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吳飛飛
安康市中醫醫院肛腸科,陜西 安康 725000
混合痔在臨床上十分常見,主要采取痔黏膜環形切除術(circular mucosal resection,PPH)手術治療混合痔[1]。但是,PPH 術后患者由于害怕疼痛而對排便產生恐懼,同時其需臥床休息,進食的量顯著減少,發生排便困難的概率較大,使大便干結,減少大便的量,患者排便的時間延長且費力,出現不同程度的便秘,對病情恢復造成嚴重影響。混合痔PPH 術后一旦出現便秘,會帶來較大的危害,干擾患者的肛門周圍靜脈的回流,使切口發生水腫,甚至出現切口撕裂,進一步導致出血或感染,大大增加患者的痛苦程度,影響病情恢復[2-3]。所以,需要對患者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治療,以促進患者恢復。以往多對混合痔PPH術后患者給予常規治療,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患者恢復較慢,并發癥較多[4]。近年來,祛毒湯坐浴和針灸逐漸被應用于臨床當中,其對皮膚的刺激性較小,能夠減輕局部組織水腫,同時改善肉芽和上皮的生長環境,促進傷口愈合,緩解患者痛苦[5]。本研究對混合痔PPH 術后患者給予祛毒湯坐浴聯合針灸療法,探討其對患者術后恢復的影響,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安康市中醫醫院肛腸科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且行PPH術治療的110例混合痔且行PPH 術治療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符合混合痔的診斷標準[6];②均接受PPH術;③術前沒有便秘史。排除標準:①腸道出現器質性的病變者;②肝腎功能障礙者;③精神異常者。按照隨機數表法將患者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5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31 例,女性24 例;年齡28~55 歲,平均(41.33±2.69)歲;病程2~8 d,平均(4.52±1.32)d。觀察組患者中男性32 例,女性23 例;年齡27~56 歲,平均(41.66±2.87)歲;病程3~7 d,平均(5.02±1.07) d。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均知情并簽署同意書。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該組患者術后給予常規治療。由護理人員指導患者的行為習慣,叮囑其多食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增加粗糧、蔬菜、水果的攝入量,按照實際情況增加飲水量,每天晨起喝200 mL 的溫水,并根據恢復情況進行鍛煉。此外,口服2 粒麻仁軟膠囊(天津市中央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10940031,規格:0.6 g),3次/d,持續服用1周。
1.2.2 觀察組 該組患者術后給予祛毒湯坐浴聯合針灸療法治療。①祛毒湯坐浴治療:術后第2天,在患者排便后進行祛毒湯熏洗坐浴。藥材組成:芒硝30 g,生地榆20 g,五倍子、蒲公英、苦參、蒼術各15 g,生側柏葉12 g、防風、赤芍、生甘草、黃柏各12 g,花椒6 g。以上藥材水煎后熏洗坐浴,20 min/次,1 次/d,持續治療1周。②針灸療法:穴位主要選擇脾經、胃經和膀胱經,取穴:支溝、大腸腧、足三里、大橫、合谷、上巨虛和天樞,選擇平補平瀉的手法,取直徑為0.3 mm 的毫針,刺入深度:15~20 mm,針灸后留針0.5 h,同時患者每10 min 行針1 次,按其耐受程度對刺激量進行控制,1次/d,持續治療1周。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排便困難程度、首次排便和創口愈合時間及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排便困難程度評分標準為:0 分,無困難;1分,排便費力;2 分,糞便團塊、硬結;3 分,排便肛門阻塞,有不盡感;4分,排便要手法治療。
1.4 療效評價標準[7]顯效:傷口腫脹、疼痛和肛墜緩解;有效:傷口腫脹、疼痛和肛墜有所緩解;無效:傷口腫脹、疼痛和肛墜無明顯變化。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8.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符合正態分布,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4.5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1.8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274,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患者的排便困難程度評分、首次排便和創口愈合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排便困難程度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首次排便和創口愈合的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排便困難程度評分、首次排便和創口愈合時間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的排便困難程度評分、首次排便和創口愈合時間比較(±s)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χ2值P值例數55 55排便困難程度評分(分)1.65±1.21 2.87±1.45 4.791<0.05創口愈合時間(d)13.83±2.64 16.26±3.87 3.846<0.05首次排便時間(h)34.22±3.03 47.13±4.52 17.594<0.05
2.3 兩組患者的并發癥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傷口出血發生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尿潴留、水腫和疼痛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并發癥比較[例(%)]
混合痔瘡屬于一種肛腸類的疾病,發生在肛門同一方位的齒線上下,由靜脈曲張而形成團塊,痔瘡內外相連,沒有明顯的分界,在痔瘡屬于最嚴重的一類[8]。國外研究表明,混合痔患者的臨床表現為肛門部腫物和便血,感到肛門墜脹、疼痛或異物感,同時伴有瘙癢或局部分泌物[9-10]。
臨床多采取PPH 術治療混合痔,去除病灶,緩解患者痛苦,但是手術的并發癥較多,例如傷口出血、尿潴留、水腫和疼痛等,影響其生活質量[11]。國外研究發現,對混合痔PPH 術后患者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治療,有利于術后恢復,以往多對混合痔PPH 術后患者給予常規治療,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患者恢復較慢,預后不理想[12-13]。
中醫學認為,混合痔PPH 術后的水腫、疼痛主要由氣血凝滯、經絡阻滯、濕熱下注導致。祛毒湯中的芒硝具有消腫止痛、清熱解毒、散瘀消腫和止痛的功效,地榆、五倍子、側柏葉有收斂止血、涼血澄熱的功效,蒲公英、苦參、黃柏具有燥濕消腫、清熱解毒、抗菌和抗病毒的功效,苦參、黃柏能抑制水腫及肉芽增生,防風、赤芍、蒼術具有活血舒筋、祛風除濕、祛瘀止痛和養血柔肝的功效,甘草具有健脾、調和諸藥的功效,花椒具有溫中除濕的功效。諸藥合用,具有清熱、利濕、解毒、行氣通絡、活血化瘀、去腐生肌和消腫止痛的功效[14]。
針灸所取穴位中,上巨虛屬大腸之下合穴,足三里屬胃經下合穴,對上巨虛、足三里進行針刺能夠調理胃腸氣機和功能,對大腸腧進行針刺能夠疏導氣機、調理氣血、滋潤腸道、利于排便,對天樞穴進行針刺能夠調節機體的陰陽升降,改善胃腸功能的紊亂,對大橫進行針刺能夠調理胃腸、和緩氣機[15]。
本研究對我院接診的混合痔PPH 術后患者給予祛毒湯坐浴聯合針灸治療,結果發現,祛毒湯坐浴聯合針灸治療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4.55%,明顯高于常規治療患者的81.82%,說明祛毒湯坐浴聯合針灸具有顯著療效。祛毒湯坐浴聯合針灸治療患者的排便困難程度評分明顯低于常規治療患者,首次排便和創口愈合的時間均明顯短于常規治療患者,這與祛毒湯坐浴通過溫熱刺激使血管擴張,利于血液和淋巴液的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和創面愈合,針灸能夠調理氣血和腸道,起到潤腸通便的作用有關。祛毒湯坐浴聯合針灸治療患者的傷口出血發生率為5.45%,與常規治療患者的9.09%差別不大,尿潴留、水腫和疼痛發生率分別為5.45%、14.55%、40.00%,均明顯低于常規治療患者的18.18%、30.91%、60.00%,這與祛毒湯坐浴中諸藥能提高白細胞活動能力,利于肛周的炎癥滲出物吸收,同時縮短凝血時間,收縮血管,達到止血、抗炎和抑菌作用有關。
綜上所述,混合痔PPH術后給予患者祛毒湯坐浴聯合針灸療法具有顯著療效,促進患者排便和創口愈合,同時改善預后,值得臨床上應用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