各個分支之間的聯系相對不足。在經濟全球化深度發展的過程中,全球間的協作不斷多元,除了貨物出口之外,有關投資、金融交易等不斷發展,國際間經濟矛盾也呈現出復雜化的趨勢,國際經濟法分支的獨立化發展已經不能適應經濟問題的解決,從而推動了國際經濟法各個分支之間的聯系性發展。在世界貿易組織成立以后,由于將國際間的貿易往來進行綜合,相應的金融交易、貨物交易、投資融資、知識產權等呈現出一體化的趨勢,這就使得全球間經濟往來的綜合化,進一步推動了國際經濟法各個分支體系的綜合應用。
3.2對國際經濟法程序規范之影響
3.2.1 強化了國際經濟爭端解決機制
在經濟全球化到來之前,國際間貿易主體在經濟問題的解決上明顯受到國家的影響,國家代表企業法人主體進行相應問題的協商,而國家和企業法人主體在利益需求上有著明顯的不同,即國家以國家利益為主,而企業法人則是以自身的利益為主要需求,而解決主體的轉移,就直接造成了國際經濟法的應用性不足,導致國際經濟法在國際經濟爭端解決機制上的弱化。經濟全球化時代到來以后,帶動了各個國家主體之間利益與經濟往來的依賴性,加上國際經濟法體系的不斷健全與完善,逐漸凸顯出了經濟爭端解決機制不足的問題,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重視。世界貿易協會成立以后,跨國公司等法人主體快速發展,進一步推動了國際經濟爭端解決機制的完善與作用發揮。世界貿易協會本身具有權威性和強制性,能夠對國際經濟法進行強有力的執行與仲裁,為各個國際法主體經濟問題的解決提供有效的渠道與評價,在相應的實踐過程中,對國際經濟爭端解決機制進行了有效的強化。
3.2.2 推動國際經濟爭端解決機制創新
在國際法主體不斷多元的背景下,相應的利益訴求和矛盾問題也呈現出了多元化發展的趨勢,而更要有的經濟爭端解決機制在問題的解決上明顯有些捉襟見肘,在此背景下,依托各個國際間組織、國際法主體,加大了對國際經濟爭端問題解決機制的探索力度,這就推動了國際經濟爭端解決機制的創新化發展。國際經濟爭端解決機制的創新不僅提升了各個國際法主體利益的保障能力,同時也提升了相應問題解決的效率,從而更好地維護國際貿易的公平和國際經濟市場的秩序。
3.3對國際經濟法基本原則的影響
在經濟全球化發展的過程中,以世界貿易協會為代表的國際組織快速發展,并帶動了國際經濟法的實踐,這就為各個主體對象,尤其是各個國家主體經濟主權原則注入了新的內容。當然,對于這些現象,國內外法學界不少學者認為,世界貿易協會的發展對各個主權國家的主權進行了侵犯,越過國家主體的主權進行相應問題的解決,尤其是在跨國公司主體問題的解決上。但是,從另外一種層面來看,經濟全球化發展下,國際間聯系不斷密切,固步自封的依托國家主權進行相應問題的解決不僅會影響到相應的效率,同時也會影響到問題解決的質量。以世界貿易協會為代表的國際組織在對國際經濟法執行的過程中,并非是對國家主權的侵犯,而是對國家主體和國際經濟利益的更好維護,從而來為國際經濟市場營造一個更好的氛圍。
4.結束語
隨著國際法主體的不斷多元化,原有國際經濟法的不足逐漸凸顯出來,這也就直接推動了國際經濟法的完善性發展,從而來提升自身對各個主體的保障能力。但是,由于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國際主體之間矛盾的復雜性,這也影響著國際經濟法的具體應用,這就需要在全球協作的基礎上,加大國際經濟法的規范性立法與執法,從而來滿足各個主體的需求,并對自身的體系進行優化。
參考文獻:
[1]葛淼.全球化下的國際法主體擴張論[J].政法學刊,2018,35(06):38-44.
[2]趙駿.體用兼具:國際經濟法的重要性釋義[J].清華法學,2018,12(01):51-61.
[3]李穎.論跨國公司的國際法主體地位[J].法制博覽,2017(14):86-87.
[4]楊歡. 非政府組織的國際法主體問題研究[D].內蒙古大學,2016.
[5]張乃根.試論國際經濟法律秩序的演變與中國的應對[J].中國法學,2013(02):180-191.
[6]傅余. 國際經濟法基本原則的系統學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