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FIDIC項目管理模式中,項目業主、監理工程師、承包人和行業主管部門一道形成質量管理體系,本文對在FIDIC項目管理模式中以體系化管理來確保工程質量進行了一些研究。
【關鍵詞】FIDIC;項目管理;質量;管理體系
FIDIC,中文音譯為“菲迪克”,是“國際咨詢工程師聯合會”(Fédération lnternationale Des lngénieurs Conseils)的法文縮寫。FIDIC是目前國際上公認最權威的咨詢工程師組織,我國在1996年加入該組織。FIDIC制定了大量、詳細的工程管理規范和合同文本,形成鮮明特色的FIDIC項目管理模式[1]。目前FIDIC模式被聯合國和世界銀行等普遍承認和廣泛運用,主要適用于建設資金來源明確、概算控制資金使用的建設項目。
工程質量是承包人所承建項目的固有特性滿足國家強制性規范以及項目合同要求的程度[2]。在FIDIC項目模式中,行業主管部門與項目業主、監理工程師、承包人一道形成質量管理體系,以體系化管理來確保工程質量。
在FIDIC模式質量管理體系中,項目業主是項目質量管理的主體責任單位,項目業主以合同管理為主要手段,管理項目質量工作;項目業主聘請監理工程師全程旁站、檢驗承包人施工的全過程;承包人是項目質量目標的實施單位,全程依據合同提供合乎質量要求產品;行業質量監督部門,對包括項目業主、監理工程師和承包人的質量行為在內的項目質量工作予以行業監督。
1、項目業主的質量管理
“預防勝于檢查、防范于未然”,是項目業主的質量管理理念。項目業主與其聘請的監理工程師一道,通過制定項目統一、規范性質量記錄文本,強調質量記錄的重要性,強調質量的可追溯性,以流程控制、目標績效考核等方式來確保項目質量目標的實現。主要做法有:
1.1嚴把履約人員準入關
履約人員是質量管理的實施者,是項目業主重點關注和嚴格管理的對象。項目業主嚴把履約人員準入關,著重審查項目質量技術管理人員、試驗檢驗人員和現場施工管理人員等三類人員的履歷資料和執業資格證書,對不符合合同要求、不能滿足項目生產需要的人員,堅決不準入場。
對達到準入標準的人員,項目業主將專門組織了一系列業務培訓和考核,重點考查履約人員業務專業知識與現場工作能力,對通過考核的人員發放上崗證書,實行一人一證,專人專證,持證上崗,憑證考勤。
1.2嚴把試驗檢測關
項目業主以合同形式強制性要求承包人必須在施工現場建立符合工程需要的工地試驗室,試驗室必須按指定要求配備試驗、檢驗儀器設備,所有儀器儀表設備必須提供國家強制性效驗機構頒布的有效鑒定證書。
項目業主一般將試驗檢測作為工程交工的前置條件,做到“先檢后產、驗后交工”。施工前必須對工點質量現狀進行檢驗,質量合格后方可進入生產;在分項工程完工后,承包人必須申請監理工程師進行實體檢驗,檢驗合格后方可進入下一分項工程。
1.3嚴格材料準入制
工程建設材料是工程質量的載體,在項目實施中,項目業主要求只有提供了產品合格證和質量證明文件的材料才能進入施工現場;進入施工現場的建筑材料必須經過承包人自檢和監理工程師復檢,檢驗結果均合格的方可用于現場生產;對于關鍵性的原材料,必須外送項目業主指定的第三方檢驗機構檢測合格后才可使用。
1.4嚴格質量流程管控
項目正式投產前,必須經過必要的質量管理流程。一是設計交底。在工程開工前,項目業主組織項目設計單位、監理工程師與承包人一道進行設計交底,由設計人員對工程特點、設計意圖與要求和施工過程中應注意的各個事項等向監理工程師和承包人進行交待。二是施工技術方案申報。在每個分部分項工程生產前,承包人必須申報施工技術方案,在監理工程師逐級審核批準后方可開工。三是施工技術交底。根據批復的施工技術方案,承包人向現場技術員和施工班組進行技術性交待,其目的是使現場工人詳細了解所施工項目的技術、質量、安全生產等要求,便于快速展開生產。
1.5監理工程師旁站跟蹤
監理工程師對工程生產中的每道工序進行全程旁站,對凡有違反技術規范和施工技術方案的施工行為和質量不符合要求的現象進行及時記錄,并以書面文件形式要求承包人糾正違反施工程序的行為和對不合格分項工程進行返工。
1.6提高質量標準,嚴格質量目標績效考核,施行“以獎代補”
工程質量一般被分為不合格、合格等若干不同等級,滿足工程質量的合格等級是工程行業的普遍性基礎要求。但也有項目業主在合同談判中明確要求,將工程質量要求由合格提升至優良,將部分檢測指標在國家技術規范基礎上做了倍數級提升,并以此制定項目工程質量目標。項目業主聘請第三方檢測機構,在監理工程師的配合下,逐期逐項對完工分項工程進行檢驗,檢驗數據作為質量目標績效考核的唯一依據。對于承包人為了達到質量目標而造成的成本增加,項目業主按工程造價0.5-1.5%的標準以獎金形式予以補貼,施行“以獎代補”。
2、承包人的質量管理
質量管理是承包人的首要職業職責和合同義務[3],項目業主提高質量標準,嚴格質量管理關,其實對承包人裨益良多。承包人項目部要認真體會項目業主質量管理思路,嚴格遵循項目業主質量標準,科學管理、嚴格要求、認識落實。作為承包人,雖然與項目業主質量管理的中心和側重點有所不同,但由項目較好的質量管理所帶來的社會和經濟效益將會十分明顯。承包人的質量管理重心主要在于以下四個方面:
2.1提升合同履約意識,配齊項目管理力量是質量管理工作的基礎
承包人要從提升合同履約意識角度出發,堅決滿足項目業主對質量控制所作的規定和要求,為項目配齊配強各專業質量和技術管理人員。對工程生產中遇到的各種技術、質量問題,項目部技術人員要及時與監理工程師協調溝通,提出解決方案,為項目最終實現質量目標提供基礎性保證。
2.2 “從第一道工序起抓質量”,首件樣板制是確保工程質量的重要手段
“從第一道工序起抓質量”,其實質是從第一道工序起將書面的質量標準落實到具體的實體工程中來。通過施工材料的質量檢驗、施工技術與工藝的審核、旁站現場施工、完工檢測等,將質量目標不斷細化到具體的材料、工序和實體工程上。通過明確每道工序的質量要求,從而進一步確定了各分部分項工程的質量檢查標準,不但有效的促進了工程質量,而且加快了工程進度。
2.3加強安全生產有助于提升工程質量
安全生產和工程質量有關系密切,兩者相輔相成。用“依法辦事”的思想將標準化的安全生產融入到按章施工的質量管理體系中來,形成全員嚴格按照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辦事、嚴格遵守安全生產紀律、嚴格遵守工藝質量標準的宏觀環境,不但可以較好的杜絕安全生產事故隱患,而且有助于提升項目工程質量。
2.4外觀形象與內在質量同等重要
工程項目的質量管理工作,往往偏重于實體工程內在質量指標,外觀形象經常被忽視。承包人應責成項目部將項目外觀形象提升至與工程實體質量同等重要的地位。項目部要一方面通過標準化建設手段,統一項目拌和站、材料堆場和施工工點的外觀布置,另一方面通過調整施工工藝大力提升實體工程外觀水平,營造較好的感觀質量。標準化的工程形象和美觀的外表,極大的促進了工程實體質量水平的不斷提高。
3、行業主管部門的質量管理
政府是工程質量監督管理的主體,行業主管部門是政府對工程建設市場進行質量監督管理的執行單位[4]。在FIDIC項目管理模式下,行業主管部門的質量監督管理也成為其質量管理體系中一環,有力的推動、監督項目質量體系的運行。行業主管部門的質量監督管理措施主要在以下四個方面:
3.1嚴格質量報監流程
行業主管部門作為工程質量監督管理的主體執行單位,必須從建設單位的工程質量監督申報開始,將嚴格質量管理的理念貫穿項目建設全過程。行業主管部門要公開質量監督申報流程,嚴格審查建設單位質量監督申報文件,項目伊始便嚴格流程管控。
3.2對施工過程進行質量跟蹤管理
行業主管部門一般采取隨機巡查和抽檢相結合的方式,對建設項目進行持續的質量檢查和跟蹤管理。行業主管部門要一方面加強項目管理人員的培訓和教育,提高其專業知識水平和對規范、標準理解,提高工程質量管理水平;另一方面要不斷督促質量管理方式以及檢測手段的改進,要大力推廣應用先進的質量檢測手段,提高質量監督管理的科學性和真實性。通過不斷加強工程質量的過程控制,來杜絕工程質量事故發生。
3.3嚴格的竣工驗收工作
項目達到竣工條件后,編制單位工程質量監督報告,提交竣工驗收備案部門,是行業主管部門質量監督管理的重要職責之一。工程正式驗收前,要對工程監督管理過程中的工程質量問題進行公示,重點進行檢查;對竣工工程的質量驗收程序、驗收組織與方法、驗收過程等進行公示,對驗收全過程進行監督管理,確保驗收不合格的工程不能投入使用。
3.4嚴肅工程項目質量檔案管理
行業主管部門要嚴肅工程項目質量檔案管理,要保證建設工程質量監督資料、 記錄等各類文件的規范、齊全,工程建設質量檔案要及時整理并歸檔,移交檔案管理部門保存。
結語:
工程建設項目是一種特殊的產品,質量水平關乎廣大人民群眾的安全和利益。筆者根據多年從事工程項目管理的經驗,論述了FIDIC項目管理模式下項目業主、監理工程師、承包人和行業主管部門一道進行工程質量的體系化措施,希望對加強工程項目質量管理、提高工程質量能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唐少平. FIDIC合同條件下與我國項目管理模式對比分析[J].中外建筑,2010(07):134-135.
[2]洪艷.建設工程項目的全面質量管理[J].環球市場信息導報,2016,000(046):66-68.
[3]李儀達.施工項目質量控制探討[J].企業技術開發:新遠見,2011,000(001):P.129-130.
[4]張現林,劉永清,和瑞生.淺析政府對工程質量監督管理的對策和措施[J].交通企業管理,2011,026(008):44-46.
作者簡介:
劉益(1977.10-),男,漢,湖南吉首人,碩士,工程師,主要從事工程項目管理相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