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沖
摘? 要: 通過動畫角色的繪畫與建模可提升角色立體感和渲染效果,將動畫角色豐富形象地呈現給觀看者。提出三維虛擬動畫設計中的角色繪畫與建模方法,構建三維虛擬動畫角色繪畫與建模系統,以動作捕捉、虛擬動畫角色繪畫以及三維模型設計為核心,利用虛擬技術與三維設計技術完成角色繪畫與建模。劃分角色類型后,通過基本結構、色彩與動作三個環節完成動畫角色繪畫;以完成繪畫后的動畫角色為基礎,通過結構特征分析、建模方法確定和三維動畫模型制作三個過程完成三維虛擬動畫設計中的角色建模。將三維模型導入以VR技術為核心的動畫虛擬仿真平臺,實現與用戶之間的互動與顯示。實驗結果顯示該方法運行幀速和紋理數與對比方法相比分別提升了4 f/s和1 MB以上,說明該方法得到的角色畫質效果更好,行為連接更加流暢、清晰度更高。
關鍵詞: 三維虛擬動畫; 動畫設計; 角色繪畫; 角色建模; 動作捕捉; 特征分析
中圖分類號: TN911.73?34?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 1004?373X(2020)19?0027?04
Abstract: With the drawing and modeling of animation characters, the stereoscopic sense and rendering effect of the characters can be improved, and the rich images of animation characters can be presented to the viewers. The method of character drawing and modeling is puts forward for 3D virtual animation design to construct a 3D virtual animation character drawing and modeling system, which takes action capture, virtual animation character drawing and 3D model design as its core, and uses virtual technology and 3D design technology to complete character drawing and modeling. After classification of the character types, the animation character drawing is completed through three links of basic structure, color and action. The well drawn animation character is taken as the basis to complete the character modeling in 3D virtual animation design by means of structure feature analysis, modeling method determination and 3D animation model making. The 3D model is imported into the animation virtual simulation platform taking VR technology as the core to realize the interaction with users and displa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frame rate and texture number of this method are increased by more than 4 f/s and 1 MB respectively in comparison with the contrast methods, which show that the character image quality effect of this method is better, its behavior connection is smoother and its definition is higher.
Keywords: 3D virtual animation; animation design; character painting; character modeling; action capture; feature analysis
0? 引? 言
隨著計算機技術與數字化信息技術的普及,計算機動畫技術得到高速發展與普遍使用,成為當前最受歡迎的多媒體表現形式之一[1]。計算機動畫技術中動畫角色繪畫與建模尤為重要[2]。為更好地呈現動畫角色,提升動畫效果,動畫角色設計越來越復雜,因此尋找一種優秀的動畫角色繪畫與建模方法成為動畫設計人員與學術研究人員的主要研究方向。
以往普遍使用的動畫角色繪畫與建模方法應用3D max和Z Brush等三維設計軟件[3],構建三維立體數字化動畫角色模型,但動畫呈現效果真實性、靈活性與體驗性無法滿足當前動畫設計需求。虛擬現實技術可通過視覺、聽覺和觸覺等感官表現真實、立體的畫面,提升人們對于動畫觀賞的需求[4]。因此本文將三維設計與虛擬現實技術相結合,應用于動畫設計中,提出三維虛擬動畫設計中的角色繪畫與建模方法,通過虛擬現實技術與三維設計之間的結合,提升動畫設計科技水平,呈現更加生動的三維虛擬動畫設計。
1? 角色繪畫與建模方法
1.1? 角色繪畫與建模系統結構
隨著數字信息技術研究的逐步深入,三維動畫設計與虛擬現實技術均產生質的飛躍[5]。將三維動畫設計技術與虛擬現實技術相結合,應用于三維虛擬動畫設計中的角色繪畫與建模,可提升動畫角色繪畫與建模水平,增加動畫角色的生動性與立體性。三維虛擬動畫角色繪畫與建模系統結構如圖1所示。由圖1可知,動作捕捉、虛擬動畫角色繪畫以及三維模型設計是動畫設計中角色繪畫與建模的三個主要環節[6],虛擬現實技術與三維設計技術之間相輔相成。該系統整合動畫技術、VR虛擬技術、三維設計技術與網絡技術等,通過VR虛擬技術與三維設計之間的統一結合,可使觀賞者觀看到各種真實靈動的動畫角色,并產生參與感,增強真實性。
1.2? 三維虛擬動畫設計中的角色繪畫
1.2.1? 動畫角色繪畫的分類
在動畫角色繪畫過程中,角色的分類主要有三種形式[7],分別是:基于角色造型、基于角色種類和基于角色性格的分類形式。
1) 基于角色造型的分類形式:根據角色造型可將角色類型劃分為兩種,分別是寫實類與夸張類。寫實類角色繪畫要求角色身體結構與動作形態均依照現實進行設計,繪畫過程要求較為嚴謹;夸張類角色繪畫要求與寫實類角色繪畫要求相比較寬松,僅需依照相應結構規律,保留角色基本結構特征,夸大其局部特征進行繪畫設計,滿足動畫角色設計的可愛、搞笑效果。角色的性別、身份、生活背景等對于角色繪畫十分重要。
2) 基于角色種類的分類形式:動畫角色種類有所差異,在繪畫過程中依照角色種類骨骼結構差異可將動畫角色分為人物類、動物類以及機械類等。不同類型還可進行詳細劃分,以動物類為例進行說明。動物類角色還可劃分為:爪類動物、飛行動物、水棲動物等。
3) 基于角色性格的分類形式:依照角色不同的性格,在進行角色繪畫過程中可將角色分為:可愛型、莽撞型、運動型、陰險型等不同類型。
1.2.2? 動畫角色繪畫的多元素解析
基于上述動畫角色分類結果,通過基本結構、色彩與動作三個環節完成動畫角色繪畫[8]。
1) 基本結構:動畫角色的基本結構所描述的是動畫內的主要運動結構,是角色有效操控的基礎。以人物類角色為例,在繪畫人物類角色時,需賦予動畫角色不同情緒與不同的動作。通過角色的眉毛、眼睛、嘴等五官的繪畫體現角色的喜怒哀樂;通過角色的身體、胳膊、手、腿、腳等肢體的繪畫呈現角色站、坐、跑等動作形態。
2) 色彩:在動畫角色繪畫過程中為角色填充色彩,以豐富動畫角色結構,提升動畫角色飽和度。除對動畫角色基本形態進行色彩繪畫外,還可對動畫角色服裝進行色彩設計。同時,在動畫角色色彩設計過程中,還需控制動畫角色整體色彩與關鍵角色之間的相關性。也就是通過動畫角色的三維畫面,完成色彩判斷與調配,實現色彩結構上的協調性。
3) 動作繪畫:動作繪畫環節是動畫角色繪畫的關鍵環節,通過動作捕捉獲取角色不同動作形態,基于動畫角色單個動作之間的連接提升動畫畫面之間的連貫性,并實現動畫角色三維模型的建立。
1.3? 三維虛擬動畫設計中的角色建模
角色建模是三維虛擬動畫設計過程中最關鍵的環節。以完成繪畫的動畫角色為基礎,通過結構特征分析、建模方法確定和三維動畫模型制作三個過程完成三維虛擬動畫設計中的角色建模[9]。
1.3.1? 結構特征分析
結構特征分析是動畫角色建模的基礎,動畫角色結構特征通常分為兩種[10]:規則結構與不規則結構。規則結構的動畫角色建模相對簡單,不規則結構的動畫角色建模要求相對較高。
1.3.2? 建模方法
3D max軟件在構建三維模型過程中通常使用網格建模法、面片建模法和堆砌建模法。從細節建模出發,將不同細節模型結合為一個整體模型的建模方法即堆砌建模法[11]。該建模方法建模過程類似于房屋建造過程,即地基建設為基礎,建設整體結構中的局部,統一各局部得到房屋整體。動畫角色本體模型建立前,需分類描述客觀動畫角色結構,若動畫角色內含有6個元素,將其描述為:
式中:[X]和[T]分別表示虛擬環境內的不同元素和不同元素間的關系算子;[Jc]和[Rel]分別表示不同元素間的概念層次和非聚類關系;[So]和[Stri]分別表示存在的本體原型和元素內在相關性。其中:[X1,X2,…,Xn∈X],描述的是動畫角色結構內的全部元素。
[T]所描述的關系算子可表示為:
式中分別描述[X1]與[X2]之間的(組合、從屬和微弱影響)相關性。在圖片形式的動畫角色傳輸至三維建模軟件過程中,不同視頻的頻閃幀數表現出泊松分布排序等待現象[12]。為突出本體特征的區別,3D max軟件操作系統以本體元素特征和操作行為作為敏感度指數,提升建模效率。針對敏感度指數,可通過式(3)描述式(2)內特征元素:
依照最大均方誤差能夠確定敏感度指數的閾值,公式描述為:
式中[E]表示視頻動畫播放的時間。
1.3.3? 三維虛擬動畫角色模型制作過程
分析動畫角色結構特征后,選取相應的建模方法制作動畫角色三維虛擬模型[13]。動畫角色模型制作內容包括:燈光、材質與渲染三方面,利用不同類型的光與陰影模擬燈光的光影效果,通過材質提升動畫角色模型的真實性,通過渲染可實現燈光與材質所描述的特性。處理好這三個方面即可獲取較好的建模效果。構建三維虛擬動畫角色模型時,先構建動畫角色單一結構的三維虛擬模型[14],并對該模型進行燈光、材質與渲染的貼圖,持續優化貼圖位置直至滿足實際需求,至此動畫角色單一結構模型構建成功。逐一處理動畫角色不同單一結構模型,將全部單一動畫角色局部結構三維模型合并,同時在合并時融入周邊環境等其他要素。三維虛擬動畫角色模型建立流程如圖2所示。
1.4? 虛擬仿真平臺設計
VR技術是一種虛擬仿真技術,具有較大的拓展空間,利用VR技術構建虛擬仿真平臺,其結構如圖3所示。構建好的三維模型導入虛擬仿真平臺后,由仿真平臺實現與用戶之間的互動與顯示[15]。根據圖3可知,虛擬仿真平臺主要由集群仿真及網絡通信模塊、仿真核心工作模塊、3D max建模輸出模塊等共同組成。其中,仿真核心工作模塊是平臺的核心模塊,該模塊以多通道視覺仿真模塊為核心,優化內核仿真任務調度,最終實現三維虛擬動畫設計中的角色繪畫與建模。
2? 仿真實驗
為驗證本文提出的三維虛擬動畫設計中的角色繪畫與建模方法的性能,以某動畫角色不同運動動作為對象,在設定實驗環境下進行仿真測試。
2.1? 繪畫與模型構建測試
采用本文方法對動畫角色進行繪畫與建模,結果如圖4~圖6所示。
分析圖4~圖6可知,本文方法可有效繪制動畫角色不同動作圖像,并成功構建三維模型,由此說明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2.2? 建模效果分析
為驗證本文方法的三維虛擬角色建模效果,將本文方法與基于OpenGL的三維建模方法、基于SketchUp的三維建模方法進行比較,對比三種建模方法在構建上述動畫角色三維模型的幀速與紋理數,結果如表1和表2所示。
分析表1可知,動畫角色三維模型建立過程中,相較于其他兩種對比方法,本文方法所建模型運行幀速更高,最高可達97.09 f/s,與另外兩種方法相比,提升幅度在4~8 f/s之間。由此說明本文方法所建模型在行為控制后得到的畫質效果更好,且動畫角色行為連接更加流暢。分析表2可知,動畫角色三維模型建立過程中,相較于其他兩種對比方法,本文方法所建模型的紋理數量最高,最高可達到14.81 MB,與另外兩種方法相比,提升幅度在1~2 MB之間。由此說明本文方法所建三維模型具有更高的清晰度。綜合表1和表2的對比結果可知,本文方法所建模型質量優于另外兩種對比方法。
2.3? 能耗對比
為驗證本文方法在繪畫與建模過程中的能耗優勢,對比三種建模方法在構建2.1實驗中動畫角色三維模型過程中的能耗,結果如圖7所示。由圖7可知,本文方法針對不同動作進行繪畫與三維模型構建過程中能耗波動范圍在0.7~1.4 J之間,顯著低于另外兩種對比方法,由此可知,本文方法在三維虛擬角色繪畫與建模過程中具有較低的能耗。
3? 結? 語
動畫角色繪畫與建模是動漫產業發展的基礎,因此完善的動畫角色繪畫與建模方法至關重要。本文提出三維虛擬動畫設計中的角色繪畫與建模方法,實驗結果顯示,本文方法與對比方法相比具有更好的質量與更低的能耗,具有較高的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黃超,許向亮,孫玉春,等.下頜髁突功能面三維運動軌跡的初步推算和模擬[J].中華口腔醫學雜志,2018,53(10):669?673.
[2] 艾飛,洪滔,李崇源,等.三維動畫技術在茶品牌包裝中的應用[J].福建茶葉,2017,39(9):142?143.
[3] 趙健智,馮豐,景旭文,等.基于成型工藝的整體立銑刀三維實體建模[J].工具技術,2019,53(7):68?72.
[4] 李曙光.三維寫實角色的渲染表現技術研究[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19,40(4):74?77.
[5] 趙善利.三維動畫技術在水利工程設計中的應用:評《軟土水利基坑工程的設計與應用》[J].人民黃河,2019,41(9):175?176.
[6] 宣賀君,魏士偉,郭華平,等.關于數據中心間彈性光網絡中虛擬網絡功能配置的問題建模及優化算法[J].激光與光電子學進展,2019,56(21):17?25.
[7] 曹明蘭,李亞東,馮海英,等.傾斜攝影與激光掃描技術結合的3D森林景觀建模[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2019,39(12):10?15.
[8] 王明,李麗慧,廖小輝,等.基于無人機航攝的高陡/直立邊坡快速地形測量及三維數值建模方法[J].工程地質學報,2019,27(5):999?1008.
[9] M?LLER K, SMIELIK I, H?TWOHL J M. The virtual lover: variable and easily guided 3D fish animations as an innovative tool in mate?choice experiments with sailfin mollies?Ⅱ.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J]. Current zoology, 2017, 63(1): 65?74.
[10] ZERRIN Y, BRAM V D B, ARJAN E, et al. Autonomous social gaze model for an interactive virtual character in real?life settings: autonomous social gaze model [J]. Computer animation & virtual worlds, 2017, 28(3/4): e1757.
[11] 鄒曉,陳正鳴,朱紅強,等.基于移動平臺的三維虛擬試發型系統實現及應用[J].圖學學報,2018,39(2):309?316.
[12] 唐永洪,席光,金志宏,等.離心壓縮機密封及空腔流動的一維/三維耦合建模研究[J].航空動力學報,2019,34(9):2038?2047.
[13] 楊恩惠,邱華,代文杰.基于六邊形網格結構的針織物三維建模[J].紡織學報,2019,40(11):69?74.
[14] 李玲,沈若武,孫禹,等.虛擬正交斷層及其三維模型在斷層影像解剖學教學中的應用[J].解剖學雜志,2018,41(4):490?491.
[15] CHRISTOPHE B, GAETAN P, RICHARD K?M, et al. Perception of surrounding sound source trajectories in the horizontal plane: a comparison of VBAP and basic?decoded HOA [J]. Acta acustica united with acustica, 2018, 104(2): 338?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