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潔
“太陽尚未升起。海和天渾然一體,只有海面上微波蕩漾,像是有一塊布在那里搖擺出層層褶皺。隨著天際逐漸泛出白色,一道幽深的陰影出現在地平線上,分開了海和天,那塊灰色的布面上出現一道道色彩濃重的條帶,它們前后翻滾,在水下,你推我擁,相互追逐,綿延不絕。”
這段話出自弗吉尼亞·伍爾夫的作品《海浪》,是全書的第一段話。當我讀到這樣的文字,目光就再也無法從這本書上移開。
這是怎樣的一幅景象呢?似乎我正站在海邊等日出。這天不知道是不是晴朗,在太陽升起來之前一切都是未知的。不知道有沒有海風,因為我不曾留意風。我一定是一個人站在海邊,因為無人打擾,所以可以看到海浪的每一個小動作,聽見它們互相追逐時發出的聲音。這些聲音是歡快的嗎?還是有些氣急敗壞?它們翻滾著,并不在意我這個局外人內心戲十足地觀望。它們不在意任何,只是奔涌;它們向著岸邊而來,卻從未停留;它們從陰影和黑暗中來,在沙灘上摔成白色浪花,濺起無數亮閃閃的水珠。
讀《海浪》,有無數個這樣的時刻——我在字里行間駐足,仔細觀察著這個由作者構建的世界。這個世界有無數雙眼睛,借由它們,我感受著每一處細節:我看到顏色不斷變化的窗戶玻璃,看到煙囪上方的空氣正在流動;我光著腳踩上圓的或尖的石頭,感受它們的冰涼;我低下頭,屏住呼吸、一動不動地躲過了巡視的園丁;我迅速爬上馬車,順利逃走。我是書中的每一個人。我是他們的童年、青年和垂暮之年。我是他們,也是他們的帽子、衣服、鞋子。我是他們腳下的一塊石頭,也是他們身邊的一棵草。這個故事沒有情節,又似乎處處是情節。在這個世界里沒有看到或聽到一首詩,又似乎整個世界都由詩組成。
弗吉尼亞·伍爾夫擁有一雙孩童的眼睛。她觀察、思考、想象、描寫。她曾寫過一篇非常出名的短篇作品《墻上的斑點》,從墻上的一個斑點開始,寫她聯想到的一切:城堡、騎士、畫像、家具……她盯著墻上的斑點,天馬行空,思緒萬千。她稱這一切為“無意識的幻想”。不論是客觀事物的細節,還是絲絲縷縷的思緒和情感,她的眼睛總是能看到最特別的地方,也能感受到最細小的變化。通過這種簡單卻細致的描寫,我們無限接近事物的本質。
這樣一雙孩童的眼睛,在我讀到本期雜志中《我是個聰明小孩》一文時也感受到了。作者用簡單質樸的語言描寫日常生活中的深刻。于是我搜索了這篇文章的作者,他竟然真的是個小孩!中島芭旺,被稱為“亞洲最年輕的哲學家”,10歲時出版作品《我看見,我知道,我思考》一書,震撼了日本文壇。這本書在出版的過程中,編輯幾乎沒有對文章做任何修改。書里的話語很簡單,卻令很多人感動。
孩童的眼睛可以長時間觀察一只螞蟻,他的世界無限小;孩童的眼睛也可以看到事物的本質,他的世界無限大。中島芭旺說:“其實重要的事情小孩也一定明白。”孩童的眼睛干凈純澈,目光卻直擊人心,擁有無窮力量。假如我們不能擁有一雙孩童的眼睛,那也一定要給自己站在孩童身旁的機會,透過他們的眼睛,去觀察這個無限大、又無限小的世界。