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社會保險對農村留守老年人的子女養老替代效應研究
——基于CHARLS的微觀數據

2020-10-13 02:12:54裴勁松
關鍵詞:養老老年人農村

裴勁松,矯 萌

(北京交通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北京 100089)

一、引 言

中國已經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老有所養”成為中國社會非常重要的現實問題。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大量由鄉進城人口的遷移流動加速了中國城市化進程,同時也造成了農村留守老年人的增多。農村留守老年人作為農村逐漸龐大的弱勢群體,其養老與醫療面臨諸多問題與挑戰。

中國農村留守老年人相較于傳統農村居民在養老與醫療過程中面臨三大困難:一是在自我養老保障中,農村留守老年人隨年齡的增加,身體患疾病風險上升,其身體機能下降,導致農業生產經營能力或勞動參與度降低[1-2],從而使自我養老能力日漸降低;二是在家庭養老中,個人儲蓄少,家庭收入增長難,導致農村留守老年人經濟生活水平較低,且傳統的土地養老受經濟結構改變等因素的影響而難以維系[3-4],需要依賴子女的經濟支持[5];三是大量農村青壯年向城鎮流動,農村空心化加劇,留守老年人在疾病醫療過程中缺少來自子女的照料[6],加重其患病擔憂[7-8]。

對于農村居民養老與醫療問題,中國政府于2009年9月啟動了“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以下簡稱“新農保”)的試點工作。新農保政策已于2012年底實現了在全國所有縣級行政單位的全覆蓋,成為中國社會養老機制建設中的重要部分[9]。新農保肩負著實現包括使廣大農村居民老有所養在內的一系列政策目標的重要使命。2003年開始試點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以下簡稱“新農合”),作為以大病統籌為主的農民醫療互助共濟制度,是中國農村醫療衛生體系的一次重要變革[10]。該政策目的是減輕農民醫療費用負擔,緩解農村居民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

農村留守老年人在個人養老保障能力日漸降低、土地養老難以維系、醫療擔憂加重的背景下,對家庭養老中子女提供的經濟供養與醫療供給的需求程度日益增加。以新農保、新農合為主的農村社會保險的持續深入實施,能否真正緩解農村留守老年人的養老與醫療壓力呢? 從理論的角度來講,如果以新農保為代表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與以新農合為代表的農村社會醫療保險行之有效,那么農村參保、參合的留守老年人會降低對子女的經濟供養與醫療供給的依賴程度。

因此本文以此為切入點,研究新農保、新農合能否達到設計的初衷,實現農村居民的老有所養、老有所醫。基于此,本文采用養老追蹤調查(CHARLS)2011年和2015年的全國性微觀數據,較為全面地估計了新農保、新農合的政策影響,采用倍差法(DID)從子女經濟轉移供給的變化、子女負擔住院費用的變化視角評估了新農保、新農合對農村留守老年人子女經濟供養、醫療供給的替代效應。

二、文獻回顧

國外學者主要從國家提供養老金的公共轉移和私人轉移之間的關系來研究社會養老保險對子女經濟供養的替代。其中,在社會保障體系尚不完善的發展中國家,老年人口的社會養老保險對子女經濟供養或家庭養老具有不同程度的擠出效應,如南非[11]、菲律賓[12]等;在社會保障體系完善的發達國家和地區,如北美、西歐國家[13-15]此擠出效應不顯著。這是由于發達國家的公共轉移養老金的保障功能遠勝于家庭養老中的私人轉移供給。國內一些學者發現農村留守老年人經濟供養問題突出[16],因此陳華帥等認為新農保不但增進了農村老年人的福利水平,同時對家庭代際支持有顯著的擠出效應[17]。楊政怡從群體分異視角出發,研究發現已從新農保政策中受益群體獲得代際經濟支持的頻度明顯小于未受益群體[18];焦娜從代際時間和服務角度出發,發現新農保擠出了農村子女對父母提供的時間和服務支持[19]。也有學者如寧滿秀利用2011年截面數據研究發現“家庭捆綁”式的新農保制度設計對家庭代際經濟支持并沒有產生顯著的擠出效應[20]。張川川等從多角度評估了新農保政策的實施效果,發現新農保養老金顯著提高了農村老年人的主觀福利水平[21]。

農村留守老年人是中國社會轉型過程中出現的特殊群體。陳鐵錚調查了258位農村留守老年人后發現,其身體健康狀況總體上不容樂觀,且過半數老年人表示醫療費用過高則會放棄治療[22]。王曉峰等基于2015年第四次“全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的部分樣本研究發現,農村留守老年人健康狀況不佳,缺乏健康管理意識,急需有效的健康支持[23]。敖翔采用工具變量估計方法發現,農村留守老年人精神健康程度與子女外出與否呈顯著負相關[24]。可見,子女提供的醫療供給和以新農合為主的社會醫療保險對緩解農村留守老年人醫療壓力的重要性。盧洪友等運用邊際受益歸宿分析技術發現新農合政策的“親貧”傾向優先惠及貧困地區,同時,新農合的受益均等化程度不斷提高[25-27]。程令國等認為,新農合顯著提高了參合者的醫療服務利用率[10]。白重恩等通過引入新農合政策變化對農村居民消費的影響證實,新農合減少了農村居民的預防性儲蓄[28]。

總體來看,現有研究主要集中在農村社會保險政策的實施與評級機制的探討,或是農村留守老年人的養老照護與健康管理的討論上,研究主體多為農村老年人這一具有概括性的群體,鮮有研究關注到農村留守老年人這一特殊的農村老年人群體對社會保險的強烈且特殊的需求,聚焦于社會保險對農村留守老年人子女養老的替代效應的研究寥寥無幾。同時,政策的地區普及效果、家庭養老觀念、個人偏好程度等諸多因素會影響農村留守老年人的參保決策,進而存在較大的內生性風險,導致回歸結果存在偏誤。基于以上不足,本文可能的邊際貢獻是:第一,本文采用中國健康與養老追蹤調查(CHARLS)中的2011年和2015年兩期全國范圍內微觀追蹤數據,運用倍差法(DID),從數據和計量方法兩個層面降低了直接回歸產生的內生性問題帶來的偏差;第二,本文以農村留守老年人為研究主體,關注到農村留守老年人相較于普通農村居民缺少子女照料的養老現實,從子女經濟供養與醫療供給兩個角度考察了以新農保、新農合為主的社會保險對子女養老的替代效果。

三、理論分析與實證模型

(一)理論分析

對農村留守老年人而言,最具有支持性的兩種福利是新農保和新農合[29]。福利供給主體之間的相互作用理論包括替代理論(Substitution Theory)。替代理論認為法定服務(政府提供的服務)與其他部門服務存在相互背離的關系[30]。在福利總需求同質并保持一定需求總量的情況下,以新農保、新農合為主的政府提供的法定服務的增加必引起自愿服務的減少,反之亦然。

首先,新農保政策能連續為農村留守老年人提供經濟補助,能夠減少其對子女供養的依賴。勞動力供給的生命周期理論闡述了年齡和文化程度對勞動能力的影響,Purcell等學者的研究表明,勞動人群在55歲之后由于生理機能下降而產生的傷病會降低其工作積極性并減少其年收入。這反映了靠勞動自我供養的人群在進入老年后,對除自我供養之外的家庭養老和社會養老的依賴程度加深,其中中國農村居民的家庭養老主要包括子女經濟養老和土地保障性養老[31]。在家庭養老方面,由于近年來農村的非農業產業發展迅速,農村經濟結構不斷改變,傳統的農業耕作日益被機械耕作替代,農業耕作成本上升,且農村留守老年人隨年齡增加體質弱化、勞動效率下降,使得傳統的家庭養老中的土地養老保障模式難以為繼。在社會養老方面,除了包含社區“互助養老”等新模式外,主要以保障勞動者老年生活為宗旨的公共轉移支付制度為主,如新農保、城鎮居民養老保險等[32]。因此,農村留守老年人對以子女經濟供養為主的家庭養老及以新農保為主的社會養老的依賴更強。

其次,新農合作為一種醫療扶助制度,能降低農村留守老年人對子女醫療供給的依賴。預防性儲蓄理論指出,為減少未來不確定的負向風險或數額較大的必要支出的沖擊,人們通常會增加預防性儲蓄。疾病作為影響老年人口養老生活質量的主要風險之一,其應對往往需要投入較高的人力和財力成本,因此人們多會通過預存醫療儲蓄或參加醫療保險等方式來減少老年后因醫療帶來的風險。農村留守老年人的醫療擔憂相較于普通老年人具有特殊性:個人儲蓄較少而且子女長期在外務工無法提供及時的醫療照護。因此農村留守老年人對來自子女的醫療供養的需求形式以為其負擔的醫療成本,即醫療供給為主,他們對以新農合為主的農村基本醫療保險的需求更加迫切。以解決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為初衷的新農合制度,為在統籌期內參合人員因病在定點醫院住院診治所產生的部分醫療費用進行報銷提供了制度保障,從而減少農村留守老年人對于醫療支出風險的擔憂。

因此,本文基于計量模型,用農村留守老年人的子女經濟供給的減少來衡量新農保對子女經濟供養的替代效應;用其子女負擔住院費用的減少來衡量新農合對子女醫療供給的替代效應。

(二)實證模型

本文采用倍差法(DID)來估計新農保政策對農村留守老年人子女經濟供養,及新農合政策對其子女醫療供給的影響。該方法用新農保、新農合政策實施前與實施后農村留守老年人的子女經濟供養、醫療供給的差異來衡量政策實施的效果,相較于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倍差法(DID)可以將結果變量在未受到政策影響的群體中的前后變化作為對趨勢變動影響的估計,此方法減少了內生性帶來的回歸偏誤,同時減少了政策組別變量與政策時間變量間存在的多重共線性問題,本模型重點關注其交互項的回歸結果,從橫向與縱向兩個維度更加可靠地評估政策的有效性。

回歸方程設定如下:

其中,Eit表示農村留守老年人i在t年度接受的所有外出務工子女的經濟供養、醫療供給的具體指標數額。Treatedi為處理組虛擬變量,Treatedi=1 表示農村留守老年人i參加新農保(新農合),屬于處理組;Treatedi=0則表示其未參加新農保(新農合),屬于控制組。Timet為政策改革時間虛擬變量,Timet=1 表示調查時間為2015年,Timet=0表示調查時間為2011年。Treatedi×Timet是政策與時間變量的交互項,交互項系數α2即為要考察的凈影響。即:

Xit為表示農村留守老年人特征的相關變量,主要包括是否參加新農合、是否參加新農保、是否是個體經營戶(參與者)、是否有集體分配的耕地/林地、對生活滿意度、慢性病個數、是否有醫生要求住院而未住院情況。Zi表示個人固定效應,用來控制個體間不可觀測因素引發的差異。εit為隨機擾動項。

四、數據、變量與描述性統計

(一)數據來源

本文微觀數據來源于2011年與2015年中國健康與養老追蹤調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urvey,CHARLS)。CHARLS是由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主持、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調查中心與北京大學團委共同執行的全國性跨學科家戶調查,主要調查內容為中國大陸地區45歲以上居民的個人基本信息、家庭結構和經濟支持、健康狀況、醫療服務利用和醫療保險、工作退休和養老金、收入消費與資產情況等。

2011年CHARLS調查了分布在全國30個省級行政單位、150個區縣級行政單位、450個村和社區的17 708人,并先后于2013年、2015年對原有受訪者進行了追蹤調查,2013年成功追蹤12 887人,2015年成功追蹤10 177人。

由于本文的研究主體是農村留守老年人及其子女,因此本文選取了截至2015年滿60周歲具有農村戶籍的留守老年人(全部子女進入城鎮務工或從事其他生產經營活動離開戶籍地半年以上)及其子女在2012年新農保政策全覆蓋之前的2011年與之后最新更新的2015年的追蹤數據。同時,雖然新農合政策早在2011年以前就已經在全國大面積實施,但本文旨在研究新農合對留守老年人子女醫療供給的替代性,醫療供給不是隨時或即時的,需要在醫療需求出現時顯現,并且醫療需求隨著農村留守老年人年齡的增加及子女生活照料的減少呈上升趨勢,因此選取2011年及以后的數據能夠通過時間的推遲來保證新農合政策對農村留守老年人的作用。且2011年的農村留守老年人的參合占比與2013年占比相近,但顯著低于2015年相同個體的參合占比,因此本文擬將2013年作為政策時點變量。基于此將2011年與2015年兩期數據進行匹配,并剔除不適合與數據缺失樣本,最終考察對象為來自不同家庭的1 189位農村留守老年人。

(二)變量與描述性統計

本文利用2011年和2015年兩期調查的2 378個連續完整的樣本數據建立平衡面板。全部變量的描述性統計見表1。

表1 變量描述性統計

對于新農保政策,本文以留守老年人本人“是否參加新農保”作為衡量變量,樣本中2011年參加新農保的留守老年人為87人,占當年樣本量的7.32%;2015年參加新農保的留守老年人為821人,占當年樣本量的69.17%,總樣本中處理組為908人,占比38.18%。

對于新農合政策,本文以留守老年人本人“是否參加新農合”作為衡量變量,樣本中2011年參加新農合的留守老年人為687人,占當年樣本量的57.02%;2015年參加新農合的留守老年人為1 071人,占比90.08%,總樣本處理組為1 758人,占比73.93%。

由于留守老年人的子女長期不在身邊,缺少來自子女的生活及醫療照料,因此本文從兩個維度對農村留守老年人的子女養老效果進行衡量,一是來自子女經濟供養,即子女對父母的經濟轉移供給,反映成年外出務工子女對農村留守父母經濟供養的保障程度。在個人固定效應不變時,若留守老年人接受的子女經濟供養水平下降,則表示留守老年人對來自子女的轉移收入的依賴程度下降,新農保政策的替代效應能被較好地體現出來。二是來自子女的醫療供給,即子女對父母的醫療費用的負擔,本文用“子女負擔的住院費用”作為衡量,在個人固定效應不變時,來自子女負擔的住院費用降低,說明子女對留守父母的醫療負擔減少,留守老年人對子女的醫療供給依賴程度下降,新農合政策具有較好的替代效應。

控制變量包括是否有集體分配的耕地/林地、患慢性病種數等個人特征變量。出于對結果穩健性的檢驗,本文引入第一組實驗中控制變量“是否參加新農保”的替代變量“是否參加新農合”,第二組實驗中控制變量“是否參加新農合”的替代變量“是否參加新農保”。

五、實證結果分析

(一)新農保政策對子女經濟供養的替代效果分析

表2為新農保政策對農村留守老年人子女經濟供養影響的回歸結果。以外出子女全年對農村留守老年人的經濟轉移供給作為被解釋變量,采用倍差法,對模型1-8進行基準計量回歸。模型1至模型4基于OLS方法,模型5至模型8基于固定效應(FE)方法。其中模型1與模型5為對交互項Treatedi×Timet的回歸估計,其他模型逐步納入留守老年人的特征變量。可以發現,無論從兩種方法角度還是從逐漸加入特征變量角度進行對比,交互項Treatedi×Timet的系數都在99%水平上顯著,且均為負值并較為穩定,表明估計結果較穩健。

同時還表明,參加新農保的農村留守老年人相較于未參保老年人,子女的經濟轉移供給減少,從模型1與模型5中可以看出,在沒有加入特征變量的情況下,參加新農保的農村留守老年人會減少對子女轉移經濟收入6.26%與5.6%的依賴程度,在逐漸加入特征變量后,處理組老年人相較于控制組老年人的子女經濟轉移供給減少了4.21%~5.9%。因此新農保政策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替代農村留守老年人的子女經濟供養。

表2 農村留守老年人來自子女經濟供養的倍差法回歸結果

推測表2回歸結果出現的原因是,新農保政策的特點是“保基本、低起點”,2012年在全國范圍內覆蓋之后,發放的基礎養老金標準為每人每月55元,緩解了農村居民的養老壓力,但緩解力度較小。且新農保與新農合政策作為基礎保障性福利制度,具有穩健的替代關系;當留守老年人具有收入來源,如參與個體經營、擁有集體分配的耕地或林地時,基于父母的自我經濟保障能力較強及實際需要考慮,子女會減少對留守父母的經濟供給[33]。同時還需要考慮的是,農村留守老年人群體因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地區等因素,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如從表2控制變量是否參加新農合、是否是個體經營戶(參與者)、是否有集體分配的耕地林地的回歸結果中也不難看出,農村留守老年人醫療風險的分散程度、家庭的收入的穩定程度與新農保對子女經濟供養的替代程度呈負相關,不同自我養老保障能力的農村留守老年人對子女經濟供養的需求程度存在異質性,這與楊政怡、秦昌才等的研究結論一致。

(二)新農合政策對子女醫療供給的替代效果分析

表3為新農合政策對農村留守老年人子女醫療供給影響的回歸結果。以外出子女全年對農村留守老年人負擔的住院費用作為被解釋變量,采用倍差法對模型1-8進行基準計量回歸,其中模型1至模型4是基于OLS 的方法,模型5 至模型8 基于固定效應(FE)方法。其中模型1 與模型5 為對交互項Treatedi×Timet的回歸估計,其他模型逐步納入留守老年人的特征變量。可以發現,無論從兩種方法角度還是從逐漸加入特征變量角度進行對比,交互項Treatedi×Timet的系數都在99.9%水平上顯著,且均為負值并較為穩定,表明估計結果較穩健。

這表明,參加新農合減少了子女對其留守父母負擔的住院費用,從模型1與模型5可以看出,在沒有加入其他特征變量的情況下,參加新農合會給處理組老人的子女分別減少4.5%、4.97%的住院費用負擔。逐漸加入其他特征變量后,負擔減少程度在4.13%~4.88%之間,且均在0.001水平下顯著。因此新農合政策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子女對農村留守老年人住院費用負擔的壓力,對子女的醫療供給具有一定的替代作用。

表3 農村留守老年人來自子女醫療供給的倍差法回歸結果

推測表3回歸結果出現的原因是,新農合政策以大病統籌兼顧小病理賠為出發點,緩解了留守老年人的住院醫療壓力,但廣泛存在定點醫療衛生機構的醫療水平難以滿足農村居民醫療需求、使用的醫藥品種不在報銷范圍內等情況,因此替代效果并不十分明顯。還需注意的是,新農合中大病醫保對具有不同醫療支出需要及不同健康程度的農村留守老年人具有不同的健康改善效應,對原本住院醫療支出較高的老年人更具有醫療激勵作用[34],而對于患有慢性病但不需要住院治療的老年人,其替代效應較低。與此同時,新農合政策的實施能減少農村留守老年人“醫生要求住院而未住院”情況的出現間接反映出,新農合政策在一定條件下提高了農村留守老年人的醫療參與率,對進一步的醫療支出具有激勵作用;由于回歸結果表明參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其對生活的滿意度,進而推測參合行為能夠減輕其醫療擔憂,參加新農合與是否參加新農保的負相關性則更加印證了基礎性養老保險與醫療保險具有一定的相互替代性,能夠輔佐性地減輕留守老年人的子女經濟供養、醫療供給壓力。

(三)基于個人保障能力異質性視角的討論

在新農保、新農合政策未實施前,農村留守老年人的養老與醫療保障主要依靠自我保障與家庭保障[35],參考張錦華等的做法將來自不同家庭的每個主要受訪者定義成虛擬“戶主”[36]。對于不同養老與醫療保障能力的留守老年人而言,政策對子女養老的替代效果不盡相同。因此,需要從新農保對子女經濟供養的替代性、新農合對子女醫療供給的替代性兩個角度出發,考察不同自我(家庭)保障能力的農村留守老年人對替代敏感性的異質性。

借鑒周廣肅的做法[37],將個人(家庭)樣本劃分為子女情況與個人經濟能力情況。子女情況中,以每個留守老年人子女總數的均值為分界,將樣本分為有三個子女以下、三個子女及以上兩組;個人經濟能力中,以每個留守老年人的個人金融機構儲蓄的均值為分界,將樣本分為低個人儲蓄、高個人儲蓄兩組。

表4 個人(家庭)養老保障能力異質性視角的估計結果

表4的估計結果反映了,新農保、新農合政策在對子女經濟供養、醫療供給的替代效應中,主要作用于自我(家庭)保障能力較低的留守老年人,當子女較少、個人儲蓄較低時,政策的替代凈效應較為顯著,反之則不顯著。

可能的解釋是,子女數量多的留守老年人能獲得較多的經濟支持,新農保養老金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由于子女較少養老能力有限、子女獲得勞動收入的能力較低或農村留守老年人不愿接受子女的經濟供養與支持的情況。由此可以推測,對于個人儲蓄較高或有穩定經濟來源的農村留守老年人,新農保養老金在其養老支出中所占的比例較低,因而替代效應不顯著,這與陳華帥等[17]的研究結論一致。同樣,個人金融資產高的老年人對醫療開銷的沖擊不敏感,其患病后醫療成本支出的壓力相對較低,對外出子女給予的醫療供給依賴性較低,但不能說明其患病后對子女照料的需求也因為個人資產較高而降低。

總體來看,新農保、新農合政策的實施縮小了不同經濟狀況的農村留守老年人的收入差距并減輕了其醫療壓力,對于子女較少或子女經濟供養能力較低的留守老年人,新農保與新農合政策有效緩解了其養老與醫療壓力,但對于子女經濟供養能力較強或自我保障水平較高的農村留守老年人,該政策的替代效應并不十分顯著。

六、結論及政策建議

本文基于中國健康與養老追蹤調查(CHARLS)2011 年和2015 年的平衡面板數據,運用倍差法(DID)有效控制了內生性,研究了新農保、新農合對農村留守老年人子女經濟供養與醫療供給的影響,旨在探索以新農合、新農保為主的農村社會保險對子女養老的替代效果,得出以下主要結論。

1.新農保政策在約5%左右的程度上降低了參保留守老年人的子女轉移經濟供給,減少了農村留守老年人對子女經濟供養的依賴,減輕了進城務工子女的經濟負擔,使得養老更多地依賴于新農保等社會保障體系。

2.新農合政策能夠在約4.5%的程度上減少子女對留守父母的醫療負擔,在經濟層面上緩解子女的醫療供給壓力,并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留守老年人的醫療選擇,減少了其應住院而未住院的行為,提高了醫療參與率,并在約2%的程度上提高了其生活滿意度,減輕了留守老年人患病擔憂的壓力。

3.基于個人(家庭)養老保障能力的異質性討論,發現個人(家庭)保障能力越低,新農保政策對子女經濟供養、新農合對子女醫療供給的替代效果越明顯,反之則相反。

基于以上結論,在新農保政策持續深入實施中,結合鄉村振興、精準扶貧等發展戰略,在繳費和發放等環節加大對農村留守老年人等特殊群體的財政補貼,重點關注農村留守弱勢群體的養老困境,留守老年人集中地區有必要通過設置多渠道養老專項基金賬戶、定點對接慈善團體等方式進行養老幫扶;根據參保人收入的增長與物價水平變動,動態調節新農保基礎養老金水平與繳費水平,繼續推廣“子女捆綁繳納保費”等繳納制度,以增強政策期望。同時,推廣完善激勵性政策補貼機制,弱化“最低檔次繳費困境”帶來的消極影響,加大宣傳并鼓勵“多繳多得”等政策;除此之外,要確保新農保基金的科學監管,加大基金使用透明度,嚴格規定各級政府的監管權限,科學合理地促進基金的保值增值。

持續深入完善新農合制度。在需求方即農村留守老年人中,通過擴大普及與宣傳,提高其互助共濟意識,繼續擴大參與程度等;在監管方即各級政府和社區村委組織中,降低籌資成本,建立健全籌資信息化、數字化程序,拓寬籌資渠道與來源,簡化報銷程序,擴大報銷范圍并提高報銷比例,出臺新的法律法規,變自愿參合為強制參合,推廣基層干部“聯鎮包村”與“服務下沉”等政策;在供給方即各級醫療衛生機構中,改善醫療服務水平,鼓勵與三甲醫院及專科醫院建立技術與醫師資源的交流交換通道,以平衡城鄉醫藥資源配置等。同時,政策上對基層政府就異地參保、就近醫療等行為進行鼓勵,從而提升整體繳費率,重點關注農村醫療撫養比例較低、患慢性病種數多、低收入的失能失智留守老年人,合理建立新農合“綠色”通道等幫扶機制予以醫療幫扶。

猜你喜歡
養老老年人農村
農村積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今日農業(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認識老年人跌倒
保健醫苑(2022年1期)2022-08-30 08:40:44
老年人再婚也要“談情說愛”
保健醫苑(2022年6期)2022-07-08 01:25:16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辦
保健醫苑(2022年4期)2022-05-05 06:11:20
“煤超瘋”不消停 今冬農村取暖怎么辦
今日農業(2021年21期)2022-01-12 06:32:04
養生不是養老
基層中醫藥(2018年2期)2018-05-31 08:45:06
越來越多老年人愛上網購
海峽姐妹(2018年1期)2018-04-12 06:44:24
養老更無憂了
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 15:47:39
以房養老為何會“水土不服”?
華人時刊(2017年19期)2017-02-03 02:51:37
養老之要在于“安”
大社會(2016年5期)2016-05-04 03:41:44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精品αv中文字幕| 亚洲AV无码不卡无码| 国产网站免费看| 无码精油按摩潮喷在线播放|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你懂的一区| 一级片一区| 无码人中文字幕| 日韩无码黄色网站| 98超碰在线观看| 乱人伦99久久| 亚洲毛片一级带毛片基地 | 四虎永久在线| 日本一本正道综合久久dvd| 五月婷婷综合色| 欧美视频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亚欧美国产综合| 久久视精品| 26uuu国产精品视频| 亚洲愉拍一区二区精品|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福利|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日韩免费| 女人18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国产美女精品在线| 精品无码日韩国产不卡av | 日韩二区三区无| 激情综合五月网| 久久免费视频6|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综合网| 99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丝袜在线| 日本影院一区| 欧美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97色伦色在线综合视频| 国产91无码福利在线| 久久美女精品|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 日韩黄色在线|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无码AV| 99九九成人免费视频精品| 国产女人喷水视频|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2020| 性69交片免费看| 国产白浆在线| 国产极品美女在线播放| 91区国产福利在线观看午夜 | 国产毛片高清一级国语| 综合色88| av大片在线无码免费| 国产91小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免费视频6| 91免费国产高清观看| 国产成人狂喷潮在线观看2345| 久久女人网| 国产成人高清在线精品| 久久青草免费91线频观看不卡|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 九色免费视频| 精品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gif| www.国产福利| 亚洲日韩日本中文在线| 99在线观看国产| 亚洲日本韩在线观看| 国产精女同一区二区三区久| 国产精品无码AⅤ在线观看播放|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AⅤ|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视频观看| 人人91人人澡人人妻人人爽| 茄子视频毛片免费观看|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中文字幕亚洲电影| 亚洲美女久久| 国产成人乱无码视频| 国产全黄a一级毛片|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 国产99视频在线| 国产aaaaa一级毛片| 色AV色 综合网站|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孕妇大杂乱| 亚洲精品va|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