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獨立學院的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當下面臨著專業培養目標不明確、實習基地建設難、國際合作項目少等問題。針對這些情況,四川大學錦城學院秉承改革和創新的精神,調整專業目標,合理化構建課程,拓展實習實踐渠道,創建國際合作項目,在獨立學院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建設難點上都實現了一定突破。
關鍵詞:漢語國際教育;培養目標專業實踐改革;創新
相對于其他歷史更為悠久的專業,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是一個新興專業,即使在公辦高校的專業建設中,其歷史也比較年輕。而獨立學院作為我國近幾十年來社會繁榮發展的產物,紛紛順應社會發展和需求,開設了漢語國際教育專業。但獨立學院在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建設上面臨著專業培養目標不明確、實習基地建設難、國際合作項目少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四川大學錦城學院用改革和創新的思維做了一些探索。
(一)明確專業培養目標,細化專業培養方案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變遷,培養目標和課程設計必須體現出時代性。從2005年開始,四川大學錦城學院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和方案每過三年就要重新審定,使其真正做到順應時代發展。
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最新版的培養目標和配套的培養方案是2018年修訂的,這一版本中的專業培養目標非常明確:培養能夠適應泛媒體時代需要的雙語人才,對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均有相當了解,具有跨文化交際能力,能夠勝任對外宣傳、涉外文秘、對外漢語教學等工作的應用型專門人才。學生畢業后能在教學單位從事對外漢語教學,在黨政機關、涉外機構、媒介傳播從事中外文化交流、新聞采編,在合資、獨資、外資企業從事涉外公關、管理等實際工作。
“雙語人才”確定了在漢語國際教育專業中英語類課程的比重將增加,除相關的英語精讀、英語聽說、英語寫作、英漢互譯等英語類課程以外,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語言學概論課程也是用英語進行講授。除此以外,從大二開始,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學生還可以選修一門二外。
學生既可以選擇到國外發展,也可以在國內選擇繼續深造或從事語言服務相關的其他工作,還可以在黨政機關、涉外機構、媒介傳播從事中外文化交流、新聞采編,在各類企業從事涉外公關、管理等實際工作,避免人才培養與社會脫節。
保證培養目標實施的不僅是課程設置,還有配套的成長強化方案。方案從“讀、寫、聽、做”四個方面著手,將學生在本科期間需要完成的任務具體細化了。“讀”指學生必須完成學院審定的專業必讀書目中的所有著作。“寫”指學生需要在四年內完成40篇文章的寫作。其中配合必讀書目,可以寫20篇讀后感(或書評、讀書隨筆等)。另外20篇文章,體裁不限,但至少有2篇論文、2篇調查報告、2篇英語散文、2篇譯文、2篇評論。“聽”指每個學生要聽至少30場高質量的講座。“做”是要求學生在大學一、二年級至少參加1個校內模擬實訓平臺和校內外組織的各類比賽。
(二)校內實訓平臺和校外實習基地雙結合,拓展實習實踐渠道
四川大學錦城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自2005年起開設了實訓平臺,讓本科學生在大學期間通過實訓鍛煉,全方位落實人才培養目標,解決學生實習實訓難的問題。漢語國際推廣公司正是主要面向針對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學生設立的實訓平臺,旨在通過各種活動和教學實訓讓同學們熟練掌握運用漢語的技巧,體味漢語的魅力,傳播漢語的價值,實現漢語的國際推廣。公司包括活動部、宣傳部和編輯部。活動部和宣傳部主要負責電子科技大學留學生漢語教學的教師培訓和組織輸送工作、普通話宣傳周的宣傳活動以及各類和漢語相關的活動。編輯部則主要負責雙語電子雜志《赫爾墨斯》的編撰。
平臺運作從制定計劃到學期考核環環相扣,有明確的規章要求,確保了平臺的正常、高效運行。從制定計劃到骨干培訓,從各平臺內部組織培訓到進行實訓,最后到學期成果匯報以及學期考核,每一步都有嚴格的執行標準。
與此同時,文傳學院還積極拓展校外實習基地。2017年,四川大學錦城學院與電子科技大學簽訂了合作協議,電子科技大學國際教育學院成為四川大學錦城學院的“實習實訓基地”,四川大學錦城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也正式成為電子科技大學“對外漢語教師后援基地”。2018年,四川大學錦城學院又與泰國薩拉薩威特邦博學校簽署合作備忘錄,薩拉薩威特邦博學校正式成為四川大學錦城學院的海外實習基地。
校內實訓平臺和校外實習基地雙結合,有效拓寬了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實習實踐渠道。
(三)借力其他學校和機構,創建國際合作項目
獨立學院在國際合作項目中會受到一些政策的限制,這就要求獨立學院的思路要更加開闊,謀求更多的國際合作渠道。錦城學院嘗試借力其他的學校和機構,共同創建國際合作項目。
以留學生項目為例,目前國內漢語國家教育專業的主要教學對象是留學生,但獨立學院的留學生資源相對匱乏。這種情況下,如何與其他有留學生資源的高校建立合作關系就顯得非常重要。電子科技大學的留學生總數近千人,除了學校已經開設的漢語課程以外,還有一些學生有漢語聽說和HSK考試的訴求。但因為電子科技大學并沒有開設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其漢語教學任務主要由外國語學院的教師承擔,所以在個性化教學和小班教學上,后備儲蓄教學人才存在一定缺口。因此四川大學錦城學院主動聯系電子科技大學,經過一系列溝通,于2017年與電子科技大學簽訂了合作協議。錦城學院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同學可以通過擔任電子科技大學留學生的漢語課程老師和助教實現漢語教學實踐。
在意識到海外漢語教學和國內漢語教學的差異性后,如何開展國際合作,讓漢教專業的學生到海外進行教學實習也成為錦城學院要重點考慮的事情。為此,2018年,四川大學錦城學院與國家漢辦/孔子學院總部明信考點簽署合作協議,考點著重助力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同學赴海外進行教學實習。隨后2018年暑假,第一批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16名同學在泰國曼谷開始了為期一個月的海外漢語教學實習。實習的主要任務是給泰國薩拉薩威特邦博等三所泰國學校3000余名泰國學生教授中文,授課對象包括小學生和初高中生。實習學生平均每天至少上一節漢語課,同時在指導老師的安排下參與學校的監考、備課和說課等環節。通過實習,漢教的同學真正了解了海外對外漢語教學的特點和跨文化交流下對外漢語教學所需要具備的能力。
通過主動出擊,借力其他學校和機構,四川大學錦城學院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國際合作項目順利打開了局面。
參考文獻
[1]湯洪.漢語國際教育本科專業課程設置初探[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2:88-93.
[2]李晨亮.以應用型為導向民辦高校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的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7,16:229-230.
作者簡介:
王韜,1983年出生,女,四川夾江人,講師,碩士研究生,從事語言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