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婧
摘 要:《創新創業啟蒙》是面向全體大一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思維和方法基礎啟蒙的課程,屬公共通識必修課程。在該課程中加入思政教學元素,通過學習不僅增強了大學生對于創新教育重要性的理解,讓學生明白創新創業既是大學生的內在愿望,也是國家民族乃至世界所需,從而能夠自覺培養創新創業意識,提高自身創新創業能力,塑造創新型人格,還提升了當代大學生的愛國情懷以及國際視野,完成了創新創業和思政教育雙目標。
關鍵詞: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思政
《創新創業啟蒙》是面向全體大一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思維和方法基礎啟蒙的課程,屬公共通識必修課程。2015年李克強總理提出了“大眾創新、萬眾創業”口號,并以《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文件的形式進行推進。2016年教育部印發了《關于做好2016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高校畢業生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力軍,并提出從2016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設置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對全體學生開發開設創新創業教育必修課和選修課,納入學分管理。我校響應國家號召,于2016年起就面向全體學生開始《創新創業啟蒙》課程的授課工作。作為在創新創業教育一線的教師,我在授課過程中始終堅持創新創業教育不是“商業教育”,不是“關于如何創辦企業”的教育,而是一種素質教育,是培養學生的創業思維和綜合技能的教育,其本質就是“育人”。價值觀作為創業者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培養方式主要寓于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創新創業素質培養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能夠針對大學生這一特定群體以及思政教育、創新創業教育的特點,有針對性開展教育活動,增強大學生創業意識,提高大學生創業能力,塑造創業型人格。
從根本上來講,思想政治教育與大學生創新創業素質培養二者的融合就是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并滲透于創新創業教育的方方面面,在學習創新創業理論、技能的同時,培養創業意識、創業心理、創業素質等。首先,從教育目標上來說,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是人,尊重人、理解人,追求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而創新創業教育以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素質為目標,是更深層次的關于“人”的教育,其主要內容和指標是創業意識、創業素質和創業能力等,二者在教育目標上具有一致性。其次,從教育內容上來說,理想信念、艱苦奮斗、心理健康和團結協作等因素一直都是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再次,從教育方式上說,理論教學和實踐活動作為大學生創新創業素質培養與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載體和形式,這一特征要求采用多樣化、多渠道、多手段的教學方法,有機結合和互動統一課內教學與課外實踐,不斷探索具有時代特征的教育方式和載體,已經成為當前大學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業教育二者自身不斷發展創新,保持生機與活力的共同需求。
通過對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形式等維度的剖析,充分表明大學生創新創業素質培養與思想政治教育二者的融合具有一定的基礎。
依據思想政治教育與大學生創新創業素質培養二者融合的理念,在設定教學目標的時候加入思政目標,在進行課程設計的時候加入與其模塊對應的思政元素,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做到思政與課程融會貫通,而不是單純的愛國事例講解。教師采用微課、慕課、直播等多樣化、多渠道的信息化手段,采用有機結合和互動統一課內教學與課外實踐等教學方法,針對創新教育重大意義的教學內容,與疫情中創新案例相結合,將教學過程分為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課前成立班級群,學生分組;課中通過疫情引發學生對于自身、國家以及世界的審視來引導學生思考創新教育的重大意義以及自身培養創新創業精神的內在動力;在課后拓展時,以簡單可操作的主題活動為主進行實踐作業、讓學生對于課程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為課程接下來的創新思維培養奠定基礎。
以創業形勢與政策——家國情懷與國際視野篇模塊為例,在講解此模塊前,將愛國主義精神教育作為思政目標列入教學目標中,在課程設計時,認真思考將家國情懷和國際視野元素有效設計進教學內容中,在課程實施時不是單純進行政策通報,而是可以通過一個時事熱點進行導入,比如課程設計加入“華為芯片”事件,作為內容導入部分,隨后設計學生討論環節,讓學生進行討論“如果你是國家領導人,你如何應對這場危機,又將制定何種政策以改善這種局面”等,以此引出相關國家政策,在進行講解,隨后還通過播放國家領導人在不同場合的講話,發表的言論視頻等方式,來加深對政策的熟悉度。在課后則可以讓學生進行統計與調查,如統計調查其他國家在大學生創新創業方面給予的支持政策等。通過這一系列的思政設計,使思政元素與課程內容有效結合,學生的家國情懷與國際視野得以大幅度提升,同時對創新創業政策有一個更深刻的了解與認識,以達到創新創業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的目的。
創新創業教育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意識和創業的技能,這要求教師的角色定位需要從傳道、授業轉變為引領、解惑。教師的本質是一個引路人,學生完全可以利用互聯網進行自主學習,教師首先需要激發學生興趣,引起關注度,形成良好的學習動機;然后,通過創設情境,提供線索、任務,幫助學生構建學習體系和理解知識的意義;再者是協作學習,促進和鼓勵成立學習團隊,開展學生自主學習模式;最后對于整個學習過程的升華,學生以團隊實踐項目,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培養創業精神,提升創業能力。
總的來說,通過此次課程思政改革實踐,獲得了以下實效性成果:
1.教學過程中融入防“疫”案例,激起了學生在線學習的新熱度。
2.完成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和培養國際視野的思政目標
3.利用互聯網學習的特點,通過案例創設情境,提升學生參與度以及協作學習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歐陽國文.思政教育融入高職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路徑探析 [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9,30(24).
[2]陸道坤.課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問題及解決思路 —— 基于專業課程思政的探討 [J].思想理論教育,2018(03).
[3]張巖,王東明,趙林楠.淺議在大學生就業思想政治教育中開展 創新創業教育 [J].現代企業教育,20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